口碑:众口称颂就像文字刻在石碑上;载:充满。
群众的称颂一路上都能听得到。形容到处受人称赞。
出处:明・张煌言《甲辰九月狱中感怀三首(其一)》:“口碑载道是还非,谁识蹉跎心事违?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子弟兵不拿群众一针一线,老百姓口碑载道。
正音:“载”,读作“zài”,不能读作“zǎi”。
辨形:“载”,不能写作“栽”;“碑”,不能写作“卑”。
众人称颂的话语,就像镌刻在记功碑上一样,到处流传。比喻广受好评。#语本《续传灯录・卷二二・永州太平安禅师》。
【典源】
#《续传灯录・卷二二・永州太平安禅师》[1]
永州太平安禅师上堂:“有利无利,莫离行市。镇州萝卜极贵,庐陵米价甚贱,争似太平这里,时丰道泰,商贾骈阗。白米四文一升,萝卜一文一束。不用北头买贱,西头卖贵,自然物及四生,自然利资王化。又怎生说个佛法道理?”良久云:“劝君不用[2][3],路上行人口似碑。”
[1]典故或见于宋・俞琰《书斋夜话》卷四。
[2]镌:音juān,雕刻。
[3]顽石:无光泽且体粗质钝的石块。
宋・俞琰《书斋夜话》卷四
属对虽小伎,然亦不易。如:……娶妻不用求良媒,书中有女颜如玉。有名何在镌顽石,路上行人口是碑。古今未尝无对,但我辈读书不多,寻思不到尔。
另可参考:《五灯会元・卷一七・太平安禅师》
【典故】
这一篇文章是记述永州太平安禅师歌颂天下太平的一段话,他提到物产丰硕而便宜,众多商人聚集,因为这样的盛况,人民可以不因物价的差异而奔走四方,自然万物就能普及于众生。而这样的一件好事,并不需要将它用文字记载下来,自然就听得见众人到处称颂的声音了。后来“口碑载道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广受好评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张煌言〈甲辰九月感怀〉诗其一:“口碑载道是还非,谁识蹉跎心事违?”
- 02.《红楼梦》第九九回:“自从老爷到了任,并没见为国家出力,倒先有了口碑载道。”
- 03.清・百一居士《壶天录》卷一:“周听松先生涛,于道光中叶,守扬州时,承平日久,民物丰阜。先生律己爱民,口碑载道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广受好评。褒义。
类别用在“广受赞扬”、“广受欢迎”的表述上。
①十大建设的成果,已是口碑载道,中外皆知。
②想不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人,竟是个口碑载道的大人物。
③这部电影因为制作严谨,因此口碑载道,在各地都很卖座。
④老里长的服务精神,受到里民的普遍赞颂,早已口碑载道。
⑤他的救人故事,一传十,十传百,被人们口碑载道地传颂著。
⑥他对公益的热心口碑载道,此次获选为好人好事代表实至名归。
-
口
拼音 kǒu 部首 口 总笔画 3①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例如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②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例如瓶子~。③出入通过的地方。例如门~。港~。④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例如古北~。喜峰~。⑤破裂的地方。例如~子。 -
碑
拼音 bēi 部首 石 总笔画 13◎刻上文字纪念事业、功勋或作为标记的石头。例如石~。丰~。墓~。口~。~文。~碣。~刻(刻在碑上的文字或图画)。~拓( tà )。~帖。~林。里程~(a.设于道路旁边用以记载里数的标志;b.喻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作为象征或标志的大事)。有口皆~。 -
载
拼音 zǎi,zài 部首 车 总笔画 10①年;岁。例如千~难逢。三年两~。②记录;刊登;描绘。例如记~。连~。转~。 -
道
拼音 dào 部首 辶 总笔画 12①路,方向,途径。例如~路。铁~。志同~合。②指法则、规律。例如~理。~德。~义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③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。例如~学。传~。修~。④方法,办法,技术。例如门~。医~。⑤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⑥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例如~观( guàn )。~士。~姑。~行( háng )(僧道修行的功夫,喻技能和本领)。⑦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。例如会~门。一贯~。⑧说,讲。例如~白。常言~。能说会~。⑨用语言表示情意。例如~喜。~歉。~谢。⑩线条。例如铅笔~儿。⑪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“道”。⑫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⑬量词。例如一~大河。两~门。上三~漆。⑭计量单位,“忽米”的通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