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ABCA式成语大全

ABCA式成语大全
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
这种成语结构是ABCA式,比如“风和日丽”。它描述的是一种美好的景象,A和B部分通常是形容词或名词,重复的C部分强调这种景象,整个成语用来形容天气晴朗、环境宜人。

  • 精益求精

    jīng yì qiú jīng

    言事情已处理得相当美好,但仍应设法使它更加美好,达到尽善尽美的极致。指好还要更好的意思。语本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学而》。【典源】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学而》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...[查看详情]

    1
  • 日复一日

    rì fù yī rì

    一天又一天。形容时间的消逝、流转。《后汉书・卷一・光武帝纪下》:“天下重器,常恐不任,日复一日,安敢远期十岁乎?”[查看详情]

    2
  • 日甚一日

    rì shèn yī rì

    程度日渐严重,逐日加深。《宋・王安石・乞解机务札子》:“徒以今年以来,病疾浸加,不任劳剧,比尝粗陈恳款,未蒙陛下矜从,故复黾勉至今,而所苦日甚一日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3
  • 玄之又玄

    xuán zhī yòu xuán

    玄妙中又更玄妙者。形容非常深远幽微,奥妙难测。《老子・第一章》:“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4
  • 忍无可忍

    rěn wú kě rěn

    “忍无可忍”之“无”,典源作“不”。“忍不可忍”原指忍受不能够忍受的事。语本《三国志・卷二四・魏书・韩崔高孙王传・孙礼》。后用“忍无可忍”指忍耐到了极点,无法再忍受。【典源】《三国志・卷二四・魏书・韩...[查看详情]

    5
  • 为所欲为

    wéi suǒ yù wéi

   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,毫无拘束,毫无顾忌。《资治通鉴・卷一・周纪一・威烈王二十三年》:“以子之才,臣事赵孟,必得近幸。子乃为所欲为,顾不易邪?”[查看详情]

    6
  • 床上施床

    chuáng shàng shī chuáng

    床上加床,比喻重复而无创见。北齐・颜之推・颜氏家训・序致:“魏晋已来,所著诸子,理重事复,递相模𢽾,犹屋下架屋,床上施床耳。”唐・刘知几・史通・卷四・断限:“班书『地理志』,首遂全写『禹贡』一篇,降为...[查看详情]

    7
  • 亲上做亲

    qīn shàng zuò qīn

    指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偏我不如他,我仁者能仁,身里出身的根脚,又是亲上做亲,况兼他父命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指更加亲密。例子:清·郭小亭《济公全传...[查看详情]

    8
  • 神乎其神

    shén hū qí shén

    极为神奇高妙、不可思议。《镜花缘・第九十二回》:“师母这双慧眼,真是神乎其神,此珠果是大蚌腹中之物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9
  • 亲上加亲

    qīn shàng jiā qīn

    原为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・卷二十》:“李尚书既做了天祐舅子,又做了天锡中表联襟,亲上加亲,十分美满。”《文明小史・第四十回》:“你见姑太太,只说我们太太极愿意结这头亲事的,为的是亲上加亲。...[查看详情]

    10
  • 国将不国

    guó jiāng bù guó

    国家将要不成为国家。比喻国家将亡。《孽海花・第三十二回》:“国将不国,这才是糊涂到底呢!”[查看详情]

    11
  • 痛定思痛

    tòng dìng sī tòng

    事后追思当时所遭的痛苦,也不知如何处理,而更加伤心。语本唐・韩愈〈与李翱书〉。后也用“痛定思痛”比喻吸取惨痛教训,警惕未来。【典源】唐・韩愈〈与李翱书〉(据《全唐文・卷五五二・韩愈》引)足下谓我入京城...[查看详情]

    12
  • 相门出相

    xiàng mén chū xiàng

    宰相之家的后代必再出相才,意谓历代都有贤才而显贵。《元・刘时中・端正好・众生灵套・尾声》:“相门出相前人奖,官上加官后代昌。”亦作“相门有相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3
  • 头上安头

    tóu shàng ān tóu

    比喻事物重复。《景德传灯录・卷十六・澧州乐普山元安禅师》:“今有一事问汝等:若道这个是,即头上安头;若道这个不是,即斩头求活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4
  • 头痛治头

    tóu tòng zhì tóu

    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,不追究病因。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,被动应付,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。 出处:明・张居正《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》:“语曰:‘头痛治头,足痛治足’。今虏祸方中于辽,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,...[查看详情]

    15
  • 新益求新

    xīn yì qiú xīn

    已经新了,还要求更新。 出处:清・王韬《练水师》:“西国船制,日有变更,精益求精,新益求新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例子:陶行知《教学做合一下之教科书》:“看它有没有引导人产生新益求新的新价...[查看详情]

    16
  • 举不胜举

    jǔ bù shèng jǔ

    列举不完。形容数量极多。如:“像他这样不惜一切追求名利的人,在现今社会中,举不胜举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7
  • 贼喊捉贼

    zéi hǎn zhuō zéi

    比喻为了逃脱罪责,故意扰乱视听,掩人耳目。如:“分明是贼党,还贼喊捉贼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8
  • 数不胜数

    shǔ bù shèng shǔ

    数量很多,难以尽数。如:“诗在唐朝时进入鼎盛时期,盛唐时期所出现的诗人真是不计其数,数不胜数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9
  • 微乎其微

    wēi hū qí wēi

    “微”有衰微或微小、精微等意。“微乎其微”形容极其衰微。语本《尔雅・释训》。后用“微乎其微”形容事物极其细小或精微。【典源】《尔雅・释训》式微式微[1]者,微乎微者[2]也。注解[1]式微式微:《诗经...[查看详情]

    20
  • 闻所未闻

    wén suǒ wèi wén

    听到从未听过的事。《梁・简文帝・大法颂・序》:“如金复冶,似玉更雕,闻所未闻,得未曾得。”《文明小史・第二十五回》:“他向来未预名师指教,今得了许多闻所未闻的新理,那有不服的道理?”[查看详情]

    21
  • 见所未见

    jiàn suǒ wèi jiàn

    看到从来没有见过的事物。形容事物十分少见。《文明小史・第十五回》:“三人初出茅庐,于世路上一切事情,都是见所未见,听了这个,甚是希奇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2
  • 防不胜防

    fáng bù shèng fáng

    难以防备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・第四十七回》:“这种小人,真是防不胜防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3
  • 损之又损

    sǔn zhī yòu sǔn

    形容极为谦虚。 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知北游》:“故曰为道者日损,损之又损之,以至于无为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十分谦虚。例子:真理虽然顿达,此情难以卒除。须长觉察,损之又损,如风顿止,波浪渐停。...[查看详情]

    24
  • 日慎一日

    rì shèn yī rì

    一天比一天谨慎。表示越来越谨言慎行。《后汉书・卷一・光武帝纪上》:“惟诸将业远功大,诚欲传于无穷,宜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,战战栗栗,日慎一日。”《唐・贾至・肃宗皇帝即位册文》:“五圣之御极,皆以勤俭兢业...[查看详情]

    25
  • 轮扁斫轮

    lún biǎn zhuó lún

    轮扁:春秋时齐国有名的的造车工人;斫轮:用刀斧砍木制造车轮。指精湛的技艺。 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天道》:“桓公读书于堂上,轮扁斫轮于堂下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精湛的技艺。例子:丹青妙处不可传,...[查看详情]

    26
  • 屋下架屋

    wū xià jià wū

    在房屋之下架设房屋。比喻重复模仿,无所创新。语出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。△“床上安床”、“都城纸贵”、“叠床架屋”【典源】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庾仲初[1]作〈扬都赋〉[2]成,以...[查看详情]

    27
  • 难乎其难

    nán hū qí nán

    非常困难。 出处:曾朴《孽海花》第25回:“但一说到办法,就是难乎其难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指十分困难。例子:刘玉民《骚动之秋》第七章:“一个外姓外村人只身闯入,要想干成一件事难乎其难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8
  • 仁者能仁

    rén zhě néng rén

    旧谓有身份的人所做的事总是有理。 出处:元・王实甫《西厢记》第五本第三折:“卖弄你仁者能仁,倚仗你身里出身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例子:都只为美貌潘安,仁者能仁,一会家心中自忖,谁与俺通个...[查看详情]

    29
  • 年复一年

    nián fù yī nián

    一年又一年。如:“王先生锲而不舍勤习武术,年复一年,精进不已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30
什么是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