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主谓式成语大全

主谓式成语大全
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
主谓式成语,就是由主语和谓语组成的成语。主语通常是名词,谓语则是动词或形容词。比如“风吹雨打”,这里的“风”是主语,“吹打”是谓语,意思是形容经历了种种磨难。简单来说,就是用名词和动词搭配,形成一个意思完整的成语。

  • 草木皆兵

    cǎo mù jiē bīng

    见到风吹草动,都以为是敌兵。语本《晋书・卷一一四・苻坚载记下》。后用“草木皆兵”形容疑神疑鬼、惊恐不安。△“杯弓蛇影”、“风声鹤唳”、“草木皆兵" title="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">风声鹤唳,草木皆...[查看详情]

    1
  • 当之无愧

    dāng zhī wú kuì

    承当得起他人的称誉,不必感到惭愧。《官场现形记・第三十二回》:“若照荩翁的大才,这几句考语,著实当之无愧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
  • 巧言如簧

    qiǎo yán rú huáng

    形容人言辞巧妙动听,犹如笙中之簧。《诗经・小雅・巧言》:“蛇蛇硕言,出自口矣。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《后汉书・卷六十六・陈蕃传》:“夫谗人似实,巧言如簧,使听之者惑,视之者昏。”或作“巧舌如簧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3
  • 执两用中

   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

    掌握过与不及的两面情况,而取其中道。语本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”意谓处理事物应不偏不倚,谨守中庸之道而不趋极端。[查看详情]

    4
  • 表里如一

    biǎo lǐ rú yī

    表:外表;里:内心。外表和内心一个样。外表与内部一致。形容人的言论、行动和思想完全一致。 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颜渊》:“行之以忠者,是事实要着实。”宋・朱熹集注:“以忠,则表里如一。”用法:主谓式...[查看详情]

    5
  • 狗血喷头

    gǒu xuè pēn tóu

    古时以狗血除凶避恶。比喻被斥骂得很厉害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・第四十七回》:“那提调狼狈不堪,到了岸上,见了钦差,回完了公事话,正要诉苦,才提到了『海航』管带四个字,被钦差拍著桌子,狗血喷头的一顿大骂...[查看详情]

    6
  • 衣冠楚楚

    yī guān chǔ chǔ

    “衣冠楚楚”之“冠”,典源作“裳”,裳和冠均为服装重要的部分。穿衣佩裳或穿衣戴冠都有服装整齐之意。楚楚,鲜明出众的样子。“衣裳楚楚”或“衣冠楚楚”,都是指服装整齐而鲜明出众。语本《诗经・曹风・蜉蝣》。...[查看详情]

    7
  • 物以类聚

    wù yǐ lèi jù

    同类的人或事物常聚集在一起。语本《易经・系辞上》。后亦用“物以类聚”比喻坏人互相勾结。△“类聚群分”【典源】《易经・系辞上》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方[1]以类聚,...[查看详情]

    8
  • 锋芒毕露

    fēng máng bì lù

   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。比喻人好表现自己,不够沉稳。如:“他说话做事总是那样锋芒毕露,从不懂得谦虚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9
  • 言之有物

    yán zhī yǒu wù

    指言论或文章有根据、有内容。语本《易经・家人卦・象》。△“言之无物”【典源】《易经・家人卦・象》〈象〉[1]曰:风自火出[2],家人。君子以言有物,而行有恒。注解[1]〈象〉:易经十翼之一,是解释爻象...[查看详情]

    10
  • 寸步不离

    cùn bù bù lí

    紧紧跟随著,一小步也不离开。比喻关系密切,总是在一起。语出《述异记》。【典源】《述异记》(据《太平广记・卷三八九・陆东美》引)吴黄龙年中,吴都海盐有陆东美,妻朱氏,亦有容止[1]。夫妻相重,寸步不相离...[查看详情]

    11
  • 敝帚自珍

    bì zhǒu zì zhēn

    自家的破旧扫把,却珍爱如宝。比喻东西虽不好,却因为是自己所拥有,故非常珍视。语本《东观汉记・卷一・光武帝纪》。【典源】《东观汉记・卷一・光武帝纪》十一月,众军至城门,述[1]自将背城而战。吴汉[2]鼓...[查看详情]

    12
  • 笨鸟先飞

    bèn niǎo xiān fēi

    比喻能力差的人,做事时唯恐落后,往往比别人先动手。今多用作谦词。如:“我自知能力不如人,但也知道笨鸟先飞这个道理可以弥补自身的缺点!”亦作“坌鸟先飞”、“笨雀先飞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3
  • 寸步难行

    cùn bù nán xíng

    一小步也行走不得。形容行走困难,或比喻处境艰难窘困。《醒世恒言・卷三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美娘赤了脚,寸步难行。”《初刻拍案惊奇・卷八》:“我的儿,『大胆天下去得,小心寸步难行。』”亦作“寸步难移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4
  • 杯盘狼藉

    bēi pán láng jí

    藉,草垫,又作“籍”。狼藉,狼卧息的草堆,传说狼卧息在草堆上,离去时常将草堆弄得凌乱,以免留下踪迹,后来引申为不整齐的样子。“杯盘狼藉”形容酒席完毕,杯盘散乱的情形。语出《史记・卷一二六・滑稽列传・淳...[查看详情]

    15
  • 行远自迩

    xíng yuǎn zì ěr

    为学做事须从浅近处著手,然后渐渐深入。即循序渐进。语本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,必自迩;辟如登高,必自卑。”《北齐书・卷三十七・魏收传》:“故云行远自迩,登高自卑,可大可久,与世推移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6
  • 人言可畏

    rén yán kě wèi

    指众人的流言蜚语是可怕的。语本《诗经・郑风・将仲子》。【典源】《诗经・郑风・将仲子》将仲子兮,无逾我园,无折我树檀。岂敢爱之?畏人之多言。仲[1]可怀[2]也,人之多言,亦可畏也。注解[1]仲:兄弟排...[查看详情]

    17
  • 茅塞顿开

    máo sè dùn kāi

    被茅草阻塞的山路,豁然开通了。比喻闭塞的心思,顿时豁然了悟。语本《孟子・尽心下》。【典源】《孟子・尽心下》孟子谓高子[1]曰:“山径之蹊间,介然[2]用之而成路;为间[3]不用,则茅塞[4]之矣。今茅...[查看详情]

    18
  • 得不偿失

    dé bù cháng shī

    表示所得不足以抵补所失。语本《后汉书・卷八七・西羌传》。△“贪小失大”【典源】《后汉书・卷八七・西羌传》论曰:「……自西戎作逆,未有陵斥上国若斯其炽也。和熹以女君亲政,威不外接。朝议惮兵力之损,情存苟...[查看详情]

    19
  • 得道多助

    dé dào duō zhù

    站在正义的一方行事,就能得到更多的支持和帮助。《孟子・公孙丑下》:“得道者多助,失道者寡助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0
  • 一毛不拔

    yī máo bù bá

    一根毫毛也不愿意拔取。比喻自私自利,不肯贡献出些微的力量。语本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后亦用“一毛不拔”形容人非常吝啬。△“爱财如命”、“摩顶放踵”【典源】《孟子・尽心上》孟子曰:「 杨子[1]取 为我[2...[查看详情]

    21
  • 牝鸡司晨

    pìn jī sī chén

    母鸡代公鸡清晨报晓。比喻女性当权。语本《书经・牧誓》。【典源】《书经・牧誓》时甲子昧爽,王朝至于商郊牧野,乃誓。王左杖黄钺,右秉白旄以麾。曰:“逖矣西土之人!”王曰:“嗟!我友邦冢君,御事:司徒、司马...[查看详情]

    22
  • 同声相应

    tóng shēng xiāng yìng

    原指声音相应和。语出《《易经・乾卦》:“同声相应,同气相求。”《孔颖达・正义》:“同声相应者,若弹宫而宫应,弹角而角动是也。”后比喻志趣相同的人互相应和。《三国志・卷二十一・魏书・王粲等传・评曰》:“...[查看详情]

    23
  • 各得其所

    gè dé qí suǒ

    本指各获所需,各如所愿。语出《《易经・系辞下》:“聚天下之货,交易而退,各得其所,盖取诸噬嗑。”后比喻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。《战国策・秦策三》:“富贵显荣,成理万物,万物各得其所。”《红楼...[查看详情]

    24
  • 群龙无首

    qún lóng wú shǒu

    无,同“无”。“群龙无首”即“群龙无首”。见“群龙无首”条。【典故】此处所列为“群龙无首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这是一句出自于《易经》的成语。易卦的道理是借由阴爻、阳爻的排列组合来表现。阳爻象征了阳刚...[查看详情]

    25
  • 悲喜交集

    bēi xǐ jiāo jí

    悲伤与欢喜的感觉交织在一起。《唐・元稹・莺莺传》:“捧览来问,抚爱过深。儿女之情,悲喜交集。”《红楼梦・第十六回》:“见面时彼此悲喜交集,未免又大哭一阵,后又致喜庆之词。”亦作“悲喜交并”、“悲喜交切...[查看详情]

    26
  • 旭日东升

    xù rì dōng shēng

    清晨太阳刚从东方升起。常用以比喻充满活力,生机勃勃的景象。如:“目前公司的经营已步入轨道,正如旭日东升,充满希望。”亦作“旭日初升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27
  • 进退维谷

    jìn tuì wéi gǔ

    形容前进后退都无路可走的困窘处境。语出《诗经・大雅・桑柔》△“进退两难”【典源】《诗经・大雅・桑柔》瞻彼中林,甡甡[1]其鹿。朋友已谮[2],不胥以谷[3]。人亦有言:“进退维[4]谷[5]。”注解[...[查看详情]

    28
  • 白驹过隙

    bái jū guò xì

    “白驹过隙”之“隙”,典源作“郤”,“郤”通“隙”。白驹,骏马。隙,缝隙。“白驹过隙”指快马从缝隙一下子就奔驰过去。比喻时间过得很快。语本《庄子・知北游》。△“日月如梭”、“光阴似箭”、“岁月如流”【...[查看详情]

    29
  • 骨肉离散

    gǔ ròu lí sàn

    至亲家人四散分离。《诗经・唐风・杕杜・序》:“杕杜,刺时也。君不能亲其宗族,骨肉离散,独居而无兄弟,将为沃所并尔。”亦作“骨肉分离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30
什么是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