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复句式成语大全

复句式成语大全
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
复句式成语,指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构成,这些分句之间有明显的逻辑关系,通常表达比较复杂的意思。比如“欲速则不达”,意思是想求快速,反而不能达到目的。这种成语常用于劝诫人们不要急功近利,要踏踏实实做事。

  •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

    xīng xīng zhī huǒ , kě yǐ liáo yuán

    小火点可以引起燎原大火。语本《书经・盘庚上》:“若火之燎于原,不可向迩,其犹可扑灭。”比喻小事能酿成大祸,或微小的力量,可以发展成强大的势力。如:“虽然大众并不了解目前的作法,但星星之火,可以燎原,只...[查看详情]

    1
  •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

    fán shì yù zé lì , bù yù zé fèi

    预:预先,指事先作好计划或准备;立:成就;废:败坏。不论做什么事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用法:复句式;作分句;指有准备就会...[查看详情]

    2
  •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

    zǔ shù yáo shùn , xiàn zhāng wén wǔ

    遵循尧舜之道,效法周文王、周武王之制。 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仲尼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例子:故虽周公制作,夫子著名,莫不祖述尧舜,宪章文武。唐陈子昂《谏灵驾入...[查看详情]

    3
  • 书同文车同轨

    shū tóng wén , chē tóng guǐ

    车轨相同,文字相同。比喻国家统一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用法:复句式;作分句;比喻天下统一。例子:晋·干宝《晋纪总论》:“太康之中,天下书同文,车同轨,牛马被野。...[查看详情]

    4
  • 无所不用其极

   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

    ①没有一个地方不竭尽全力。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诗曰:『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。』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②做坏事时用尽一切卑劣手段。如:“这犯罪集团的做案方式十分毒辣,无所不用其极。”【释义②】(1)没有一...[查看详情]

    5
  •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

    shí mù suǒ shì , shí shǒu suǒ zhǐ

    语出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比喻一个人的言行,均受到众人的监视注意,不可不慎。《宋・陆九渊・与严泰伯三首之一》:“古人谓戒谨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,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庸敢...[查看详情]

    6
  •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

    fán shì yù zé lì , bù yù zé fèi

    豫:通“预”,事先准备。指做任何事情,事先有准备,就能得到成功,不然就会失败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凡事豫则立,不豫则废。”用法:作分句;指有准备就会成功。[查看详情]

    7
  •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

    yǐ jǐ zhī xīn , dù rén zhī xīn

    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。 出处:《中庸》“施诸己而不愿亦勿施于人”宋・朱熹注:“以己之心度人之心,未尝不同,则道之不远于人者可见。故己之所不欲,则勿以施至于人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例...[查看详情]

    8
  • 同仇敌忾

    tóng chóu dí kài

    “同仇”,一致对抗仇敌。语出《诗经・秦风・无衣》。“敌忾”,抵御怨恨的人。语本《左传・文公四年》。“同仇敌忾”指共同抵御仇敌。【典源】“同仇”:《诗经・秦风・无衣》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[1]。王于兴师,...[查看详情]

    9
  •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

    bǎi chǐ gān tóu , gèng jìn yī bù

    比喻到了极高的境地,仍须继续努力,求更大的进步。《宋・朱熹・答巩仲至书》:“故聊复言之,恐或可以少助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之势也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0
  • 百足之虫死而不僵

    bǎi zú zhī chóng , sǐ ér bù jiāng

    (谚语)比喻人、事虽然衰亡败落,但尚能维持兴旺繁荣的假象。见“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”条。《红楼梦・第二回》:“古人有云:『百足之虫,死而不僵。』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,较平常仕宦之家,到底气象不同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1
  •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

    chéng mén shī huǒ , yāng jí chí yú

    居于宋城门附近的池仲鱼,因城门失火,延及他家而活活被烧死的故事。一说指宋城门失火,人尽取池水灭火,鱼因干渴而死。见《太平广记・卷四六六・池中鱼引风俗通》。比喻无端受灾祸连累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・第八...[查看详情]

    12
  • 恭敬不如从命

    gōng jìng bù rú cóng mìng

    恭敬谦逊不如听从命令。《红楼梦・第六十二回》:“探春等笑道:『既这样,恭敬不如从命。』”[查看详情]

    13
  • 打破砂锅问到底

   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

    比喻对事情寻根究柢。《英烈传・第三十一回》:“那道人笑了一声,便道:『你定要打破砂锅问到底。』”亦作“打破沙锅璺到底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4
  •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

    jǐ suǒ bù yù , wù shī yú rén

    自己所不喜欢的事物,不要加在别人身上。《论语・卫灵公》:“子贡问曰:『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?』子曰:『其恕乎!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』”《元・杨梓・豫让吞炭・第一折》:“待驱兵领将,积草屯粮,平白地...[查看详情]

    15
  • 有过之无不及

    yǒu guò zhī wú bù jí

    语本论语・先进:“师也过,商也不及。”指相较之下,只有超过而没有不如。《宋・杨万里・诚斋诗话》:“近世词人,闲情之靡,如伯有所赋,赵武所不得闻者,有过之无不及焉,是得为好色而不淫乎?”《清・翁方纲・石...[查看详情]

    16
  •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

    nìng wéi yù suì , bù wéi wǎ quán

    (谚语)宁愿做珍贵的玉器而被打碎,也不愿当低贱的瓦片而得以保全。比喻人宁愿保全节操而死,也不苟且求活。亦可比喻人为了坚持某种信念而不计牺牲,奋斗到底。如:“抱著『宁为玉碎,不为瓦全』的决心,他冲出藏身...[查看详情]

    17
  • 说时迟那时快

    shuō shí chí , nà shí kuài

    形容事情或动作发生得太快或太突然。《水浒传・第二十九回》:“说时迟,那时快。武松先把两个拳头去蒋门神脸上虚影一影,忽地转身,便走。”《文明小史・第九回》:“说时迟,那时快。这边刚跨出门槛,前门的人已经...[查看详情]

    18
  • 有志不在年高

    yǒu zhì bù zài nián gāo

    (谚语)不论年龄大小,只要立定志向,都有可能实现。《三侠五义・第八十一回》:“他人儿虽小,胆子极大,而且机变谋略俱有;这正是『有志不在年高,无志空活百岁。』”《官场现形记・第四十六回》:“有志不在年高...[查看详情]

    19
  • 姜桂之性到老愈辣

    jiāng guì zhī xìng , dào lǎo yù là

    姜:生姜;桂:肉桂;性:性质。生姜和肉桂愈久愈辣。比喻年纪越大性格越刚强。 出处:元《宋史・晏敦复传》:“况吾姜桂之性,到老愈辣,请勿言。”用法:作定语、宾语;指人的性格。[查看详情]

    20
  •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

    jī bù kě shī , shí bù zài lái

    (谚语)良好的时机难以再得,不可错失。《旧五代史・卷九十八・晋书・安重荣传》:“仰认睿智,深惟匿瑕,其如天道人心,至务胜残去虐,须知机不可失,时不再来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1
  • 十步之内自有芳草

    shí bù zhī nèi , zì yǒu fāng cǎo

    芳草:香草,比喻美德。比喻处处都有人才。 出处:唐・魏征《隋书・炀帝纪》:“方今宇宙平一,文轨攸同,十步之内,必有芳草,四海之中,岂天奇秀!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指处处都有人才。例子:京剧《将相和》第...[查看详情]

    22
  • 先下手为强

    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

    比别人先掌握时机而占优势。《警世通言・卷二十四・玉堂春落难逢夫》:“鸨子说:『不若先下手为强。』”《醒世恒言・卷三十・李汧公穷邸遇侠客》:“自古道:先下手为强。今若不依我言,事到其间,悔之晚矣!”[查看详情]

    23
  •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

    sān shí liù jì , zǒu wéi shàng jì

    事态已经难以挽回,别无良策,唯有一走了事。见“三十六策,走是上计”条。《元・关汉卿・窦娥冤・第二折》:“常言道的好,『三十六计,走为上计』,喜得我是孤身,又无家小连累,不若收拾了细软行李,打个包儿,悄...[查看详情]

    24
  • 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

    fú xī huò suǒ fú , huò xī fú suǒ yī

    指福祸互为因果,互相转化。 出处:《老子》第五十八章:“祸兮福之所倚;福兮祸之所伏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分句;指福祸互为因果,互相转化。例子:福兮祸所伏,祸兮福所倚。忧喜聚门兮,吉凶同域。(汉・贾谊《鹏鸟...[查看详情]

    25
  •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

    qiān lǐ zhī xíng , shǐ yú zú xià

    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。比喻任何事情的成功,都是由小而大逐渐累积而成的。《老子・第六十四章》:“合抱之木,生于毫末;九层之台,起于累土;千里之行,始于足下。”《宋・张君房・云笈七签・卷四...[查看详情]

    26
  • 步步生莲花

    bù bù shēng lián huā

    本指佛经中鹿女每步都留下莲花步迹的故事。典出杂宝藏经・鹿女夫人缘。后南朝齐东昏侯以黄金为宠妃潘玉儿打造贴地莲花,令潘妃步行在金莲上,称为“步步生莲华”。故后世以步步生莲花形容女子走路姿态曼妙。《初刻拍...[查看详情]

    27
  • 老死不相往来

    lǎo sǐ bù xiāng wǎng lái

    直到老死,互相不来往。比喻人虽然相距很近,彼此间却互不来往,互不干扰。语出《《老子・第八十章》:“邻国相望,鸡犬之声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8
  • 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

    pín jiàn zhī jiāo bù kě wàng , zāo kāng zhī qī bù xià táng

    贫贱之交:贫困时的知心朋友;糟糠:酒糟和糠麸。富贵时不要忘记贫贱时的朋友,不要抛弃共同患难过的妻子。 出处:《南齐书・刘悛传》:“后悛从驾登蒋山,上数叹曰:‘贫贱之交不可忘,糟糠之妻不下堂。’顾谓悛曰...[查看详情]

    29
  •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

    shī zhī háo lí , chà yǐ qiān lǐ

    差距虽然极细微,但导致的错误却极大。《陈书・卷十九・虞荔传》:“夫安危之兆、祸福之机,匪独天时,亦由人事。失之毫厘,差以千里。是以明智之士,据重位而不倾,执大节而不失,岂惑于浮辞哉?”或作“失之毫厘,...[查看详情]

    30
什么是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