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ABCB式成语大全

ABCB式成语大全
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
这种成语结构是ABCB式,意思是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一起表示动作,第三个字是动作的对象,第四个字和第一个字一样,用来强调或重复。比如“一心一意”,意思是一心一意地做某事,强调做事专一。

  • 出尔反尔

    chū ěr fǎn ěr

    你怎么对待别人,别人也会怎么待你。语本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。后用“出尔反尔”比喻人的言行前后反复,自相矛盾。△“反复无常”、“朝三暮四”、“朝秦暮楚”【典源】《孟子・梁惠王下》邹与鲁哄,穆公问曰:“吾有...[查看详情]

    1
  • 求仁得仁

    qiú rén dé rén

    求取仁德即得到仁德。语本《论语・述而》:“求仁而得仁,又何怨?”后指如愿以偿。《唐・白居易・答户部崔侍郎书》:“退思此语,抚省初心;求仁得仁,又何不足之有也?”《清・纪昀・阅微草堂笔记・卷十七・姑妄听...[查看详情]

    2
  • 当断不断

    dāng duàn bù duàn

    遇事犹豫不决,不能当机立断。《史记・卷五十二・齐悼惠王世家》:“嗟乎!道家之言『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』,乃是也。”《明・汤显祖・南柯记・第三十九出》:“臣谨奏:『语云:「当断不断,反受其乱。”驸马事已至...[查看详情]

    3
  • 在官言官

    zài guān yán guān

    只就本身职司范围发言。语出《《礼记・曲礼下》:“在官言官、在府言府、在库言库、在朝言朝。”后多用来指处于什么地位,便说什么样的话。如:“你信他!他是在官言官,在朝言朝。听听就算了!”[查看详情]

    4
  • 应有尽有

    yīng yǒu jìn yǒu

    该有的都有。形容事物齐备。语出《宋书・卷五九・列传・江智渊》。【典源】《宋书・卷五九・列传・江智渊》江智渊,济阳考城人,湘州刺史夷弟子。父僧安,太子中庶子。智渊初为著作郎,江夏王义恭太尉行参军,太子太...[查看详情]

    5
  • 将心比心

    jiāng xīn bǐ xīn

    以自己的立场去衡量别人的立场,体会他人的心意,多方为其设想。《明・汤显祖・紫钗记・第三十八出》:“太尉不将心比心,小子待将计就计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6
  • 天大地大

    tiān dà dì dà

    形容极大。 出处:春秋・楚・李耳《老子》:“故道大、天大、地大、王亦大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多用于口语。例子:清·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第16回:“你大家道她这仇人是谁,真算得个天大地大,无大不大的大脚...[查看详情]

    7
  • 一误再误

    yī wù zài wù

    ①语本宋史・卷二四四・宗室传一・魏王廷美传:“太祖已误,陛下岂容再误邪?”指一次失误,不以为戒,又再度失误。《清・沈德潜・说诗晬语・卷下》:“前贤读书,不肯一误再误如此。”②一再的延误。如:“这班火车...[查看详情]

    8
  • 以水投水

    yǐ shuǐ tóu shuǐ

    比喻事物类同很难辨别。 出处:战国・郑 列御寇《列子・说符》:“若以水投水,何如?”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。[查看详情]

    9
  • 以血洗血

    yǐ xuè xǐ xuè

    以仇敌的血来偿还血债。比喻采取激烈的报复行动,辗转杀戮。《旧唐书・卷一二七・源休传》:“汝国已杀突董等,吾又杀汝,犹以血洗血,污益甚尔。”亦作“以血偿血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0
  • 载舟覆舟

    zài zhōu fù zhōu

    水能载舟,亦能覆舟。比喻取得民心的重要。《旧唐书・卷七十一・魏征传》:“载舟覆舟,所宜深慎,奔车朽索,其可忽乎?”亦作“覆舟载舟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1
  • 心服口服

    xīn fú kǒu fú

    形容非常服气。《程乙本红楼梦・第五十九回》:“如今请出一个管得著的人来管一管,嫂嫂就心服口服,也知道规矩了。”亦作“心伏口伏”。【释义②】形容非常服气。《见《程乙本红楼梦・第五九回》:“如今请出一个管...[查看详情]

    12
  • 以讹传讹

    yǐ é chuán é

    讹,错误。“以讹传讹”指将不正确的讯息继续传播下去。语本宋・王柏〈默成定武兰亭记〉。△“道听涂说”【典源】宋・王柏〈默成定武兰亭记[1]〉(据《鲁斋集》卷六引)兰亨修禊序,右军之神笔也,所谓遒劲圆健,...[查看详情]

    13
  • 种麦得麦

    zhòng mài dé mài

    种的是麦,收成的当然是麦。比喻造什么因就得什么果。《吕氏春秋・离俗览・用民》:“夫种麦而得麦,种稷而得稷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4
  • 七搭八搭

    qī cháng bā dā

    说话杂乱,语无伦次。《老残游记・第十七回》:“这里人瑞却躺到烟炕上去烧烟,嘴里七搭八搭的同老残说话。”《孽海花・第二十四回》:“老爷今天七搭八搭,不知道说些什么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5
  • 知法犯法

    zhī fǎ fàn fǎ

    知道法律而故意犯法。《儒林外史・第四回》:“好僧官老爷,知法犯法!”《官场现形记・第十五回》:“你二位是有功名的人,诬告一个罪,硬出头一个罪,聚众一个罪,噪闹衙门一个罪。知法犯法,这还了得!”【释义②...[查看详情]

    16
  • 骑驴觅驴

    qí lǘ mì lǘ

    比喻事物、道理就在身边,反而舍近求远,向外追寻。《宋・黄庭坚・寄黄龙清老诗三首之三》:“骑驴觅驴但可笑,非马喻马亦成痴。”亦作“骑牛觅牛”。【释义②】比喻事物、道理就在身边,反而舍近求远,向外追寻。《...[查看详情]

    17
  • 大错特错

    dà cuò tè cuò

    形容所犯错误到达极点。《孽海花・第二十五回》:“条约祇有三款,第二款两国派兵交互知会这一条,如今想来,真是大错特错!”[查看详情]

    18
  • 知恩报恩

    zhī ēn bào ēn

    感激别人所施予的恩德,而加以回报。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・第四十二回》:“这虽是小事,也可见得他知恩报恩的诚心。”或作“知恩报德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9
  • 旧雨今雨

    jiù yǔ jīn yǔ

    原意是,旧时,每逢下雨宾客也来,而现在一遇雨就不来了。后以“旧雨新雨”代指老友新交。 出处:唐・杜甫《秋述》:“秋,杜子卧病长安旅次,多雨生鱼,青苔及榻。常时车马之客,旧,雨来;今,雨不来。”用法:作...[查看详情]

    20
  • 无可不可

    wú kě bù kě

    ①形容感激、喜悦的样子。《红楼梦・第二十三回》:“惟宝玉听了这谕,喜的无可不可。”②无所谓。如:“这件事对我来说,真是无可不可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1
  • 大桀小桀

    dà jié xiǎo jié

    桀:古代暴君夏桀。指程度不同,本质相同。 出处:战国・孟子《孟子・告子》:“欲轻之于尧舜之道者,大貉小貉也,欲重之于尧舜之道者,大桀小桀也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例子:《公羊传·宣公十五年》...[查看详情]

    22
  • 七事八事

    qī shì bā shì

    形容事情多而杂乱。 出处:明・兰陵笑笑生《金瓶梅》第91回:“家中正七事八事,听见薛嫂来说此话,唬得慌了手脚。”用法:作宾语;指事情多而杂乱。[查看详情]

    23
  • 大书特书

    dà shū tè shū

    将值得书写的事迹,郑重地记录下来。语出唐・韩愈〈答元侍御书〉。【典源】唐・韩愈〈答元侍御书〉(据《全唐文・卷五五三・韩愈》引)济、逢父子自吾人发《春秋》美君子乐道人之善,夫苟能乐道人之善,则天下皆去恶...[查看详情]

    24
  • 嫁鸡逐鸡

    jià jī zhú jī

    比喻女子出嫁后,不论丈夫好坏,都要随遇而安,从一而终。《宋・欧阳修・代鸠妇言诗》:“人言嫁鸡逐鸡飞,安知嫁鸠被鸠逐。”《西游记・第九十三回》:“常言:『嫁鸡逐鸡,嫁犬逐犬。』女有誓愿在先,结了这球,告...[查看详情]

    25
  • 一了百了

    yī liǎo bǎi liǎo

    原指一样事情明白了解,其他各事亦可类推而明白了解。#语本《朱子语类・卷八・学・总论为学之方》。后人望文生义,以“了”为“了结”之义,“一了百了”遂指主要的事一了结,其余相关的事也随之了结。【典源】#《...[查看详情]

    26
  • 讨价还价

    tǎo jià huán jià

    ①买卖时,卖方索价,买方还价,以达到各自的理想价钱。《喻世明言・卷一・蒋兴哥重会珍珠衫》:“三巧儿问了他讨价还价,便道:『真个亏你些儿。』”②谈判时,双方争论各自所提的条件。如:“顾客为了省钱,讨价还...[查看详情]

    27
  • 将机就机

    jiāng jī jiù jī

    利用时机行事。《元・尚仲贤・柳毅传书・第三折》:“今日虽不成这椿亲事,后日还要将机就机,报答他的大恩。”《警世通言・卷三十二・杜十娘怒沉百宝箱》:“孙富将机就机,便问道:『既是尊大人未必相容,兄所携丽...[查看详情]

    28
  • 毅然决然

    yì rán jué rán

    形容态度坚决,毫不犹豫退缩。如:“他从小立志报国,长大后毅然决然的投笔从戎。”参见“当机立断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29
  • 优哉游哉

    yōu zāi yóu zāi

    形容从容自得,悠闲自在。诗经・小雅・采菽:“优哉游哉,亦是戾矣。”文选・潘岳・秋兴赋:“优哉游哉,聊以卒岁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30
什么是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