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古代成语大全

古代成语大全
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
古代:这个属性指的是成语来源于古代,也就是在很久以前就出现了。这些成语往往出自古代的诗词、文章或历史故事,用来形容古代的人物、事件或情感。比如“精卫填海”就是古代神话故事中的成语,用来比喻坚持不懈、努力奋斗。

  • 春花秋月

    chūn huā qiū yuè

    比喻美好的时光与景物。《南唐・李煜・虞美人・春花秋月何时了词》:“春花秋月何时了,往事知多少。”《醒世恒言・卷十三・勘皮靴单证二郎神》:“若是氏儿前程远大,将来嫁得一个良人,一似尊神模样,偕老百年,也...[查看详情]

    1
  • 偃武修文

    yǎn wǔ xiū wén

    偃息武备,提倡文教。语出《书经・武成》。【典源】《书经・武成》惟一月壬辰,旁死魄,越翼日癸巳,王朝步自周,于征伐商。厥[1]四月,哉生明[2],王来自商[3],至于丰[4],乃偃武[5]修文。归马于华...[查看详情]

    2
  • 安贫乐道

    ān pín lè dào

    能安于贫困的处境,并仍以信守道义为乐。语出《文子・上仁》。【典源】《文子・上仁》文子问:“仁义礼何以为薄于道德也?”老子曰:“为仁者必以哀乐论之,为义者必以取与明之。四海之内,哀乐不能遍;竭府库之财货...[查看详情]

    3
  • 草木皆兵

    cǎo mù jiē bīng

    见到风吹草动,都以为是敌兵。语本《晋书・卷一一四・苻坚载记下》。后用“草木皆兵”形容疑神疑鬼、惊恐不安。△“杯弓蛇影”、“风声鹤唳”、“草木皆兵" title="风声鹤唳,草木皆兵">风声鹤唳,草木皆...[查看详情]

    4
  • 皇天后土

    huáng tiān hòu tǔ

    天地神明。多用于祝告宣誓。《五代史平话・晋史・卷上》:“臣非敢负明宗,顾今上激臣之叛耳。皇天后土,实闻此言!”[查看详情]

    5
  • 博学审问

    bó xué shěn wèn

    博:广;审:详尽细密。广泛学习,详细询问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学习态度。[查看详情]

    6
  • 当之无愧

    dāng zhī wú kuì

    承当得起他人的称誉,不必感到惭愧。《官场现形记・第三十二回》:“若照荩翁的大才,这几句考语,著实当之无愧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7
  • 标新立异

    biāo xīn lì yì

    新的独到见解,与诸家立论不同。◎语本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。后用“标新立异”形容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,以表示与众不同。△“立奇造异”、“独树一帜”【典源】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《庄...[查看详情]

    8
  • 不谋而合

    bù móu ér hé

    事前未经商量,后来意见作为却一致。语本《汉书・卷一○○・叙传上》。△“不约而同”、“不谋而信”【典源】《汉书・卷一○○・叙传上》嚣问彪曰:“往者周亡,战国并争,天下分裂,数世然后乃定,其抑者从横之事复...[查看详情]

    9
  • 岌岌可危

    jí jí kě wēi

    岌岌,危险的样子。“岌岌可危”形容非常危险。#语本《管子・小问》。△“摇摇欲坠”【典源】#《管子・小问》[1]桓公曰:“我欲胜民[2],为之奈何?”管仲对曰:“此非人君之言也,胜民为易。夫胜民之为道,...[查看详情]

    10
  • 安步当车

    ān bù dàng chē

    悠闲安稳地走路,当作是乘车。比喻安贫乐贱。语出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。后用“安步当车”形容态度悠闲从容。【典源】《战国策・齐策四》宣王曰:“嗟乎!君子焉可侮哉,寡人自取病耳!及今闻君子之言,乃今闻细人之行...[查看详情]

    11
  • 匪夷所思

    fěi yí suǒ sī

    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得到的,带有贬意。《易经・涣卦・六四》:“涣有丘,匪夷所思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2
  • 如丧考妣

    rú sàng kǎo bǐ

    好像死了父母一般。比喻悲痛至极。语出《书经・舜典》。【典源】《书经・舜典》二十有八载,帝[1]乃殂落[2],百姓如丧考妣[3]。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。注解[1]帝:此指尧帝。尧,帝喾次子,初封于陶,又封...[查看详情]

    13
  • 巧言如簧

    qiǎo yán rú huáng

    形容人言辞巧妙动听,犹如笙中之簧。《诗经・小雅・巧言》:“蛇蛇硕言,出自口矣。巧言如簧,颜之厚矣。”《后汉书・卷六十六・陈蕃传》:“夫谗人似实,巧言如簧,使听之者惑,视之者昏。”或作“巧舌如簧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14
  • 巧言令色

    qiǎo yán lìng sè

    巧,美妙。令,善。“巧言令色”指话说得很动听,脸色装得很和善,可是一点也不诚恳。形容人矫情虚伪。语出《书经・皋陶谟》。【典源】《书经・皋陶谟》皋陶曰:“都!在知人,在安民。”禹曰:“吁!咸若时,惟帝其...[查看详情]

    15
  • 心宽体胖

    xīn kuān tǐ pán

    心境乐观开朗,生活无忧无虑,身体自然舒坦。《儿女英雄传・第四十回》:“一痛快,不觉收了眼泪,嗤的一笑,立刻头就不晕了,心宽体胖,周身的衣裳也合了折儿了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6
  • 发号施令

    fā hào shī lìng

    宣布命令。《书经・冏命》:“发号施令,罔有不臧。”《淮南子・原道》:“夫能理三苗,朝羽民,徙裸国,纳肃慎,未发号施令而移风易俗者,其唯心行者乎。”亦作“发号布令”、“发号出令”[查看详情]

    17
  • 大千世界

    dà qiān shì jiè

    佛教用语,三千大千世界的略称。语出《大智度论・卷七・释初品中放光》。后用“大千世界”比喻广阔无边、千奇百怪的世界。【典源】《大智度论・卷七・释初品中放光》问曰:“云何为三千大千世界?”答曰:“佛《杂阿...[查看详情]

    18
  • 不可思议

    bù kě sī yì

    佛教用语,指不可思虑言说的境界。用以形容诸佛菩萨觉悟之境地与智慧、神通力之奥妙。#语出《维摩诘所说经・卷中・不思议品第六》。后用“不可思议”比喻出乎常情,令人无法想像,难以理解。【典源】#《维摩诘所说...[查看详情]

    19
  • 高谈阔论

    gāo tán kuò lùn

    “高谈阔论”典源作“高谭清论”。本指见地高超、范围广阔地谈论。语本《东观汉记・卷一八・赵勤列传》。后来也用“高谈阔论”比喻畅快而无拘束地谈论。或没有实质内容,空泛而漫无边际地谈论。△“迂谈阔论”、“高...[查看详情]

    20
  • 大而无当

    dà ér wú dàng

    形容言语过分夸张而不著边际。语出《《庄子・逍遥游》:“吾闻言于接舆,大而无当,往而不反;吾惊怖其言,犹河汉而无极也。”后引申形容东西过大而不切实用。如:“布置家居,宜妥善计划,免得添购了大而无当的东西...[查看详情]

    21
  • 重见天日

    chóng jiàn tiān rì

    被拘禁的人重新见到光明,获得自由。※#语或本《旧唐书・卷五一・后妃列传上・中宗韦庶人》。后亦用“重见天日”指幽藏的事物重见于世,或用以比喻冤屈得到伸雪。【典源】※#《旧唐书・卷五一・后妃列传上・中宗韦...[查看详情]

    22
  • 春风化雨

    chūn fēng huà yǔ

    “春风”,春风吹拂,化育万物。语出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卷五・贵德》。“化雨”,雨水灌育草木。语本《孟子・尽心上》。“春风化雨”指适合草木生长的和风及雨水,亦用于比喻师长和蔼亲切的教导。△“春风风人”、“夏...[查看详情]

    23
  • 深恶痛绝

    shēn wù tòng jué

    厌恶、痛恨到极点。※语或出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孟子集注・尽心下》。△“深惩痛绝”、“痛心疾首”【典源】※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孟子集注・尽心下》《孟子・尽心下》:“孔子曰:『过我门而不入我室,我...[查看详情]

    24
  • 不肖子孙

    bù xiào zǐ sūn

    不能承继祖业或贤良风范的晚辈。《黄绣球・第八回》:“我黄家却是这种不肖子孙最多,开了家塾,把这些不肖的教化几个,也是很要紧的了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5
  • 改恶为善

    gǎi è wéi shàn

    不再作恶,重新做人。 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“明则动,动则变”汉・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转好。[查看详情]

    26
  • 闭门造车

    bì mén zào chē

    关起门来,按照一定的规格在家里造车。比喻依循著一定的原则行事。#语出《祖堂集・卷二○・五冠山瑞云寺和尚》。后用“闭门造车”比喻凡事只凭主观办事,不问是否切合实际。△“闭门造车,出门合辙" title=...[查看详情]

    27
  • 冲锋陷阵

    chōng fēng xiàn zhèn

    深入敌方阵地向敌人攻击。形容作战英勇。《周书・卷十五・李弼传》:“冲锋陷阵,隐身鞍甲之中。敌人见之,皆曰:『避此小儿。』”《明史・卷二六一・卢象升传》:“象升自将马步军列营都城之外,冲锋陷阵,军律甚整...[查看详情]

    28
  • 不计其数

    bù jì qí shù

    形容数目众多,无法估算。《三国演义・第九回》:“绮罗、珠宝、器皿、粮食不计其数。”《红楼梦・第八十一回》:“得人家油钱香分也不计其数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9
  • 沉鱼落雁

    chén yú luò yàn

    鱼、鸟不辨美丑,即使看见美女也同样赶紧潜水高飞。语本《庄子・齐物论》。后用“沉鱼落雁”形容女子容貌美丽出众。△“闭月羞花”【典源】《庄子・齐物论》啮缺问乎王倪曰:“子知物之所同是乎﹖”曰:“吾恶乎知之...[查看详情]

    30
什么是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