标:揭举;立:树立。
持不同的态度或看法。提出新奇的见解和主张;表示与一般不同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:“支道林在白马寺中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《逍遥》,支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异义于众贤之外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主语、谓语、定语;形容故意与众不同以显示自己。
例子:其中典礼集会之词,标新立异固不可,机械陈腐亦不可。(朱自清《钟明〈呕心苦唇录〉序》)
正音:“异”,读作“yì”,不能读作“jì”。
辨形:异,上部是“巳”,不是“己”或“已”。
辨析:“标新立异”和“独树一帜”;都有“自成一套;提出的主张与众人不相同”的意思。但“独树一帜”偏重在显示特点;“标新立异”偏重在呈现出独特风格或另外开创局面;多有用于褒义。
歇后语: 骆驼的脖子上挂鸡儿 —— 标新立异
谜语: 创造发明 (谜底:标新立异)
故事: 东晋时期佛学家支道林对《庄子》很有研究,向秀与郭象曾经为《庄子》作注。《庄子》第一篇文章《逍遥游》是最难了,支道林谈到《逍遥游》说出一种标新立异的观点,远远超出郭象他们的认识为大家所接受并流传下来。
新的独到见解,与诸家立论不同。◎语本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。后用“标新立异”形容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,以表示与众不同。△“立奇造异”、“独树一帜”
【典源】
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
《庄子・逍遥篇》,旧是难处,诸名贤所可钻味,而不能拔理于郭、向之外。支道林在白马寺中,将冯太常共语,因及〈逍遥〉。[1]卓然标新理于二家之表,立异义于众贤之外,皆是诸名贤[2]之所不得。后遂用支理。
[1]支:支遁(公元314—366),字道林,世称支公,亦曰林公,别号支硎。晋高僧,陈留人。尝隐于余杭山,沉思佛道。喜谈玄理,善草隶,好畜鹰马。
[2]寻味:探索玩味。
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
王逸少作会稽,初至,支道林在焉。孙兴公谓王曰:“支道林拔新领异,胸怀所及,乃自佳,卿欲见不?”王本有一往隽气,殊自轻之。后孙与支共载往王许,王都领域,不与交言。须臾支退,后正值王当行,车已在门。支语王曰:“君未可去,贫道与君小语。”因论《庄子・逍遥游》。支作数千言,才藻新奇,花烂映发。王遂披襟解带,留连不能已。
【典故】
《庄子》一书是战国时庄周所撰。晋代的向秀曾经替《庄子》作注,可惜还没完成就死了,郭象接替他完成注释的工作。同时期也有很多著名学者研究〈逍遥游〉,但没有人的见解可以超越他们,直到支道林的出现。根据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记载,支道林曾经和冯怀在白马寺谈天,席中聊到《庄子・逍遥游》。支道林对〈逍遥游〉这篇的见解新奇独到,不但“标新理”而且“立异义”,不仅超越了向秀和郭象两人,更是那些著名学者探索追求不及的。同样在《世说新语・文学》中另有一篇则载,孙兴公对王羲之称赞支道林说:“支道林拔新领异,胸怀所及,乃自佳。”王羲之刚开始不以为,待亲耳听闻支道林论〈逍遥游〉,果然一听就不想离开。《世说新语》这两篇原文中的“标新理”、“立异义”,及“拔新领异”,后来演变成“标新立异”这句成语,用来形容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,以表示与众不同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隋唐演义》第三一回:“自来诗词,虽是写怀寄兴,然其中原有起承转合,故人不得草草涂鸦。但今作者,止取体艳句娇,标新立异而已,原没甚骨力规则。”
- 02.清・蒋士铨《雪中人》第一一出:“休疑,不是我藏头露尾,标新立异。家爷说要压奇惊须怪喜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创立新奇的名目或主张,以表示与众不同。
类别用在“创新求奇”的表述上。
①设计海报就是要讲究另类,标新立异。
②这款鞋子,一反标新立异的风格,走回了复古风。
③艺术家不都是要勇于标新立异吗?否则怎么独创风格?
④她把满头黑发染成了金色,为的就是追求标新立异,特立独行。
⑤一到了新秀选拔会场,看到了许多标新立异,唯恐别人不注意的年轻人。
【辨识】
同义“标新立异”及“独树一帜”都有想法与行事与众不同的意思。
异义“标新立异”侧重于创新以显示与人不同;“独树一帜”侧重于风格特出而自成一派。
标新立异 | 独树一帜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设计海报就是要讲究另类,标新立异。 |
❌ | ✅ | 朱铭先生用大型木雕创造出独树一帜的太极系列。 |
-
标
拼音 biāo 部首 木 总笔画 9①树木的末端,引申为表面的,非根本的。例如~本。治~不治本。②记号。例如商~。路~。~记。~志。~尺。~语。③用文字或其他事物表明。例如~明。~题。~价。~榜(原为揭示、表明;后引申为宣扬、吹嘘)。④给竞赛优胜者的奖品,亦指优胜。例如锦~。夺~。⑤对一项工程或一批货物,依照一定的标准,提出价目,然后由竞争厂商选择,决定成交与否。例如投~。招~。⑥准的( dì ),榜样。例如目~。~领(杰出人物)。⑦风度,格调。例如~格。⑧中国清末陆军编制的名称,约相当于后来的一个团;亦用作计量军队的单位。例如一~人马。~下(➊总督、巡抚、提督等称归自己管辖的军队;➋下级武官对长官的自称)。 -
新
拼音 xīn 部首 斤 总笔画 13①刚有的,刚经验到的;初始的,没有用过的,与“旧”、“老”相对。例如~生。~鲜。~奇。~贵。~绿。~星。~秀。~闻。~陈代谢。②性质改变得更好,与“旧”相对。例如改过自~。推陈出~。③不久以前,刚才。例如~近。④表示一种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。例如~时代。~社会。~观念。~思维。⑤称结婚时的人或物。例如~娘。~郎。~房。⑥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简称。⑦姓。 -
立
拼音 lì 部首 立 总笔画 5①站,引申为竖起来。例如~正。~柜。~足(①站得往脚;②处于某种立场)。~场。屹~。顶天~地。②做出,定出。例如建~。设~。树~。~意。~此存照。③存在,生存。例如自~。独~。势不两~。④马上,即刻。例如~时。~刻。~等。⑤姓。 -
异
拼音 yì 部首 廾 总笔画 6①不同的。例如~乎。~说。~常。~己(与自己意见不同或利害相冲突的人)。~端(旧时指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,如“~~邪说”)。~化。~性。~样。大同小~。~曲同工。②分开。例如离~。~居。③另外的,别的。例如~日。~地。~国。~乡。~类。④特别的。例如奇~。~闻。~彩。奇才~能(特殊的才能)。⑤奇怪。例如惊~。诧~。怪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