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ABC式成语大全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AABC式成语,就是第一个字和第二个字相同,第三个字和第四个字相同,构成一种特殊的韵律美。比如“津津有味”、“念念不忘”。这种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情感或者状态,读起来朗朗上口,让人容易记住。
-
岌岌,危险的样子。“岌岌可危”形容非常危险。#语本《管子・小问》。△“摇摇欲坠”【典源】#《管子・小问》[1]桓公曰:“我欲胜民[2],为之奈何?”管仲对曰:“此非人君之言也,胜民为易。夫胜民之为道,...[查看详情]
1 -
态度诚恳真挚,心悦臣服的牢记在心。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。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”[查看详情]
2 -
孜孜,勤勉不懈。“孜孜不倦”指勤勉而不知疲倦。◎语本《书经・益稷》。△“亹亹不倦”【典源】《书经・益稷》(舜)帝曰:“来,禹!汝亦昌言。”禹[1]拜曰:“都,帝!予何言?予思[2]日孜孜[3]。”皋陶...[查看详情]
3 -
形容人的礼貌恰到好处,不至于矫情多礼,也不至于粗鲁无礼。如:“他对人彬彬有礼。”《镜花缘・第八十三回》:“唤出他两个儿子,兄先弟后,彬彬有礼。”[查看详情]
4 -
比喻在意于得失,或琐细的事物上。如:“凡事不要斤斤计较。”【释义②】比喻在意于得失,或琐碎的事物上。如:“凡事不要斤斤计较。”参见“锱铢必较”。[查看详情]
5 -
形容因恐惧担忧而心神不安宁。◎语本《诗经・秦风・黄鸟》。【典源】《诗经・秦风・黄鸟》交交黄鸟,止于棘。谁从穆公[1]?子车奄息[2]。维此奄息,百夫之特。临其穴[3],惴惴[4]其栗[5]。彼苍者天,...[查看详情]
6 -
格格,阻碍,隔阂。比喻抵触阻隔而不相合。语本宋・陆九渊〈与徐子宜书〉其二。△“方枘圆凿”【典源】宋・陆九渊〈与徐子宜书〉其二(据《象山全集》卷五引)婺女之行道经上饶,往往闻说其守令无状,与临川大不相远...[查看详情]
7 -
谦虚有礼、严以律己的人。《易经・谦卦・象曰》:“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”《镜花缘・第八十七回》:“闺臣阿妹是谦谦君子,如此回复,却也省了许多唇舌。”[查看详情]
8 -
本指所处地位极高。语出《《诗经・周颂・敬之》:“毋日高高在上,陟降厥士,日监在兹。”后形容人自高自大,脱离群众。如:“他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,看了就讨厌。”[查看详情]
9 -
旧谷一年一年地累积堆陈。语出《史记・卷三○・平准书》。后用“陈陈相因”比喻因袭旧例,缺乏创新。【典源】《史记・卷三○・平准书》至今上即位数岁,汉兴七十余年之闲,国家无事,非遇水旱之灾,民则人给家足,都...[查看详情]
10 -
你看我,我看你,相视无言。※语或出《续传灯录・卷六・怀安军云顶海鹏禅师》。后用“面面相觑”形容惊惧、诧异而不知所措的样子。【典源】※《续传灯录・卷六・怀安军云顶海鹏禅师》僧问:“如何是大疑底人?”师曰...[查看详情]
11 -
益,更加。善,好。“多多益善”指愈多愈好。语出《史记・卷九二・淮阴侯列传》。【典源】《史记・卷九二・淮阴侯列传》信知汉王畏恶其能,常称病不朝从。信由此日夜怨望,居常鞅鞅,羞与绛、灌等列。信尝过樊将军哙...[查看详情]
12 -
形容说话从容不迫的样子。语本《论语・乡党》。【典源】《论语・乡党》孔子于乡党,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。其在宗庙朝廷,便便言,唯谨尔。朝[1],与下大夫[2]言,侃侃[3]如也;与上大夫[4]言,訚訚[5...[查看详情]
13 -
咄咄,感叹声、惊怪声。“咄咄怪事”指令人感到惊讶,不可思议的事情。#语出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黜免》。△“书空咄咄”【典源】#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黜免》殷中军[1]被废,在信安,终日恒[2]...[查看详情]
14 -
有心事牵绊,不能开怀的样子。《宋・文天祥・贺前人正》:“某迹縻俗驾,心遶贺星,遥指于轸中,拳拳公寿,雪立残于门外,耿耿于怀。”亦作“耿耿于心”。[查看详情]
15 -
①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。《论语・子罕》:“有鄙夫问于我,空空如也。”②一无所有。《清・褚人获・坚瓠秘集・卷六・狡僧》:“已乃僧忽他出,数日不返,探其箧笥,空空如也。”[查看详情]
16 -
形容兴味浓厚的样子。※语或本明・毛以遂〈曲律跋〉。后亦用“津津有味”形容食欲盎然或食物的美味。【典源】※明・毛以遂〈曲律跋〉(据明・王骥德《曲律》引)余不谙词法而酷好词致,犹忆弱冠之年,侍先君子山阴署...[查看详情]
17 -
比喻许多人才聚集一起。如:“开会时,许多专家学者济济一堂,共研良策。”[查看详情]
18 -
形容很有兴味的谈论。如:“当年小王见义勇为,舍身救人的事迹,至今仍为人所津津乐道。”[查看详情]
19 -
清楚明白地呈现在眼前。语本唐・杜甫〈历历〉诗。【典源】唐・杜甫〈历历〉诗(据《全唐诗・卷二三○・杜甫》引)历历[1]开元事[2],分明在眼前。无端[3]盗贼起,忽已岁时迁。巫峡西江外,秦城北斗边。为郎...[查看详情]
20 -
军队前进一程,就建立一个营垒,严防敌人攻击。※语或出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。后用“步步为营”比喻行动谨慎,防备周全。【典源】※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正欲回时,背后夏侯渊引兵突出,陈式不能抵当,被夏侯渊生擒...[查看详情]
21 -
理直气壮的样子。形容自以为理由很充分;说个不休。 出处:清・梁启超《关税权问题》:“今者外人之以排外相诬者,既振振有词,其乌可更为无谋之举,以授之口实也。”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例...[查看详情]
22 -
才能平庸而毫无成就。如:“回首过去,碌碌无为,真是愧对先父的教训!”[查看详情]
23 -
㈠咄咄,本为惊叹之声。逼人,情势逼人。“咄咄逼人”本形容情势险恶逼人,使人畏惧的意思。语出南朝宋・刘义庆《世说新语・排调》。后用“咄咄逼人”形容言语凌厉,气势逼人。△“盲人瞎马”、“盛气凌人”㈡形容诗...[查看详情]
24 -
形容女子迟步缓来的样子。语本《汉书・卷九七・外戚传上・孝武李夫人》。后亦用“姗姗来迟”形容人或事物不依时出现,害人苦等。【典源】《汉书・卷九七・外戚传上・孝武李夫人》及夫人卒,上以后礼葬焉。其后,上以...[查看详情]
25 -
心中郁闷、不高兴的样子。《初刻拍案惊奇・卷十五》:“一日,贾秀才邀李生饮酒,李生到来,心下怏怏不乐。”《隋唐演义・第十九回》:“夫人见非鸩毒,心下安然,又见是同心结子,知太子不忘情,转又怏怏不乐。”亦...[查看详情]
26 -
犹“面面相觑”。见“面面相觑”条。【典故】此处所列为“面面相觑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觑”是看的意思。面面相觑,就是你看我,我看你,大家相视无言,不知所措。《续传灯录》卷六提到有人问海鹏禅师:“怎样...[查看详情]
27 -
形容婴儿初学说话的声音。《唐・司空图・障车文》:“二女则牙牙学语,五男则鴈鴈成行。”[查看详情]
28 -
喋喋,话多。“喋喋不休”形容话多,没完没了。◎语本《史记・卷一○二・张释之冯唐列传・张释之》。【典源】《史记・卷一○二・张释之冯唐列传・张释之》释之从行,登虎圈。上问上林尉诸禽兽簿,十余问,尉左右视,...[查看详情]
29 -
心里时时刻刻惦记著。《隋唐演义・第八十五回》:“玄宗因秦国夫人之死,益信公远之言不谬,念念不忘,然已无可如何。”《红楼梦・第四十七回》:“因其中有柳湘莲,薛藩自上次会过一次,已念念不忘。”[查看详情]
30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