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一般成语大全

一般成语大全

共 100 页,当前第 1 页

一般成语就是比较常用的,大家都能理解的成语。它不像古代成语那样古板,也不像贬义成语那样带有负面情绪,它就是平平常常,大家都能接受的。比如“一举两得”、“一心一意”这些就是一般成语。

  • 博学审问

    bó xué shěn wèn

    博:广;审:详尽细密。广泛学习,详细询问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博学之,审问之,慎思之,明辨之,笃行之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人的学习态度。[查看详情]

    1
  • 改恶为善

    gǎi è wéi shàn

    不再作恶,重新做人。 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“明则动,动则变”汉・郑玄注:“动,动人心也;变,改恶为善也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;指转好。[查看详情]

    2
  • 成己成物

    chéng jǐ chéng wù

    自身有所成就,也要使自身以外的一切有所成就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诚者,非自成己而已也,所以成物也。成己,仁也;成物,知也。性之德也,合内外之道也。”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;指自身有...[查看详情]

    3
  • 执两用中

    zhí liǎng yòng zhōng

    掌握过与不及的两面情况,而取其中道。语本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执其两端,用其中于民。”意谓处理事物应不偏不倚,谨守中庸之道而不趋极端。[查看详情]

    4
  • 天覆地载

    tiān fù dì zǎi

    ①上天覆盖著万物,大地承载著一切。指天地广大,无所不包。《宋・司马光・示道人诗》:“天覆地载如洪𬬻,万物死生同一涂。”②比喻恩泽广布,用来颂扬帝王德政。《汉书・卷七十七・诸葛丰传》:“今陛下天覆地载,...[查看详情]

    5
  • 无如之何

    wú rú zhī hé

    犹“无可奈何”。见“无可奈何”条。【典故】此处所列为“无可奈何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“无可奈何”这句成语指的是毫无办法或没有办法可想的意思。典源出自于《战国策・燕策三》。战国末期,秦国势力强盛,不断...[查看详情]

    6
  • 拳拳服膺

    quán quán fú yīng

    态度诚恳真挚,心悦臣服的牢记在心。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回之为人也,择乎中庸。得一善,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7
  • 齐家治国

    qí jiā zhì guó

    语本礼记・大学:“欲治其国者,先齐其家。”指整治家政,治理国事。《元・王子一・误入桃源・第一折》:“我和你韬光晦迹老山中,煞强如齐家治国平天下。”《孤本元明杂剧・孟母三移・楔子》:“继统相承数百年,齐...[查看详情]

    8
  • 车轨共文

    chē guǐ gòng wén

    文;文字。车轨统一,文字一致。比喻统一一致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今天下车同轨,书同文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政局。例子:南朝·梁·江淹《萧骠骑让封表》:“执珪柱国,尚不轻授,况车轨...[查看详情]

    9
  • 真实无妄

    zhēn shí wú wàng

    妄:荒诞、荒谬。形容真实可靠,绝不荒谬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诚者天之道也。”朱熹集句:“诚者,真实无妄之谓,天理之本然也。”用法:作谓语、定语、宾语;用于书面语。[查看详情]

    10
  • 厚往薄来

    hòu wǎng báo lái

    在交往中施予丰厚而纳受微薄。 出处: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厚往而薄来,所以怀诸侯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厚往,谓诸侯还国,王者以其材贿厚重往报之。薄来,谓诸侯贡献使轻薄而来。如此,则诸侯归服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...[查看详情]

    11
  • 登高自卑

    dēng gāo zì bēi

    比喻做事由浅入深,由简入繁,循序渐进。见“升高自下”条。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2
  • 略无忌惮

    lüè wú jì dàn

    犹“肆无忌惮”。见“肆无忌惮”条。【典故】此处所列为“肆无忌惮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《礼记》是儒家典籍之一,由汉朝戴圣所辑,为十三经之一,内容多是孔子的弟子及后学所记。书中所记载的,都是上古时期的礼...[查看详情]

    13
  • 行险侥幸

    xíng xiǎn jiǎo xìng

    行险:冒险。冒险行事以求得意外的成功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故君子居易以俟命,小人行险以侥幸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例子:章炳麟《民国光复》:“盖革命党人,忠实者固多,而好勇疾...[查看详情]

    14
  • 行远自迩

    xíng yuǎn zì ěr

    为学做事须从浅近处著手,然后渐渐深入。即循序渐进。语本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如行远,必自迩;辟如登高,必自卑。”《北齐书・卷三十七・魏收传》:“故云行远自迩,登高自卑,可大可久,与世推移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15
  • 行远升高

    xíng yuǎn shēng gāo

    《书·太甲》:“若升高,必自下;若陟遐,必自迩。”《礼记·中庸》:“君子之道,辟(譬)如行远必自迩,辟如登高必自卑。”后遂以“行远升高”比喻为学由浅入深,逐步提高。 出处:《书・太甲》:“若升高,必自...[查看详情]

    16
  • 德本财末

    dé běn cái mò

    谓治国平天下,德为根本,财由德致,故理财为末。语本《礼记·大学》:“德者,本也;财者,末也。”孔颖达疏:“德能致财,财由德有,故德为本财为末也。”。 出处:语出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德者,本也;财者,末也...[查看详情]

    17
  • 无为而成

    wú wéi ér chéng

    谓不倚外力而自然有所成就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不见而章,不动而变,无为而成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处事。[查看详情]

    18
  • 人亡政息

    rén wáng zhèng xī

    本指为政在于得人则政行,不得其人则政废。语本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哀公问政,子曰:『文武之政,布在方策,其人存则其政举,其人亡则其政息。』”后用以指执政者不在其位,则他所制定的政策也随著废弃了。[查看详情]

    19
  • 润屋润身

    rùn wū rùn shēn

    用于祝贺人新居落成的贺辞。语本《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富润屋,德润身。”题辞辉生画栋用于祝贺人新居落成的贺辞。[查看详情]

    20
  • 生众食寡

    shēng zhòng shí guǎ

    众:多;寡:少。生产的多,消费的少。形容财富充足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生财有大道,生之者众,食之者寡,为之者疾,用之者舒,则财恒足矣。”用法:联合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例子:《清史...[查看详情]

    21
  • 人存政举

    rén cún zhèng jǔ

    语本礼记・中庸:“其人存,则其政举;其人亡,则其政息。”指施政者在位,则其主导之政教措施便得以推行。《花月痕・第四十六回》:“只这议论,都是认真担当天下事的文字;人存政举,便自易易。”[查看详情]

    22
  • 至圣先师

    zhì shèng xiān shī

    孔子。明世宗嘉靖九年(西元1530)谥孔子为“至圣先师孔子”,故后世尊称孔子为“至圣先师”。亦称为“先师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23
  • 桃之夭夭

    táo zhī yāo yāo

    形容桃树的花、叶茂盛美丽。语出《《诗经・周南・桃夭》:“桃之夭夭,灼灼其华。”后因桃音谐“逃”,故用以比喻逃跑。《醒世恒言・卷三・卖油郎独占花魁》:“两个商量出一条计策来,俟夜静更深,将店中资本席卷,...[查看详情]

    24
  • 人一己百

    rén yī jǐ bǎi

    别人用一分力量就能学成的事情,自己要用百倍的力量去学才能成功。语本《礼记・中庸》:“人一能之,己百之。”为勉人努力向学的话。[查看详情]

    25
  • 无所不用其极

    wú suǒ bù yòng qí jí

    ①没有一个地方不竭尽全力。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诗曰:『周虽旧邦,其命惟新。』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。”②做坏事时用尽一切卑劣手段。如:“这犯罪集团的做案方式十分毒辣,无所不用其极。”【释义②】(1)没有一...[查看详情]

    26
  • 诚意正心

    chéng yì zhèng xīn

    诚:真心实意;正:纠正。有真诚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欲正其心者,先诚其意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书面语。[查看详情]

    27
  • 十目所视

    shí mù suǒ shì

    见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”。 出处:西汉・戴圣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。”用法:作宾语、定语;用于口语。例子:邓小平《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》:“‘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’,大家都...[查看详情]

    28
  •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

    shí mù suǒ shì , shí shǒu suǒ zhǐ

    语出《礼记・大学》:“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其严乎!”比喻一个人的言行,均受到众人的监视注意,不可不慎。《宋・陆九渊・与严泰伯三首之一》:“古人谓戒谨乎其所不睹,恐惧乎其所不闻,十目所视,十手所指,庸敢...[查看详情]

    29
  • 改恶从善

    gǎi è cóng shàn

    改掉不好的行为,走上正途。如:“既然他已改恶从善,你就别再时常追究他以前的过错。”亦作“改恶向善”。[查看详情]

    30
什么是成语

成语是汉语中的一种固定短语,通常由四个字组成,它们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深刻的意义。成语大多源自古代文学作品、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,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和使用,逐渐形成了固定的表达方式。

成语的特点是言简意赅,用短短的几个字就能表达复杂的意思。它们往往具有形象性、生动性和哲理性,是汉语语言艺术的精华。在使用成语时,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,使表达更加精确、生动。

成语在汉语中的应用非常广泛,不仅在日常交流中频繁出现,而且在文学创作、演讲、辩论等场合也发挥着重要作用。学习和掌握成语,不仅能够提高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,还能深入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。

成语的构成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,比如对仗工整、声韵和谐,这使得成语在形式上具有很强的美感。同时,成语的意义往往不是其字面意思的简单相加,而是具有更深层次的比喻或引申意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