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千篇一律的解释
qiān piān

千篇一律

qiān piān yī lǜ

ㄑㄧㄢ ㄆㄧㄢ ㄧ ㄌㄩˋ

一成不变 一模一样 千人一面 如出一辙

五花八门 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 变化多端 形形色色 迥然不同

千篇一律的意思

比喻文章、题材、写法等公式化。也泛指事物只有一种形式;毫无变化。

出处明・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:“千篇一律,诗道未成,慎勿轻看,最能易人心手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
例子她又开始说起千篇一律的恳求的话语来了。(沙汀《磁力》)

正音“一”,读作“yī”,不能读作“yì”。

辨形“律”,不能写作“虑”。

辨析千篇一律”和“千人一面”都可指文章或描写的人物都是一个样。但“千人一面”只能指文章或描写的人物;“千篇一律”还可指题材、写法等。语义范围较宽。

歇后语 1. 八股文的格式 —— 千篇一律
2. 老和尚念经 —— 千篇一律

谜语 1. 印书 (谜底:千篇一律)
2. 复印 (谜底:千篇一律)
3. 复印歌单 (谜底:千篇一律)

故事 晋朝时期,司空张华经常模仿东汉时期著名诗人王粲的作品作诗,他的诗多叙写儿女柔情,讲究绮丽的辞藻和修辞。在当时小有名气。但真正内行人并不十分欣赏他的作品。南朝诗人谢灵运评价他的诗是千篇一律没有新意。

千篇一律的详细解释

“千篇一律”典源作“千篇一体”,指许多篇诗文都是相同的格式、体裁。语本南朝梁・钟嵘《诗品・卷中・晋司空张华诗》。后用“千篇一律”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。

【典源】

南朝梁・钟嵘《诗品・卷中・晋司空张华诗》

[1]。其体华艳,[2]。巧用文字,务为[3]。虽名高[4],而[5],犹恨其儿女情多,[6][7]云:“张公虽复千篇,犹一体耳。”

注解

[1]其源出于王粲:指张华的诗根源于王粲。

[2]兴托不奇:意指内容平凡。兴托,即兴情寄意。

[3]妍冶:指文字华美。冶,音

[4]曩代:前代。曩,音nǎng

[5]疏亮之士:通达有识之人。

[6]风云气少:风云慷慨之气太少。

[7]谢康乐:谢灵运(公元385—433),南朝宋文学家,谢玄之孙,小名客儿,时称谢客。袭封康乐公,又称谢康乐。少好学,工书画,文章之美与颜延之为江左第一。性好山水,肆意遨游,所至辄为题咏,以致其意。其诗开创山水写实派风格。初为太尉参军,后徙广州,有诗传世。

【典故】

“千篇一律”原作“千篇一体”。《诗品》一书,是南朝梁钟嵘所撰,品评古今五言诗,自汉、魏至梁朝,共一百零三人,论其优劣,分上、中、下三品。这一篇是在品评西晋时代张华的诗作,说明张华的诗风主要是模仿王粲,诗歌的形体讲究铺排对偶,词藻华美;即使内容平凡,但却用字斟酌,致力于华美的文字。虽然颇负盛名,然而一些有识之人,还是对于他诗作中儿女柔情太多,风云慷慨之气太少而感到遗憾。谢灵运也曾经说过,张华的诗即使有千篇之多,但其实都是同一种风格体式。后来“千篇一律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明・沈德符《万历野获编・卷一六・科场・会场搜检》:“至嘉靖末年,时文冗滥,千篇一律,记诵稍多。”
  • 02.明・袁宏道〈与陈正甫提学书〉:“庸谈陈诂,千篇一律,看之令人闷闷,未若审单口词之明白易省也。”
  • 03.明・王世贞《艺苑卮言》卷四:“少年与元稹角靡逞博,意在警策痛快,晚更作知足语,千篇一律。诗道未成,慎勿轻看,最能易人心手。”
  • 04.《文明小史》第四六回:“颜轶回的著作,有些地方千篇一律,什么『咄咄咄!咄咄咄!』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事物的形式呆板而毫无变化。

类别用在“毫无变化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老总的演讲内容千篇一律,听来无味。

最近电视上的综艺节目千篇一律,了无新意。

爱情电影中,千篇一律的情节使人感到乏味。

所谓“教亦多方”,总不能千篇一律,毫无变化吧!

写文章要能出奇制胜,不宜千篇一律,才能引发阅读者的兴趣。

母亲的叮咛虽然总是千篇一律的一句:“自己多小心。”却让我感到无比的温馨。

经验要随宜而变,你不能千篇一律地采用一个方式要去应付各种情况。

中午在外面买便当吃,几乎天天都是那几样菜,千篇一律,吃都吃腻了。

你不能写任何文章,在结尾时都千篇一律地来一句:“朋友们!起来吧!”

“千篇一律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qiān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数目,十个一百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仟”代)例如~周(无线电波频率单位)。~克(即一公斤)。~米(即一公里)。②喻极多。例如~里马。~言万语。~钧一发。~虑一失。~锤百炼(❶喻多次斗争考验;❷喻对诗文做多次精细修改)。③见“秋”字“秋千”。④姓。
  • 拼音 piān 部首总笔画 15
    ①首尾完成的文章或诗词。例如~章。诗~。~目。~什( shí )(《诗经》中的“雅”和“颂”以十篇为一“什”,所以诗章亦称“篇什”)。~幅。长~大论。千~一律。②量词,指文章、纸张、书页。例如一~论文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
    ①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②纯;专。例如专~。~心~意。③全;满。例如~生。~地水。④相同。例如~样。颜色不~。⑤另外的。例如蟋蟀~名促织。⑥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例如算~算。试~试。⑦乃;竞。例如~至于此。⑧部分联成整体。例如统~。整齐划~。⑨或者。例如~胜~负。⑩初次。例如~见如故。⑪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法则,规章。例如纪~。法~。定~。规~。清规戒~。~师。②约束。例如~己。③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,把声音分为六律(阳律)和六品(阴律)。合称“十二律”例如~吕(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,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,从低音管算起,成奇数的六个管称“律”;成偶数的六个管称“吕”,后来“律吕”作为音律的统称)。④旧诗的一种体裁。例如~诗。⑤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