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:写;记载 。
大写特写。指对重大的事情着重突出地述叙或宣扬。也作“特书大写”。
出处:唐・韩愈《答元侍御书》:“而足下年尚强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宾语;与应该、值得等连用。
例子:倘令为林文忠作传,则烧鸦片一事,固当大书特书。(清・吴汝纶《答严几道》)
谜语: 大字 (谜底:大书特书)
将值得书写的事迹,郑重地记录下来。语出唐・韩愈〈答元侍御书〉。
【典源】
唐・韩愈〈答元侍御书〉(据《全唐文・卷五五三・韩愈》引)
济、逢父子自吾人发《春秋》美君子乐道人之善,夫苟能乐道人之善,则天下皆去恶为善,善人得其所,其功实大,足下与济父子俱宜牵联得书。[1]勉[2]令[3],而足下年尚[4]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愈既承命,又执笔以俟。
[1]足下:古代下对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。
[2]逢:甄逢,唐定州人,生卒年不详,甄济子。幼时孤苦,长大后,奋发读书,常救济乡民。宪宗元和中,袁滋表章他的节行,皇帝下诏赠与他秘书少监的职位。
[3]终始其躬:自始自终都身体力行。
[4]彊:音qiáng,壮盛、健壮。同“强”。
【典故】
“大书特书”的意思是指将值得书写的事迹,郑重地记录下来。唐朝时有一个人名叫甄济的读书人,早年以文士著称,后入朝为官。他为人正直,办事公允。安禄山作乱时,甄济不为威慑所屈。他的儿子甄逢也是一个品行优良的读书人,他认为自己父亲的德行,足以列入史册,便向好友元稹诉说父亲的事迹。元稹写了封信,告诉正在修史的韩愈,请他考虑是否可以将甄氏父子的事迹加入史册。后来韩愈回了封信给元稹:“甄氏父子的事迹是应该加入史册,这也是我的工作。而且,像你这样乐道人之善的美德,也有资格和甄氏父子一同列入史册。你现在还很年轻,前途大有可为,将来的成就一定更值得让史官大书特书,详细的记录。”后来“大书特书”被用来指将值得书写的事迹,郑重的记录下来。
【书证】
- 01.唐・韩愈〈答元侍御书〉:“足下勉逢令终始其躬,而足下年尚彊,嗣德有继,将大书特书,屡书不一书而已也。”(源)
- 02.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二:“范晔作东汉史,为方士立传,如左慈之事,妖怪特甚,君子所不道,而乃大书特书之,何其陋也。”
- 03.元・李齐贤〈有元高丽国清平山文殊寺施藏经碑〉:“将大书特书,夸耀无极。”
- 04.《明史・卷二一六・公鼐列传》:“凡一月间明纶善政,固大书特书;其有闻见异词及宫闱委曲之妙用,亦皆直笔指陈,勒成信史。臣虽不肖,窃敢任之。”
- 05.清・刘熙载《艺概・文概》:“大书特书,牵连得书,叙事本此二法,便可推扩不穷。”
- 06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一○五回:“承晖看见了大喜,把他大书特书记在礼簿上面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将值得书写的事迹,郑重地记录下来。
类别用在“值得记载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次战役的胜利极有意义,值得大书特书。
②外国元首陆续来访,所有报纸皆以头条新闻大书特书。
③生命中,虽有让人无言以对的苦涩,也有值得大书特书的甘甜。
④革命先烈为了国家人民,勇于牺牲自己的生命,这种伟大的精神值得大书特书。
⑤前一阵子媒体上大书特书的国际骇客大战,显示网际网路已从个人层次提升至国家间实力的竞技。
-
大
拼音 dà,dài,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例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②指大小的对比。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③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例如~局。~众。④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例如不~高兴。⑤年长,排行第一。例如老~。⑥敬辞。例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⑦时间更远。例如~前年。⑧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⑨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例如~概。~凡。 -
书
拼音 shū 部首 乙 总笔画 4①成本的著作。例如~籍。~刊。~稿。~香。~卷气(指在说话、作文、写字、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)。~生气(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)。②信。例如~信。~札。~简。~函。③文件。例如证~。说明~。④写字或写的字。例如~法。~写。~桌。~案。~画。⑤写文章。例如大~特~。罄竹难~。⑥字体。例如草~。隶~。楷~。⑦古书名,《尚书》的简称(亦称“书经”)。⑧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。例如说~。听~。 -
特
拼音 tè 部首 牛 总笔画 10①不平常的,超出一般的。例如~殊。~色。~产。~权。~性。~征。~需。~技。~务。~区。~价。~例。~效。②单,单一。例如~为( wèi )。~设。~地。~惠。~辑。~使。~赦。~约。③只,但。例如不~如此。“相如度秦王~以诈佯为予赵城,实不可得”。④三岁的兽,一说四岁的兽:“不狩不猎,胡瞻尔庭有悬~兮!”⑤公牛,亦用以借指公马和雄性的牲畜。⑥配偶,匹配:“不因旧姻,求尔新~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