类:同一类。
同类的事物常聚集在一起;现在多指坏人互相勾结在一起。
出处:《周易・系辞上》: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分句;含贬义。
例子:自古道:物以类聚。过迁性喜游荡,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。(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)
辨形:“以”,不能写作“依”。
歇后语: 鲤鱼找鲤鱼,鲫鱼找鲫鱼 —— 物以类聚
谜语: 1. 百货仓库 (谜底:物以类聚)
2. 仓库盘点 (谜底:物以类聚)
故事: 战国时期,齐宣王要辩士淳于髡推荐贤士,他一天就推荐七个,宣王感到惊讶,问是不是在滥竽充数。淳于髡说:“鸟有鸟类,兽有兽类。只能到山上才能采到柴胡,这就是物各有类,我经常与贤人打交道,因此可以为您推荐更多的贤人。”
同类的人或事物常聚集在一起。语本《易经・系辞上》。后亦用“物以类聚”比喻坏人互相勾结。△“类聚群分”
【典源】
《易经・系辞上》
天尊地卑,乾坤定矣。卑高以陈,贵贱位矣。动静有常,刚柔断矣。[1]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。在天成象,在地成形,变化见矣。
[1]方:指万物之性情。
【典故】
“物以类聚”原作“方以类聚”。此处的“方”有两解,一解为道,如君子依正道而行,小人依恶道而行,同道者才会相聚;一解为“人”字的讹误,应为“人以类聚”,意为同类的人会聚集在一起。无论何者,都是同类相聚的意思。《系辞》可说是《易经》的通论,保留了《易经》诸传的精神,以阴阳的对立与统一,探讨了宇宙运行的根本法则。其中有“方以类聚,物以群分,吉凶生矣”一句,意思就是说︰“天下的人同类相聚,天下之物以群相分,性质相近的东西会聚集在一起,若是同于善道则为吉,同于恶道则为凶,因此吉凶就产生了。”后来“物以类聚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坏人互相勾结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五灯会元・卷一四・护国钦禅师》:“有句无句,明来暗去。活捉生擒,捷书露布。如藤倚树,物以类聚。”
- 02.无名氏〈明水赋〉:“月晃朗而遐临,水潗㵫而潜至。……原夫物以类聚应因感生。水惟坎德,月实阴精,所谓声同即应,气合乃并。”
- 03.宋・范仲淹《范文正集・卷五・易义》:“天地亨而万物以类聚,大人亨而天下以义聚。观其所聚,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。”
- 04.元・舒頔〈南山虎文〉:“悲夫!物以类聚,物之情也。今之人,深谋而怀毒有甚于斯,始于害人而终为人害,理之必然者。由其见之不明,悟之不蚤悟也。”
- 05.《醒世恒言・卷一七・张孝基陈留认舅》:“自古道:『物以类聚。』过迁性喜游荡,就有一班浮浪子弟引诱打合。”
- 06.清・谷应泰《明史纪事本末・卷六三・平巴拜》:“文秀见杀于东旸,东旸蒙诛于国柱,许朝陨命于承恩。始则虎狼之残,物以类聚;继而昆虫之啮,还相为攻。”
【用法】
㈠
语义性质相近的东西常聚集在一起。
类别用在“同质相聚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条街都是些卖衣服的店,真是物以类聚。
②老师说用磁铁去吸铁粉,就是物以类聚的现象。
③她们一群人天天不是逛街就是打牌,真是物以类聚。
④他们几个都对火箭有兴趣,所以物以类聚,成立了火箭社。
⑤迪化街是南北干货的集中区,来到此地才知道什么叫做“物以类聚”。
⑥俗话说物以类聚,你如果想认识他的为人,也许可以从他的朋友去观察。
㈡
语义比喻坏人互相勾结。
类别用在“勾结作恶”的表述上。
①你看他那些朋友,个个都是不务正业,这叫物以类聚。
②他们是臭气相投,物以类聚,整天就凑在一起为非作歹。
③这些歹徒个个都是前科累累,真是一丘之貉,物以类聚!
-
物
拼音 wù 部首 牛 总笔画 8①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。例如事~。生~。~体。货~。礼~。文~。~价。~质。地大~博。~极必反。②内容,实质。例如言之有~。③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。例如~议(群众的批评)。待人接~。~望所归(众望所归)。 -
以
拼音 yǐ 部首 人 总笔画 4①用,拿,把,将。例如~一当十。~苦为乐。~身作则。~邻为壑。~讹传讹。~往鉴来。②依然,顺,按照。例如~时启闭。物~类聚。③因为。例如~人废言。勿~善小而不为。不~物喜,不~己悲。④在,于(指时日):“子厚~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,年四十七”。⑤目的在于。例如~待时机。~儆效尤。⑥文言连词,与“而”用法相同。例如梦寐~求。⑦用在方位词前,表明时间、方位、方向或数量的界限。例如~前。~内。⑧用在动词后,类似词的后缀。例如可~。得~。⑨古同“已”,已经。⑩太,甚。例如不~急乎?⑪及,连及。例如富~其邻。 -
类
拼音 lèi 部首 米 总笔画 9①很多相似事物的综合。例如种~。~群。~别。~书。分~。人~。②相似,好像。例如~似。~同。 -
聚
拼音 jù 部首 耳 总笔画 14◎会合,集合。例如~合。~会。~积。~集。~谈。~拢。~齐。~餐。欢~一堂。物以类~。凝~。~沙成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