精:完美;益:更加。
已经十分美好了;还要求更加美好。指对某种技能或学术的追求很高;没有止境。
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《诗》云:‘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’”宋・朱熹注:“言治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磋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,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”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,他以医疗为职业,对技术精益求精;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,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。(毛泽东《纪念白求恩》)
正音:“精”,读作“jīng”,不能读作“jīn”。
歇后语: 八级工学技术 —— 精益求精
谜语: 小青入山再修道 (谜底:精益求精)
言事情已处理得相当美好,但仍应设法使它更加美好,达到尽善尽美的极致。指好还要更好的意思。语本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学而》。
【典源】
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学而》
《论语・学而》:“子贡曰:『贫而无谄,富而无骄,何如?』子曰:『可也。未若贫而乐、富而好礼者也。』子贡曰:『《诗》云:「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。”(治骨曰切,象曰磋,玉曰琢,石曰磨。)其斯之谓与?』子曰:『赐也,始可与言《诗》已矣!告诸往而知来者。』」朱熹・集注:「《诗・卫风・淇澳》之篇, 言 [1]骨角者,既切之而复 [2]之;治玉石者,既琢之而复磨之;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。 子贡自以无谄无骄为至矣,闻夫子之言,又知义理之无穷,虽有得焉,而未可遽自足也,故引是诗以明之。」
[1]治:处理。
[2]磋:音cuō,琢磨、磨制。
【典故】
《论语・学而》记录了子贡和老师孔子的一段对话。子贡问孔子说:一个人贫穷而不对人谄媚,富裕而却不以骄气待人是怎样的呢?孔子回答说,这样的人算是可以的,但仍比不上一个贫困却乐在其中,富裕却仍然好礼的人。子贡听了老师的回答后,便举《诗经》所说: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来回应,进而领悟到无论精制器具也好,进德修业也好,都不可安于小成,应力求好上加好,以期尽善尽美的道理。后世宋代理学家朱熹在为《论语・学而》作注时,也针对“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”这两句话加以注解:“精制骨、角、玉、石之器,已经很精致漂亮,再经过切、磋、琢、磨等方法加工修饰,就更精美了。”这正是“治之已精,而益求其精也”,力求精进的精神。后来“精益求精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表达好还要更好的意思。
【书证】
- 01.清・王夫之《宋论・卷二・太宗》:“一夫偶以奇而炫之,无识者相因而和之,精而益求其精,备而益求其备。”
- 02.《品花宝鉴》第一回:“子玉是纯粹一路,仲清是旷达一路。一切人情物理,仲清不过略观大概,不求甚解;子玉则钓深索隐,精益求精。”
- 03.《清史稿・卷一四○・兵志一一》:“各督抚督率承办各员,认真经理,精益求精。并将枪炮膛口子弹,彼此比较画一,务令不差累黍,庶各省互相接济,临时不致缺误。”
- 04.清・赵翼《瓯北诗话・卷一二・七言律》:“盖事之出于人为者,大概日趋于新,精益求精,密益加密,本风会使然,故虽出于人为,其实即天运也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指好还要更好的意思。
类别用在“力求精进”的表述上。
①身为一个技术专业者,应该精益求精,才不会被淘汰。
②我们不该以眼前的成就为满足,应该精益求精,日新又新。
③他以过人的毅力钻研技术,精益求精,终于成为举国闻名的水利工程师。
④张教授不只是传授学问而已,他那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,更是学生的表率。
⑤这次比赛我们班获得第一名,老师除了给予奖励,更训勉我们要精益求精,不可自满。
⑥医学属于经验科学,必须凭借累积的经验,精益求精,才能让医疗技术有更新的突破。
⑦当今几位企业精英的成功秘诀,就是不因小有成就而自满,反而不断努力,精益求精。
⑧这项产品的利润足供他一生享用不尽,但他仍精益求精,不停研发新产品,真是令人钦佩。
-
精
拼音 jīng 部首 米 总笔画 14①上好的白米:“食不厌~”。②细密的,与“粗”相对。例如~密。~细。~确。~制。~读。~选。~心。~研。~雕细镂。③聪明,思想周密。例如~悍。~敏。~明。④物质中最纯粹的部分,提炼出来的东西。例如~华。~英。~神(a.指人主观世界,包括意识、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;b.内容实质,主要的意义;c.指人表现出来的活力)。⑤人表现出来的活力、生气。例如~力。聚~会神。无~打采。⑥专一,深入。例如~诚。~忠。~炼。~湛。~严。⑦雄性动物体内的生殖物质。例如~子。⑧很、极。例如~湿。~瘦。~光。⑨完美,最好。例如~美。~妙。~益求~。⑩明朗,清明:“天~而见景星”。⑪神话传说中的妖怪。例如~灵(a.鬼怪;b.机灵)。妖~。⑫古同“菁”,花。 -
益
拼音 yì 部首 皿 总笔画 10①增加。例如~寿延年。增~。损~。②好处,有好处。例如利~。~处。公~。权~。受~非浅。③更加。例如~发。日~壮大。④同“溢”,水漫出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