形容非常小或非常少。微:小。
出处:清・杨伦《杜诗镜铨》眉批引蒋弱六云:“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语,微乎其微。”
用法:复杂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人。
例子:富庶的河套,是黄河所给的一点点它口里所吐出的,和被它所吞没的比较起来,真是微乎其微了。(臧克家《毛主席向着黄河笑》)
正音:“其”,读作“qí”,不能读作“qī”。
辨析:见“微不足道”。
歇后语: 1. 针尖儿上落灰 —— 微乎其微
2. 鸡毛蒜皮 —— 微乎其微
谜语: 极小 (谜底:微乎其微)
“微”有衰微或微小、精微等意。“微乎其微”形容极其衰微。语本《尔雅・释训》。后用“微乎其微”形容事物极其细小或精微。
【典源】
《尔雅・释训》
[1]者,[2]也。
[1]式微式微:《诗经・邶风》文。式,发语词,无义。微,衰微。
[2]微乎微者:极其衰微。
【典故】
《尔雅》是我国最早解释词语、名物的专书,〈释训〉篇有“式微式微者,微乎微者也”一节,系释《诗经・邶风・式微》之文。《诗》云:“式微式微,胡不归?微君之故,胡为乎中露?式微式微,胡不归?微君之躬,胡为乎泥中?”这是黎侯被狄人所逐,寄居卫国时,他的臣子劝他回国的话。黎侯流亡到卫国,卫国给他优厚的待遇,局势稳定后,他竟然不想回去了。他的臣子因此来劝谏他。据朱熹诗经传的说法,这段劝谏文字的意思是:“您被逐而寄居卫国,已是衰微得不能再衰微了,您为何不回国呢?不是为了您,我们做臣子的何必餐风露宿,陷身泥涂,这么辛苦而受不到庇护拯救呢?”“式微式微”是诗歌常见的叠句,有加强语气的作用;其中的“式”是发语词,无义。后来“微乎其微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但多用来形容非常微小,也偶见用于形容事物极其精微,清・杨伦《杜诗镜铨・白丝行》眉批引蒋弱六云:“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话,微乎其微。”就是形容其精微。
【书证】
- 01.清・杨伦《杜诗镜铨・白丝行》眉批引蒋弱六云:“写妙技不觉说入自家话,微乎其微。”
- 02.清・胡煦《周易函书别集・卷六・易解辨异・下经》:“其在干彖,则云行雨施、品物流形者,乃其象也。而阴阳之运更,微乎其微,非视可睹、非耳可听,故能入天下之有形、无形而生育之而变化之,而卒不可得而执也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事物非常微小。
类别用在“细微渺小”的表述上。
①一个人和宇宙的浩瀚相比,真是微乎其微。
②这种病目前还无药可救,痊愈的希望是微乎其微。
③一位外国妇女产下了六胞胎,这样的机率真是微乎其微。
④一个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,从人类发展史上来看,都是微乎其微,渺小得很。
⑤大家对于这项提案一直没有共识,看来要在这次会议中通过的机率是微乎其微了。
-
微
拼音 wēi 部首 彳 总笔画 13①小,细小。例如细~。轻~。~小。~型。~观。~雕。~积分。~电脑。~量元素。谨小慎~。~乎其~。②少;稍。例如稍~。~笑。~调( tiáo )。③衰落;低下。例如卑~。~贱。④精深;精妙。例如~妙。精~。~言大义。⑤隐约;不明。例如~茫。~词(隐晦的批评)。⑥隐匿:“白公奔山而缢,其徒~亡”。⑦暗中察访。例如~行。⑧无,非:“~斯人,吾谁与归”。⑨与某一物理量的单位连用时,表示该量的百万分之一。例如~米(公制长度单位,“米”的百万分之一)。 -
乎
拼音 hū 部首 丿 总笔画 5①文言助词,表示疑问。例如汝识之~(吗)?②文言叹词。例如陛下与谁取天下~(呀)!③文言介词,相当“于”(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)例如在~。无须~。异~寻常。④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。例如巍巍~。郁郁~。⑤古同“呼”,呜呼。 -
其
拼音 qí,jī 部首 八 总笔画 8①第三人物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它(它们)”;“他(她)的”、“他们(她们)的”、“它(们)的”例如各得~所。莫名~妙。三缄~口。独行~是。自食~果。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个”、“那些”例如~他。~余。~次。文如~人。名副~实。言过~实。③那里面的。例如~中。只知~一,不知~二。④连词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:“~如是,熟能御之?”⑤助词,表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劝勉:“~如土石何?”⑥词尾,在副词后。例如极~快乐。大概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