逆:背叛;不道:违背当时的道德标准。
旧指不符合封建统治者的道德标准和宗法观念的极端叛逆行为;给起来造反的人所加的罪名。现也用来指不合某种观念和道德标准的行为。
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高祖本纪》:“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指叛逆。
例子:汝赖吾玉玺,僭称帝号,背反汉室,大逆不道!吾方欲加兵问罪,岂肯反助贼乎!(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十七回)
正音:“不”,读作“bù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;“逆”,读作“nì”,不能读作“niè”、“lì”。
辨形:“道”,不能写作“倒”。
谜语: 顺耳话 (谜底:大逆不道)
故事: 秦朝末年,楚汉相争,楚军与汉军在广武城相遇,项羽想与刘邦单独角斗来结束战事,刘邦死活不肯应战,只是列举项羽十大罪状,说项羽是大逆不道。项羽气得浑身发抖,命令士兵向汉军放箭,刘邦中箭,汉军只好退回皋城防守。
指谋反背叛,罪大恶极。#语本《史记・卷八・高祖本纪》。后亦用“大逆不道”指违反伦常,罪恶深重。△“大逆不忠”
【典源】
#《史记・卷八・高祖本纪》[1]
三月,汉王从临晋渡,魏王豹将兵从。下河内,虏殷王,置河内郡。南渡平阴津,至雒阳。新城三老董公遮说汉王以义帝死故。汉王闻之,袒而大哭。遂为义帝发丧,临三日。发使者告诸侯曰:「 天下共立 [2], [3]事之。今 [4]放杀义帝于江南,大逆无道。 寡人亲为发丧,诸侯皆缟素。悉发关内兵,收三河士,南浮江汉以下,愿从诸侯王击楚之杀义帝者。」
[1]典故或见于《汉书・卷八・宣帝纪》。
[2]义帝:指楚怀王。项羽假装尊崇怀王为义帝,实则根本不听从怀王命令。
[3]北面:古时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,故以北面代称臣子。
[4]项羽:项籍(公元前232—前202),字羽,秦末下相人。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,梁败死,籍继为将,大破秦军,自立为“西楚霸王”。与刘邦争天下,战无不利,但垓下一战,楚军瓦解,乃自刎于乌江。
《汉书・卷八・宣帝纪》
十二月,平通侯(阳)〔杨〕恽坐前为光禄勋有罪,免为庶人。不悔过,怨望,大逆不道,要斩。
【典故】
“大逆不道”原作“大逆无道”。秦朝末年,各地纷纷举兵抗秦,最后则形成刘邦和项羽互相争霸的局面。当初项羽和项梁在起兵之初,为了号召反秦的需要,拥立一个傀儡皇帝楚怀王,各处抗秦的义军也都尊怀王为义帝。项羽表面上是尊崇怀王,但实际上却不听从怀王的命令。不但自己称号为西楚霸王,并且强迫义帝迁徙到长沙,后来更加以杀害。汉王听闻义帝被杀,心里非常难过,于是为义帝举办丧事,同时公开指责项羽“大逆无道”,意思就是说罪行重大,严重违反应有的君臣伦理。后来“大逆不道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违反伦常,罪恶深重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汉书・卷八・宣帝纪》:“十二月,平通侯(阳)〔杨〕恽坐前为光禄勋有罪,免为庶人。不悔过,怨望,大逆不道,要斩。”
- 02.《晋书・卷一二一・李期载记》:“征西将军李遐及将军李西等,皆怀奸乱政,谋倾社稷,大逆不道,罪合夷灭。”
- 03.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七回:“策怒曰:『汝赖吾玉玺,僭称帝号,背反汉室,大逆不道!』”
- 04.明・余继登《典故纪闻》卷一:“鞫狱当平恕,非大逆不道,罪止及其身。”
- 05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“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设,族葬之法不行,士君子惑于龙穴、沙水之说,自心里要想发达,不知已堕于大逆不道!”
- 06.《文明小史》第四二回:“这些书都是大逆不道的,他们胆敢出卖这些大逆不道的书,这等书店就该重办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指违反伦常,罪恶深重。贬义。
类别用在“弃理害义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种大逆不道之徒,天理难容!
②他竟然弃父母于不顾,真是大逆不道!
③这种欺师灭祖、大逆不道的行为,我做不出来。
④像这种恶意中伤、罔顾道义的作为,真是大逆不道!
⑤你忘掉自己是什么身分,竟然敢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来。
-
大
拼音 dà,dài,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例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②指大小的对比。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③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例如~局。~众。④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例如不~高兴。⑤年长,排行第一。例如老~。⑥敬辞。例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⑦时间更远。例如~前年。⑧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⑨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例如~概。~凡。 -
逆
拼音 nì 部首 辶 总笔画 9①方向相反,与“顺”相对。例如~流。~行。~风。~转( zhuǎn )(局势恶化)。莫~之交。②抵触,不顺从。例如忤~。忠言~耳。③背叛,背叛者或背叛者的。例如叛~。~产。④迎接。例如~旅(旅店)。⑤预先。例如~料(预料)。 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道
拼音 dào 部首 辶 总笔画 12①路,方向,途径。例如~路。铁~。志同~合。②指法则、规律。例如~理。~德。~义。得~多助,失~寡助。③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。例如~学。传~。修~。④方法,办法,技术。例如门~。医~。⑤指“道家”(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学派,主要代表人物是老聃和庄周)⑥指“道教”(中国主要宗教之一,创立于东汉)例如~观( guàn )。~士。~姑。~行( háng )(僧道修行的功夫,喻技能和本领)。⑦指某些反动迷信组织。例如会~门。一贯~。⑧说,讲。例如~白。常言~。能说会~。⑨用语言表示情意。例如~喜。~歉。~谢。⑩线条。例如铅笔~儿。⑪中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。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,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以下设“道”。⑫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。⑬量词。例如一~大河。两~门。上三~漆。⑭计量单位,“忽米”的通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