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义不容辞的解释
róng

义不容辞

yì bù róng cí

ㄧˋ ㄅㄨˋ ㄖㄨㄥˊ ㄘˊ

義不容辭

义无反顾 匹夫有责 当仁不让 理所当然 责无旁贷

临难苟免 推三阻四 置身事外 袖手旁观 踌躇不前

义不容辞的意思

义:道义;容:允许。
辞:推辞。
道义上不允许推辞。

出处明・冯梦龙《醒世恒言》卷十七:“承姑丈高谊,小婿义不容辞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例子我们应该义不容辞地担当起这个任务。

正音“不”,读作“bù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
辨形“辞”,不能写作“词”。

辨析义不容辞”和“责无旁贷”;都形容“应该做的事”。但“义不容辞”偏重于道义上不允许;“责无旁贷”侧重于责任内不允许。

歇后语 沙和尚挑行李 —— 义不容辞

谜语 1. 住口 (谜底:义不容辞)
2. 请留步 (谜底:义不容辞)

故事 东汉时期,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,大举进攻孙权与刘备。赤壁之战大败而归,经过休整又一次亲率大军南下伐吴。孙权召集群臣商议对策,谋士张昭认为必须联合刘备,请刘备出兵共同抗曹,刘备是东吴的女婿,抗曹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义不容辞的详细解释

道义上不容许推却。语出唐・岑文本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。△“责无旁贷”、“义不容隐”、“当仁不让”、“义无反顾”

【典源】

唐・岑文本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(据《唐文拾遗》卷一五引)

[1],义不容辞。功高德盛,资[2]之铺扬;声飞实腾,载金石以不朽,是以定献忠穆,汉室之良佐也。

注解

[1]显微阐幽:显示细微的事物,说明隐微的道理,使之显见著明。

[2]篆籀:篆文和籀文,此处借指文字。

【典故】

义不容辞”的意思就是说道义上不容许推辞。这句成语常用在对需要自己出力协助的事情,因道义责任,不容自己推卸的情况。比较早的文献资料,见于唐代岑文本所撰的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,碑文中有“夫显微阐幽,义不容辞”两句,意思是说彰显隐微的功德,是作者在道义上不容推卸的事。在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八回中提到曹操集结三十万大军南下报赤壁之仇,孙权召请诸将来商议对策,其中张昭建议派鲁肃前去荆州找刘备合作,因为“子敬有恩于玄德,其言必从;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,亦义不容辞”。原来刘备当时和东吴的许多事,多亏鲁肃(子敬)从中穿梭帮忙,加上因为周瑜弄巧成拙,让刘备娶了孙权的妹妹。本来孙刘两家各怀鬼胎,这下结了亲家,对协力抵抗曹操大军这件事上,在道义上,应该不会推卸,所以说是“义不容辞”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唐・岑文本〈唐故特进尚书右仆射上柱国虞恭公温公碑〉:“夫显微阐幽,义不容辞。功高德盛,资篆籀之铺扬;声飞实腾,载金石以不朽,是以定献忠穆,汉室之良佐也。”(源)
  • 02.宋・崔与之〈四川制置乞祠〉:“昨自被命入蜀,谁不以上下和衷为难,臣亦以为难,而义不容辞也。”
  • 03.宋・韩琦〈谢表〉:“赏斯为误,义不容辞,敢不祇奉国经。”
  • 04.《三国演义》第五八回:“可差人往鲁子敬处,教急发书到荆州,使玄德同力拒曹。子敬有恩于玄德,其言必从;且玄德既为东吴之婿,亦义不容辞。”
  • 05.《醒世恒言・卷一七・张考基陈留认舅》:“承姑丈高谊,小婿义不容辞。但全归之,其心何安!依老夫愚见,各受其半,庶不过情。”
  • 06.《聊斋志异・卷九・小梅》:“妾受夫人谆嘱,义不容辞;但匹配大礼,不得草草。年伯黄先生,位尊德重,求使主秦晋之盟,则惟命是听。”
  • 07.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八九回:“龙氏放声哭叫,强逼薛如卞兄弟恳央县官释放薛再冬的枷号,薛如卞兄弟到此地位,明知理亏,但只是义不容辞,怎忍坐视,即刻起身赴县,寻著了素姐。”
  • 08.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三回:“老夫年迈无识,止为臣子,义不容辞,勉力来此。”」

【用法】

语义道义上不容许推却。

类别用在“积极承担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这件事,我义不容辞,就让我来协助你吧!

投入急难救助,是每个国民义不容辞的责任。

他一向热心公益,对于募款表演,当然是义不容辞的了。

你是我的莫逆之交,我当然要义不容辞地替你排解困难。

既然是关系到儿童福利,我自然义不容辞,愿意挺身而出。

这件义不容辞的事,别说是你,任何人看了也都会乐意去做。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义无反顾”及“当仁不让”都有对于应做的事积极去做,不推辞的意思。

异义“义无反顾”侧重于毫不退缩;“当仁不让”侧重于主动承担。

例句
义无反顾当仁不让例句
为了救亡图存,他不顾自身安全,义无反顾地担负起这份危险的任务。
小李工作积极认真,对于公司业务,他一向是当仁不让,从不推拖。
“义不容辞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。例如正~。~不容辞。~无反顾。仗~直言。②合乎正义或公益的。例如~举。~务。~愤。~演。见~勇为。③情谊。例如~气。恩~。~重如山。④意思,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。例如意~。含~。释~。微言大~。⑤指认为亲属的。例如~父。⑥人工制造的(人体的部分)例如~齿。~肢。⑦姓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róng 部首总笔画 10
    ①包含,盛( chéng )例如~器。~量( liàng )。~积。~纳。无地自~。②对人度量大。例如~忍。宽~。③让,允许。例如~让。不~人说话。④相貌,仪表,景象,状态。例如~止。~颜。~光。~貌。仪~。军~。市~。阵~。姿~。⑤或许,也许。例如~或。⑥姓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告别。例如告~。~诀。~行。~世。~别。②不接受,请求离去。例如~职。~呈。③躲避,推托。例如不~辛苦。~让。~谢。推~。④解雇。例如~退。⑤同“词”。⑥优美的语言。例如~藻。修~。⑦讲话;告诉:“请~于军”。⑧文体的一种。例如~赋。陶渊明《归去来兮~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