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受拘束。指犯法的人没有受到法律制裁 ;仍然自由自在。
出处:南朝・梁・萧统《梁昭明集・林钟六月》:“敬想足下,藏形月府,遁迹冰床,披庄子之七篇,逍遥物外;玩老聃之两卷,恍惚怀中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例子:我们决不允许那些贪污腐化分子逍遥法外。
辨形:“逍”,不能写作“肖”。
谜语: 巴黎动身 (谜底:逍遥法外)
犯罪者逃避了应受的法律制裁,仍自由自在。语本《庄子・让王》。
【典源】
《庄子・让王》
舜以天下让善卷,善卷曰:“余立于宇宙之中,冬日衣皮毛,夏日衣葛𫄨;春耕种,形足以劳动;秋收敛,身足以休食;日出而作,日入而息,[1]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。吾何以天下为哉!悲夫,子之不知余也!”遂不受。于是去而入深山,莫知其处。
[1]逍遥:没有什么约束,自由自在。
【典故】
“逍遥法外”是指犯罪者逃过法律制裁,仍自由自在。“逍遥”一词见于《庄子・让王》篇。舜要把天下让给善卷。善卷回答说:“我住在宇宙之中,冬天到了就换皮毛厚衣,夏天到了就换穿麻缕薄衣。春天时,我从事耕种,劳动我的身体;秋天时,我收割后,不愁没食物吃。每天日出而作,日落而息,自由自在地活于天地之间,畅意自得,无所牵挂。我要天下做什么?”这里的“逍遥”表示畅意自得,无所牵挂;也就是自由自在。法律是用法约束人行为的条文,违法者必须受罚,甚或失去自由。一个人若犯了罪,却未受法律的制裁,仍自由自在地活著,就称为“逍遥法外”。
【用法】
语义犯罪者逃避了应受的法律制裁,仍自由自在。
类别用在“逃过制裁”的表述上。
①我们绝不能让这个大贪污犯长期逍遥法外。
②他收买警方,企图湮灭证据,逍遥法外。
③你做了这等恶事,还以为自己可以逍遥法外吗?
④由于法纪严明,罪犯逍遥法外的情形已经大为减少。
⑤法网恢恢,疏而不漏,犯罪者绝无法一直逍遥法外。
⑥此案由于牵连甚广,官官相护,嫌犯至今仍然逍遥法外。
⑦他以为自己能逍遥法外,所以铤而走险,犯下滔天大罪。
⑧这个长期逍遥法外的歹徒,终于在今晨落网了,真是大快人心!
【辨识】
形音逍,音ㄒ|āo。逍遥,自由自在。不可写作“消”。
-
逍
拼音 xiāo 部首 辶 总笔画 10◎〔~遥〕自由自在,无拘无束,如“~~自在”。 -
遥
拼音 yáo 部首 辶 总笔画 13◎远。例如~远。~望。~想。~瞻。~指。~瞩。~相呼应。路~知马力。~测。~感。~控。 -
法
拼音 fǎ 部首 氵 总笔画 8①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,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。例如~办。~典。~官。~规。~律。~令。~定。~场。~理。~纪。~盲。~人(“自然人”的对称。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,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)。~制。~治。犯~。守~。合~。宪~(国家的根本大法)。政~。奉公守~。逍遥~外。②处理事物的手段。例如办~。设~。手~。写~。③仿效。例如效~。④标准,规范,可仿效的。例如~式。~帖。⑤佛家的道理。例如佛~。~号。~轮。~像。~门。⑥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。例如~师。~器。~事。⑦指“法国”例如~文。~式大菜。⑧姓。 -
外
拼音 wài 部首 夕 总笔画 5①与“内”、“里”相对。例如~边。~因。里应( yìng )~合。~行( háng )。②不是自己这方面的。例如~国。~路(同“外地”)。~族。~省。~星人。③指“外国”例如~域。~宾。~商。④称母亲、姐妹或女儿方面的亲戚。例如~公。~婆。~甥。⑤称岳父母。例如~父。~姑(岳母)。⑥称丈夫。例如~子(亦指非婚生之子)。⑦关系疏远的。例如~人。⑧对正式的而言,指非正式的。例如~号(绰号)。~史(指正史以外的野史、杂史和以叙述人物为主的旧小说)。~传( zhuàn )。⑨传统戏剧角色名。例如~旦。~末。~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