雷霆:暴雷;霹雳;钧:古代的重量单位;一钧合15公斤。
形容威力极大;不可阻挡。
出处: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贾山传》: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宾语、定语;形容力量强大。
例子:唯独共产主义的思想体系和社会制度正以排山倒海之势,雷霆万钧之力,磅礴于全世界,……(毛泽东《新民主主义论》)
正音:“霆”,读作“tíng”,不能读作“tǐng”。
辨形:“霆”,不能写作“廷”;“钧”,不能写作“均”。
谜语: 最沉重的雷 (谜底:雷霆万钧)
故事: 西汉时期,贾山写《至言》向汉文帝进谏,阐述广开言路的道理,他认为如广开言路,善于养士,则国家就会强大,好比“雷霆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万钧之所压,无不糜灭者。” 汉文帝读了觉得很有道理,确实可行,就听取他的意见广开言路。
比喻威力强大,势不可挡。语本汉・贾山〈至言〉。△“排山倒海”
【典源】
汉・贾山〈至言〉(据《汉书・卷五一・贾邹枚路传・贾山》引)
昔者夏商之季世,虽关龙逢、箕子、比干之贤,身死亡而道不用。文王之时,豪俊之士皆得竭其智,刍荛采薪之人皆得尽其力,此周之所以兴也。故地之美者善养禾,君之仁者善养士。[1]之所击,无不摧折者;[2]之所压,无不[3]者。今人主之威,非特雷霆也;势重,非特万钧也。开道而求谏,和颜色而受之,用其言而显其身,士犹恐惧而不敢自尽,又乃况于纵欲恣行暴虐,恶闻其过乎!震之以威,压之以重,则虽有尧舜之智,孟贲之勇,岂有不摧折者哉?如此,则人主不得闻其过失矣;弗闻,则社稷危矣。
[1]雷霆:暴雷、霹雳。
[2]万钧:形容重量或力量甚大。钧,三十斤。
[3]糜灭:毁伤灭绝。
【典故】
贾山,西汉颖川人。孝文帝时,曾写〈至言〉一文,以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,强调帝王应听取臣下的劝谏,进用贤能之士,兴礼义,轻徭赋。贾山认为,君主的权势无穷,就像被暴雷打到,没有不损坏的;被重物压到,没有不毁灭的。但是国家需要人才,如果君主的威势太盛,有志之士也会望之却步;如果国家没有人才,纵使有圣君圣王,也很难能长治久安。后来“雷霆万钧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威力强大,势不可挡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杨万里〈范公亭记〉:“当公伏合以死,争天下大事,雷霆万(万)钧,不栗不折,视大吏能回天却月者,蔑如也。”
- 02.宋・王令〈唐介〉诗:“信乎介亦壮男子,直能金铁其肝脾。雷霆之怒万钧重,人主之威犹过之,一语所犯百死在,要领可断族可夷。”
- 03.宋・孙梦观《雪窗集・卷二・汉贾山言人主威势》:“臣闻好善忘势,贤主之事也;灭德作威,末岁之事也。……贾山言人主之威势,曾雷霆万钧之不如。帝嘉纳之,其成后元之治者,宜也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威力强大,势不可挡。
类别用在“气势强盛”的表述上。
①水坝闸门一开,霎时飞瀑怒泻,雷霆万钧。
②我军挟雷霆万钧之势,一举就攻破敌方阵地。
③拳王出手一击,果然雷霆万钧,对手应声倒下。
④外来的民主浪潮雷霆万钧,终于击溃了中国传统守旧的帝王思想。
⑤站在这巨大的旧火车头旁边,还可以感受到当年它那雷霆万钧、风驰电掣的气势。
【辨识】
同义“雷霆万钧”及“排山倒海”都有势力极大,无法阻挡的意思。
异义“雷霆万钧”侧重于威力的强大;“排山倒海”侧重于声势的猛烈。
雷霆万钧 | 排山倒海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拳王出手一击,果然雷霆万钧,对手应声倒下。 |
❌ | ✅ | 一个巨浪突然排山倒海而来,看得观潮的民众大呼过瘾。 |
-
雷
拼音 léi 部首 雨 总笔画 13①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,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。例如~电。~鸣。~动。~雨。~霆。~厉风行。②军事用的爆炸武器。例如地~。鱼~。布~。扫~。~管。③〔~池〕古水名,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。现用于成语“不敢越~~一步”,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。④姓。 -
霆
拼音 tíng 部首 雨 总笔画 14①劈雷,霹雳。例如雷~万钧。②震动:“天冬雷,地冬~,草木夏落而秋荣”。 -
万
拼音 wàn,mò 部首 一 总笔画 3①数目,十个一千。例如~户侯(中国汉代侯爵的最高一级,享有万户农民的赋税。后泛指高官)。②喻极多。例如~物。~方(①指全国和世界各地;②指姿态多种多样)。日理~机。气象~千。③极,很,绝对。例如~~。~幸。④姓。 -
钧
拼音 jūn 部首 钅 总笔画 9①古代重量单位,合三十斤。例如千~一发(一根头发挂着三万斤重的东西,喻极其危急)。雷霆万~之势。②制陶器所用的转轮。例如陶~(亦喻造就人材)。③乐( yuè )调( diào )例如~弦。④敬辞,用于对尊长或上级。例如~安。~鉴。~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