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如雷贯耳的解释
léi guàn ěr

如雷贯耳

rú léi guàn ěr

ㄖㄨˊ ㄌㄟˊ ㄍㄨㄢˋ ㄦˇ

如雷貫耳

名满天下 如雷灌耳

无名小卒

如雷贯耳的意思

贯:穿透。
响亮得像雷声传进耳朵里。形容人的名声大。

出处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久闻元帅大名,如雷贯耳。”
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;用于客套话。

例子(1)久闻老兄大名,如雷贯耳,只恨相识太晚。(2)肖飞的大名在敌占区里已如雷贯耳

辨形“贯”,不能写作“灌”。

辨析如雷贯耳”和“遐迩闻名”都有形容人的名声大的意思。但“如雷贯耳”强调人的名声像雷一样响;对别人影响极大;而“遐迩闻名”;强调人的名声传播得很广;远近闻名。“如雷贯耳”比“遐迩闻名”语气重;并含有比喻色彩。

故事 东汉时期,董卓利用实力把持朝政,图谋篡位,司徒王允和养女貂禅商定要利用吕布杀了董卓。王允先把貂禅许给吕布,然后献给董卓,吕布见貂禅被董卓霸占,心里十分气愤与无奈,貂禅表示吕布名声如雷贯耳,愿意跟他共度一生。

如雷贯耳的详细解释

好像雷声传入耳朵那样响亮。比喻人名气很大,众所共闻。※语或出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。

【典源】

※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

某乃秦昭公是也。昔年我父穆公因与楚结亲,世为邻好。近因吴国有一口宝剑飞入楚国,那吴王屡次索剑,楚王只不肯还,以此惹动刀兵,几至灭国。有楚大夫申包胥前来借兵求救,某坚意不允,不意包胥在驿亭中,依墙而哭,七昼夜不绝,遂将邮亭哭倒,我想此人真烈士也。……[申包胥做见科云〕俺楚王悬望大国救兵,不啻饥渴,大王怎生不念亲好,忍坐视乎?[秦昭公云〕大夫,因你日夜号哭,忠烈动人,某今借与你十万雄兵,命姬辇为帅,即日救楚。……某乃姬辇是也,官封大将军之职,主公呼唤,不知有甚差遣?令人报复去,道是俺姬辇来了也。[卒子报科云〕姬辇到。[姬辇做见科云〕主公唤姬辇,[1]使用。[[2]云〕久闻元帅大名,如雷贯耳。今蒙大王怜愍敝国,肯发救兵,有劳元帅领兵前赴,真乃小官万幸。

注解

[1]那厢:这边、这里。

[2]申包胥:生卒年不详。春秋时楚国大夫。本姓公孙,名包胥,因封于申,故号申包胥。

【典故】

“如雷贯耳”指像雷声传入耳朵样响亮,比喻人名气很大,众所共闻。这句成语常见於戏曲小说中,如元代郑廷玉所写的戏曲《楚昭公》,故事中写到春秋时吴王阖闾珍爱的一把宝剑飞入楚国,为楚昭公所得。吴王屡次向楚昭公索剑,楚昭公都不肯还。吴王一气之下,便下了战书,结果楚国被吴国伍子胥等人打得大败。楚国大夫申包胥,前往秦国商借救兵,但秦王不肯出兵,申包胥就在秦国痛哭七天七夜。秦昭公看申包胥日夜号哭,忠烈动人,心受感动,于是答应借申包胥十万雄兵,命姬辇为主帅,助楚昭公复国。姬辇向申包胥报到时,申包胥即说:“久闻元帅大名,如雷贯耳。蒙秦王怜悯,发兵相救,有劳元帅领兵前往,真是楚国人民的万幸!”这里就用了“如雷贯耳”来称赞姬辇名气很大。因为这句成语是用来赞颂他人的声名,所以常和“久闻大名”、“久仰大名”连用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元・郑廷玉《楚昭公》第四折:“久闻元帅大名,如雷贯耳。”(源)
  • 02.元・无名氏《冻苏秦》第一折:“久闻先生大名,如雷贯耳。今日幸遇尊颜,实乃小生万幸。”
  • 03.《三国演义》第三八回:“玄德下拜曰:『汉室末胄、涿郡愚夫,久闻先生大名,如雷贯耳。昨两次晋谒,不得一见,已书贱名于文几,未审得入览否?』”
  • 04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:“少年道:『久仰先辈大名,如雷贯耳,小人有幸相遇。今先辈欲何往?』”
  • 05.《隋唐演义》第三七回:“安祖对雄信纳头拜下去道:『孙安祖粗野亡命之徒,久慕员外大名,如雷贯耳,今日一见,实慰平生。』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人名气很大,众所共闻。

类别用在“名声显扬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您的大名,如雷贯耳,今日得见,请多指教。

他的大名在音乐界早已如雷贯耳,爱乐者几乎无人不晓。

自从她得到奥运金牌后,在体育界已是如雷贯耳的人物。

久仰大名,如雷贯耳,今日能当面请益,真是三生有幸。

他抛妻离子的消息传出后,原本如雷贯耳的声誉立即转为一片骂声。

“如雷贯耳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依照顺从。例如~愿。~意。~法炮制。②像,相似,同什么一样。例如~此。~是。~同。~故。~初。游人~织。③比得上,及。例如百闻不~一见。自叹弗~。④到,往。例如~厕。⑤假若,假设。例如~果。~若。假~。⑥奈,怎么。例如~何。不能正其身,~正人何?⑦与,和:“公~大夫入”。⑧或者:“方六七十,~五六十”。⑨用在形容词后,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。例如突~其来。⑩表示举例。例如例~。⑪应当:“若知不能,则~无出”。⑫〔~月〕农历二月的别称。⑬姓。
  • 拼音 léi 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由于下雨时带异性电的两块云相接,空中闪电发出的强大的声音。例如~电。~鸣。~动。~雨。~霆。~厉风行。②军事用的爆炸武器。例如地~。鱼~。布~。扫~。~管。③〔~池〕古水名,在今中国安徽省望江县。现用于成语“不敢越~~一步”,喻不敢越出一定的范围。④姓。
  • 拼音 guàn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古代穿钱的绳索(把方孔钱穿在绳子上,每一千个为一贯):“~朽而不可校”。腰缠万~。②穿,通,连。例如~穿。~串。~通(➊连接,沟通;➋对学术等全部透彻地了解)。连~。~注。~彻。~珠(连珠成串,常用来形容声音的圆润动听)。鱼~而入。③古同“惯”,习惯。④原籍,出生地。例如籍~。⑤姓。
  • 拼音 ěr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听觉和平衡感觉的器官(通称“耳朵”)例如~背( bèi )。~垂。~鬓厮磨( mó )。~穴。~聪目明。~濡目染。②像耳朵的东西。例如木~。银~。③像耳朵一样分列两旁的东西。例如~房。鼎~。④听说。例如~闻。~软。~顺(指年至六十,听到别人的话,就能知道他的微妙的意思,后指人六十岁)。⑤文言助词,而已,罢了。例如想当然~。⑥文言语气词(大致同“矣”):“且壮士不死则已,死即举大名~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