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大惑不解的解释
huò jiě

大惑不解

dà huò bù jiě

ㄉㄚˋ ㄏㄨㄛˋ ㄅㄨˋ ㄐㄧㄝˇ

不可思议 不知所以 百思不解 莫名其妙

大彻大悟 心领神会 恍然大悟 茅塞顿开 豁然开朗 豁然贯通 顿开茅塞

大惑不解的意思

惑:疑惑迷乱;解:理解。
①原指最糊涂的人迷惑一辈子。后指对某事或情况怀疑;想不通;不可理解。

出处庄周《庄子・天地》:“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不灵。”

用法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用于质问的场合。

例子母疑涉妄,然窥女无他,大惑不解(清・蒲松龄《聊斋志异 土偶》)

正音“解”,读作“jiě”,不能读作“xiè”、“jiè”。

辨形“惑”,不能写作“或”。

辨析大惑不解”和“百思不解”;都表示对某事有疑惑;反复思考也不能理解。但“百思不解”偏重指从各个方面和不同角度进行思索仍然不理解;“大惑不解”偏重指十分疑惑而不理解;而且常含有“不满或质问”的意思。

谜语 难解之迷 (谜底:大惑不解)

大惑不解的详细解释

十分糊涂、迷惑,不懂道理。语本《庄子・天地》。后用“大惑不解”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,无法了解。△“百思不解”

【典源】

《庄子・天地》

孝子不谀其亲,忠臣不谄其君,臣子之盛也。亲之所言而然,所行而善,则世俗谓之不肖子;君之所言而然,所行而善,则世俗谓之不肖臣。而未知此其必然邪?世俗之所谓然而然之,所谓善而善之,则不谓之道谀之人也。然则俗故严于亲而尊于君邪?谓己道人,则勃然作色;谓己谀人,则怫然作色。而终身道人也,终身谀人也,合譬饰辞聚众也,是终始本末不相坐。垂衣裳,设采色,动容貌,以媚一世,而不自谓道谀;与夫人之为徒,通是非,而不自谓众人,愚之至也。知其愚者,非大愚也;知其惑者,非大惑也。大惑者,终身不解;大愚者,终身[1]三人行而一人惑,所适者犹可致也,惑者少也;二人惑则劳而不至,惑者胜也。而今也以天下惑,予虽有祈向,不可得也。不亦悲乎﹗

注解

[1]不灵:不明晓事理。

【典故】

“大惑”本指非常糊涂、迷惑的人。在所引典源《庄子・天地》中提到,世界上有很多善于逢迎谄媚的人,却不自认为在逢迎谄媚,如果有人指责他们在逢迎谄媚,他们反而会非常生气;而与这些人一起同声附和,却不认为自己跟他们一样是在阿谀奉承,这样的人真是愚笨极了。因此庄子认为︰“知其惑者,非大惑也。大惑者,终身不解。”意思就是说,一个人如果能够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愚昧的,那他还不算是个非常糊涂、迷惑的人,因为一个非常糊涂、迷惑的人,终其一生都无法理解这是愚笨的行为。后来“大惑不解”这个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,无法了解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陆游〈与赵都大启〉:“伏念某下愚无知,大惑不解,罪宜永斥。”
  • 02.宋・员兴宗〈谢差遣启〉:“诵言至止,念德在兹,如某小智自私,大惑不解。盖当益坚而当益壮,惧轻招辱而轻招忧。”
  • 03.清・黄宗义〈阿育王寺舍利记〉:“嗟乎!即舍利亦复何奇?而况于伪为者乎!彼沾沾其神异者,可谓大惑不解矣。”
  • 04.《聊斋志异・卷五・土偶》:“女初不言;既而腹渐大,不能隐,阴以告母。母疑涉妄,然窥女无他,大惑不解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指对事物感到非常疑惑,无法了解。

类别用在“苦恼困惑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我看你是大惑不解,居然不能体会人家对你的关心。

他今天这种异常的举动,连他的妻子都感到大惑不解

他本来是个很冷静的人,今天却如此冲动,令人大惑不解

使我大惑不解的是,他竟然改变一贯坚持的立场,投靠了对方。

像他这么精明的人,竟会做出这样糊涂的事,实在令人感到大惑不解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大惑不解”及“百思不解”都有对某事无法理解的意思。

异义“大惑不解”侧重于心有迷惑而无法理解;“百思不解”侧重于反复思量仍无法理解。

例句
大惑不解百思不解例句
我看你是大惑不解,才无法体会出她对你的关心。
这道数学题明明很简单,我为什么会百思不解,无法明白解题的关键呢?
“大惑不解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dà,dài,tài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例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②指大小的对比。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③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例如~局。~众。④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例如不~高兴。⑤年长,排行第一。例如老~。⑥敬辞。例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⑦时间更远。例如~前年。⑧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⑨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例如~概。~凡。
  • 拼音 huò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心疑不定,不明白对还是不对。例如疑~。困~。惶~。智者不~。②使迷乱。例如迷~。~乱。~人耳目。蛊~人心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jiě,jiè,xiè 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剖开,分开。例如~剖。分~。瓦~。~体。②把束缚着、系着的东西打开。例如~开。~甲归田。~囊相助。③除去,除,废除,停止。例如~放(➊使广大人民群众脱离压迫;➋解除束缚而得到自由)。~除。~饿。~乏。~惑。~疑。~围。~脱。~雇。~聘。~散。~毒。④溶化。例如溶~。~冻。⑤讲明白,分析说明。例如~释。~析。~说。劝~。~嘲。⑥懂,明白。例如理~。见~。⑦调和,处理。例如~决。和~。调( tiáo )~。排~。⑧高兴,开心。例如~颜而笑。⑨排泄。例如~手。⑩代数方程中未知数的值。⑪演算方程式。例如~方程。⑫文体的一种,如韩愈《进学解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