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昭然若揭的解释
zhāo rán ruò jiē

昭然若揭

zhāo rán ruò jiē

ㄓㄠ ㄖㄢˊ ㄖㄨㄛˋ ㄐㄧㄝ

众目昭彰 彰明较著

真伪莫辨

昭然若揭的意思

昭然:明明白白的样子;揭:高举。
形容真相大白;非常明显。

出处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达生》:“今汝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若揭日月而行也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
例子承电示撤消军院,爱国之忱,昭然若揭(蔡东藩、许廑父《民国通俗演义》第七七回)

正音“昭”,读作“zhāo”,不能读作“zhào”。

辨形“昭”,不能写作“招”。

故事 春秋时期鲁国人孙休与老师扁庆子探讨修身处世的问题,孙休抱怨没有遇到英明的国君,有怀才不遇之感。扁庆子认为只有凡人天天想着满足自己的欲望,就像高举太阳和月亮那样一点也不掩盖,这样是成不了圣人的。

昭然若揭的详细解释

如同高举著日月般地明白清楚。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,显而易见。◎语本《庄子・达生》。

【典源】

《庄子・达生》

有孙休者,踵门而诧子扁庆子曰:“休居乡不见谓不修,临难不见谓不勇;然而田原不遇岁,事君不遇世,宾于乡里,逐于州部,则胡罪乎天哉?休恶遇此命也?”扁子曰:“子独不闻夫至人之自行邪?忘其肝胆,遗其耳目,芒然彷徨乎尘垢之外,逍遥乎无事之业,是谓为而不恃,长而不宰。今汝[1]以惊愚,修身以[2][3][4]日月而行也。汝得全而形躯,具而九窍,无中道夭于聋盲,跛蹇而比于人数,亦幸矣,又何暇乎天之怨哉!子往矣!”

注解

[1]饰知:装作有智慧而弄巧欺人。饰,伪装、假装。知,音zhì,同“智”,智慧。

[2]明污:突显他人的污秽。

[3]昭昭乎:明白显著。

[4]揭:高举。

《庄子・山木》

予尝言不死之道。东海有鸟焉,其名曰意怠。其为鸟也,[1],而似无能;引援而飞,迫胁而栖;进不敢为前,退不敢为后;食不敢先尝,必取其绪。是故其行列不斥,而外人卒不得害,是以免于患。直木先伐,甘井先竭。子其意者饰知以惊愚,修身以明污,昭昭乎如揭日月而行,故不免也。

注解

[1]翂翂翐翐:形容鸟群舒缓地循序而飞的样子。翂,音fēn;翐,音zhì

【典故】

《庄子・达生》论述通达生命的真义,提出摒除各种外欲,让心神宁寂,进而养神的方法。其中记述有个名叫孙休的人,有一次去拜访他的老师扁庆子,才走进门就慨叹不已地询问:“我安居乡里,不曾被人说过道德修养差;面临危难时,也不曾被批评不勇敢。然而我的田地却从未有过好收成,为国出力也没有遇上圣明的国君,却被乡里所摒弃,被地方官所放逐。我到底有什么地方得罪了老天,而遭遇如此的命运?”扁庆子说:“你不曾听说过那些道德修养极高的人,他们忘却自己,视而不见,听而不闻,纵放心灵于世俗之外,在不求建树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生活,这就是有所作为却不自恃。像这样处处标榜自我的作法,本来是很容易遭受伤害的,你如今把自己装作很有智慧用以惊吓众人,用修养自己的方式来突显他人的污秽与低下,毫不掩饰地炫耀自己,就像高举著太阳和月亮走路一般明显而清楚。如今你得以保全身躯,不聋不跛地处于寻常人的行列中,已经是万幸了,哪还有什么闲暇抱怨上天呢?”典源又见《庄子・山木》。内容则是表述孔子困于陈、蔡之间时,大公任去慰问他,向他说明:或许是因为他卖弄聪明,去惊骇世俗的愚人;修身立德,去突显别人的污秽,光芒外露,就像日月一般往来人群之中,显而易见,所以如今才无法免于被排斥的祸患。后来“昭然若揭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,显而易见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文史通义・内篇一・易教中》:“先儒之释《易》义,未有明通若孔氏者也。得其说而进推之,《易》为王者改制之巨典,事与治宪明时相表里,其义昭然若揭矣。”
  • 02.清・吴骞《拜经楼诗话》卷三:“文宗语绝无蕴蓄,而阴怀嫉忮之心,已昭然若揭;使明宗蚤觉,何至堕其术中?”
  • 03.清・采蘅子《虫鸣漫录》卷一:“今折衷《论语》,参诸从制,子程子之误,昭然若揭矣!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含义或真相非常清楚,显而易见。

类别用在“清楚呈现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的恶行昭然若揭,岂容诡辞狡辩!

他最近对你的态度突然变得很慇懃,巴结你的心态昭然若揭

对于此案,他所持的态度已昭然若揭,我们得设法拉拢更多的赞成票。

他图谋公司经营权的野心,早已昭然若揭,现在如此遮掩,岂非欲盖弥彰?

“昭然若揭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zhāo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光明。例如~明。~~(➊明亮的样子,如“日月~~”;➋明白事理。如“贤者以其~~,使人~~”)。②明显,显著。例如~著。~彰。~布。~雪(揭明真情,洗清冤枉)。
  • 拼音 rán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对,是。例如~否。不~。不以为~。②以为对,答应,信守。例如~纳(以为对而采纳)。~诺(许诺,信守诺言)。③这样,如此。例如当~。~后。~则。④表示一种语气(①表决定,犹焉,如“寡人愿有言~”;②表比拟,犹言一般,如“如见其肺肝~”)。⑤用于词尾,表示状态。例如显~。忽~。飘飘~。⑥同“燃”。
  • 拼音 ruò,rě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如果,假如。例如~果。倘~。假~。天~有情天亦老。②如,像。例如年相~。安之~素。旁~无人。置~罔闻。门庭~市。③你,汝。例如~辈。“更~役,复~赋,则何如?”④约计。例如~干( gān )。~许。⑤此,如此:“以~所为,求~所欲,犹缘木而求鱼也。”⑥顺从:“曾孙是~。”⑦指“海若”(古代神话中的海神):“望洋向~而叹。”⑧指“若木”(古代神话中的树名)。⑨指“杜若”(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):“沐兰泽,含~芳”。~英(“杜若”的花)。⑩文言句首助词,常与“夫”合用:“~夫阴雨霏霏,连月不开。”⑪用在形容词或副词后,表示事物的状态:“桑之未落,其叶沃~”。
  • 拼音 jiē,qì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把盖在上面的东西拿起,或把粘合着的东西分开。例如~锅。~幕。②使隐瞒的事物显露。例如~露。~发。~底。~穿。~短。~晓。③高举。例如~竿而起。④标示。例如~橥( zhū )(本是作标记的小木桩,引申为标志。亦作“揭著”)。~示。⑤扛,持。⑥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