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铸成大错的解释
zhù chéng cuò

铸成大错

zhù chéng dà cuò

ㄓㄨˋ ㄔㄥˊ ㄉㄚˋ ㄘㄨㄛˋ

鑄成大錯

一失足成千古恨 阴差阳错

痛改前非

铸成大错的意思

铸造一把大锉刀。借指造成大错误。错:错刀;古代币名。

出处宋・司马光《资治通鉴・唐昭宗天佑三年》: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。”
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;含贬义。

例子倘若我晚回一步,岂不铸成大错(姚雪垠《李自成》第一卷第十五章)

辨形“铸”,不能写作“著”;“错”,不能写作“措”。

谜语 翻砂出废品 (谜底:铸成大错)

故事 唐朝末年,魏博节度使罗绍威担心自己的卫队会反他,于是派亲信臧廷范去找亲家梁王朱温帮忙。朱温趁女儿办丧事之机,出兵把罗绍威的卫队消灭,进而占据魏州。罗绍威只好供应军饷。他引狼入室,铸成大错,后悔莫及。

铸成大错的详细解释

错,锉刀,即“鑢”。磋治骨角铜铁的工具。“铸成大错”指以铁铸出大的锉刀。以“错”亦有“错误”之意,因而双关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#典出《资治通鉴・卷二六五・唐纪八一・昭宣帝天祐三年》。

【典源】

#《资治通鉴・卷二六五・唐纪八一・昭宣帝天祐三年》[1]

初,田承嗣镇魏博,选募六州骁勇之士五千人为牙军,厚其给赐以自卫,为腹心;自是父子相继,亲党胶固,岁久益骄横;小不如意,辄族旧帅而易之,自史宪诚以来皆立于其手。天雄节度使罗绍威心恶之,力不能制。朱全忠之围凤翔也,绍威遣军将杨利言密以情告全忠,欲借其兵以诛之。……秋,七月,朱全忠克相州。时魏之乱兵散据贝、博、澶、相、卫州,全忠分命诸将攻讨,至是悉平之,引兵南还。[2][3][4][5]供亿,所杀牛羊豕近七十万,资粮称是,所[6]又近百万;比去,蓄积为之一空。绍威虽去其[7],而魏兵自是衰弱。绍威悔之,谓人曰: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[8]也!”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宋・苏轼〈赠钱道人〉诗。

[2]全忠:朱全忠(公元851—912),本名温,五代梁砀山人。初从黄巢为盗,降唐后赐名全忠,官至宣武节度使。篡唐称帝,国号梁。后为其子朱友珪所杀,庙号太祖。

[3]魏:魏博,唐朝河北三镇之一,位于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北,领有六州四十三县。

[4]半岁:半年。

[5]罗绍威:五代时魏州贵乡人,生卒年不详,字端己。罗弘信之子。唐末跟随朱温,后梁开平年间拜太师兼中书令。谥贞壮。

[6]赂遗:贿赂的财物。遗,音wèi

[7]逼:威胁,指田承嗣父子所率领的牙军。

[8]错:鑢、锉刀。也假借为错误之意。

参考

宋・苏轼〈赠钱道人〉诗(据《苏东坡全集・前集・卷一四》引)

书生苦信书,世事仍臆度。不量力所负,轻出千钧诺。当时一快意,事过有余作。不知几州铁,铸此一大错。我生涉忧患,常恐长罪恶。静观殊可喜,脚浅犹容却。而况钱夫子,万初事不作。相逢更何言,无病亦无药。

另可参考:宋・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一四

【典故】

唐末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拥兵自重,招募骁勇壮丁五千人,组成牙军(有如自卫队),父子相继,称雄割据,骄横难制。后魏博改为天雄,由罗绍威接任节度使,对于牙军的跋扈蛮横十分恨恶,却无力铲除。朱全忠时任宣武节度使,因讨伐黄巢有功,封为梁王,即后来的后梁太祖朱温。罗绍威引朱全忠的军队讨伐牙军,虽然大获全胜,但朱全忠却驻守在魏博,没有撤走。罗绍威被迫必须负担他们庞大的军需物资,朱全忠又时常要求贿赂,不到半年的时间,魏博府库为之一空。罗绍威后悔不已,感叹地说道︰“合六州四十三县铁,不能为此错也!”错,锉刀之意,就字面解之,本指聚合六州四十三县的铁,也不能铸成如此大的锉刀,但因“错”也有“错误”之意,乃隐含合六州四十三县的资源,也无法满足朱全忠的需索,也等于说求助于朱全忠,实为大错误。可谓一语双关,道尽无限悔意。后来这两句话被浓缩成“铸成大错”,用来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造成重大的错误。

类别用在“犯下大错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当妻子愤然离家时,他才知道自己已经铸成大错,后悔莫及。

为官者应谨慎小心,步步为营,以免因一时疏忽而铸成大错

发现孩子行为偏差时就应好好辅导,以免失之毫厘,缪以千里。

当年年轻气盛,他因一时情绪失控而铸成大错,至今悔恨不已。

他为公司管帐半辈子,没想到因为一时贪念,侵吞公款,铸成大错

他不但酒醉驾车撞倒路人,在铸成大错后居然还逃之夭夭,真是罪无可赦!

“铸成大错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zhù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◎把金属熔化后倒在模子里制成器物。例如~铁。~造。~件。熔~。~币。
  • 拼音 chéng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做好,做完。例如~功。完~。~就。~事。~交。~立。~婚。~仁(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)。~人之美。玉~其事。②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。例如~形。~性。~人。自学~才。蔚然~风。③变为。例如长~。变~。④可以,能行。例如~,就这么办。⑤称赞人能力强。例如他办事麻利,真~。⑥够,达到一定数量。例如~年累( lěi )月。⑦已定的,定形的。例如~规。~俗。~见。~例。~竹在胸。⑧十分之一。例如增产三~。⑨平定,讲和:“会于稷,以~宋乱”。⑩姓。
  • 拼音 dà,dài,tài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例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②指大小的对比。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③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例如~局。~众。④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例如不~高兴。⑤年长,排行第一。例如老~。⑥敬辞。例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⑦时间更远。例如~前年。⑧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⑨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例如~概。~凡。
  • 拼音 cuò 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不正确,与实际不符。例如差~。过~。~讹。~谬。~觉。~怪。不~。~爱。将~就~。②交叉着。例如交~。~乱。~杂。~综(纵横交叉)。~动。~落(交错纷杂)。盘根~节。③叉开。例如~开。~车。~过机会。④用来打磨玉石的石头。例如它山之石,可以为~。⑤打磨玉石。例如攻~。⑥镀金、银,涂饰。例如~金。~银。~彩镂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