满口自吹自夸的话;一点也不觉得难为情。
出处: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宋・朱熹注:“大言不惭,则无必为之志,而不自度其能否矣。”
用法:连动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例子:严知孝听他这个得意的学生大言不惭的说着,脸上的愁闷就散开了。(梁斌《红旗谱》四二)
歇后语: 武大郎吹牛皮 —— 大言不惭
谜语: 细语含羞 (谜底:大言不惭)
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。语出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宪问》。
【典源】
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宪问》
《论语・宪问》:“子曰:『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』”朱熹・集注:“大言不[1],则无必为之志,而不自[2]其能否矣。欲[3]其言,岂不难哉?”
[1]惭:害臊、难为情。
[2]度:音duò,考量。
[3]践:实现、履行。
【典故】
“大言”是指夸大不实的言论。“大言不惭”指说大话而不觉羞愧。《论语》里记载,子曰:“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”孔子的意思是:一个人说大话不觉得惭愧,做起来就会变得很困难。南宋的朱熹在为这段文字作注时写到:讲大话而不知羞愧的人,心里必定没有决心要完成它,因此根本不会考量自己能不能做到,要他实践诺言不是很困难吗?后来“大言不惭”就被用来形容人说大话而不觉羞愧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朱熹《论语集注・宪问》:“子曰:『其言之不怍,则为之也难。』大言不惭,则无必为之志,而不自度其能否矣。欲践其言,岂不难哉?”(源)
- 02.《水浒传》第一○一回:“今日圣驾未临时,犹俨然上坐谭兵,大言不惭,病狂丧心。”
- 03.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回:“偶尔夤夜中贼奸计,辄敢在此跃武扬威,大言不惭。不日天兵一到,汝父子死无葬身之地。”
- 04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三九:“及至来见他的,他们习著这些大言不惭的话头,见神见鬼,说得活灵活现。”
- 05.《醒世姻缘传》第九三回:“县官在远处请了一个道士,风风势势,大言不惭,说雷公是他外甥,电母是他的姪女,四海龙王都是他亲戚朋友。”
- 06.《红楼梦》第七八回:“如此你念,我写。不好了,我搥你那肉。谁许你先大言不惭了。”
- 07.《镜花缘》第一八回:“不过略略记得几种,他就大言不惭,以为吓人地步。”
- 08.《三侠五义》第五四回:“似此行为,非强寇而何?还敢大言不惭,说侠义二字,岂不令人活活羞死,活活笑死!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人说大话而不感到难为情。贬义。
类别用在“言语夸大”的表述上。
①论能力他表现平平,可是大言不惭的功夫倒是一流。
②老王最喜欢说些大言不惭的话,来吹捧自己的能力。
③像他这种大言不惭的人,说话连一点可信度也没有。
④他老是爱在聚会场合大言不惭地吹嘘自己的丰功伟绩。
⑤老李平日就喜欢大言不惭,吹起牛来一点都不会脸红。
⑥说句大言不惭的话,这次要不是我出面,生意哪能做得这么顺利?
⑦他仗著自己稍懂一点《易》理,便大言不惭地说自己是个“未卜先知”。
【辨识】
形音惭,音cán。羞愧。不可写作“渐”。
-
大
拼音 dà,dài,tài 部首 大 总笔画 3①指面积、体积、容量、数量、强度、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,与“小”相对。例如~厅。~政。~气候。夜郎自~。~腹便便。②指大小的对比。例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~。③规模广,程度深,性质重要。例如~局。~众。④用于“不”后,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。例如不~高兴。⑤年长,排行第一。例如老~。⑥敬辞。例如~作。~名。~手笔。⑦时间更远。例如~前年。⑧〔~夫〕古代官职,位于“卿”之下,“士”之上。⑨超过事物一半,不很详细,不很准确。例如~概。~凡。 -
言
拼音 yán 部首 言 总笔画 7①讲,说。例如~说。~喻。~道。~欢。~情。~必有中( zhòng )(一说就说到点子上)。②说的话。例如~论。~辞(亦作“言词”)。语~。~语。~简意赅。③汉语的字。例如五~诗。七~绝句。洋洋万~。④语助词,无义。例如~归于好。“~告师氏,~告~归”。⑤姓。 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惭
拼音 cán 部首 忄 总笔画 11◎羞愧。例如~愧。羞~。~色。~惧。~怍。~赧。~颜。自~形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