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;心很坦然。安:安静;安然;理:情理;得:适合。
出处:清・吴趼人《瞎骗奇闻》:“你别瞧我摆了店面,天天卖钱,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,我用着心安理得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到后来忘却了真,相信了谎,也就心安理得,天趣盎然了起来。(鲁迅《病后杂谈》)
正音:“得”,读作“dé”,不能读作“děi”、“de”。
辨形:“理”,不能写作“礼”。
辨析:“心安理得”和“问心无愧”;都含有“自己认为做的事都合乎情理;心理很坦然”的意思。但“心安理得”偏重在按情理办事;心里坦然;多用于当事者心情的流露;“问心无愧”偏重在凭良心办事;扪心自问不心亏;多用于当事者的心理活动。
谜语: 半夜不怕鬼叫门 (谜底:心安理得)
形容心中坦然无所愧咎,则行事合情合理。※#语或本《论语・阳货》。△“问心无愧”
【典源】
※#《论语・阳货》[1]
宰我问:“三年之丧,期已久矣。君子三年不为礼,礼必坏;三年不为乐,乐必崩。旧谷既没,新谷既升,钻燧改火,期可已矣。”子曰:“食夫稻,衣夫锦,于[2]安乎?”曰:“安。”“女安则为之。夫君子之[3],[4]不甘,闻乐不乐,居处不安,故不为也。今女安,则为之。”宰我出。子曰:“予之不仁也。子生三年,然后免于父母之怀。夫三年之丧,天下之通丧也。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?。
[1]典故或见于《三国志・卷九・魏书・诸夏侯曹传・夏侯玄》。
[2]女:音rǔ,同「汝”。你。
[3]居丧:居父母之丧。
[4]食旨:吃美味的食物。
《三国志・卷九・魏书・诸夏侯曹传・夏侯玄》
中正则唯考其行迹,别其高下,审定辈类,勿使升降。台阁总之,如其所简,或有参错,则其责负自在有司。官长所第,中正辈拟,比随次率而用之,如其不称,责负在外。然则内外相参,得失有所,互相形检,孰能相饰?斯则人心定而事理得,庶可以静风俗而审官才矣。
【典故】
“心安理得”这句成语说明做事的时候,如果觉得心中坦然无所愧咎,所做所为就一定可以获得合理的说解。“心安”是“理得”的前提,心要不安,理就难得。在《论语・阳货》篇记载了一段孔子学生宰我来向孔子请教“三年之丧”的问题。宰我认为因父母之丧,当子女的要守三年的孝,都不能为礼作乐,礼乐岂不是会因此而失传?所以他觉得守一年丧应该就够了。孔子就反问他:父母丧不到三年,当子女的就吃好的,穿好的,心会安吗?宰我说:“安!”孔子就说:“你要能感到心安,你就去做吧!”孔子认为处事的时候,只要心里不会觉得不安,就一定可以说解,宰我既然可以觉得心安,当然一定有他的道理存在。一般人都是受到父母三年的褓抱提携,所以为父母守丧三年,今天宰我认为只要为父母守丧一年就够了,是以孔子不禁要怀疑宰我年幼时,是不是也和常人一样,享有父母三年褓抱提携的恩情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中国现在记》第一○回:“这班人在工上赚钱,只要心安理得,可赚的赚两个也还不妨。”
- 02.《东欧女豪杰》第三回:“原来我们只求自己心安理得,那外界的苦乐原是不足计较。”
- 03.《瞎骗奇闻》第二回:“你别瞧著我摆了店面,天天卖钱,那是我自己本事换来的,我用著心安理得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形容行事合情合理,则心中坦然无憾。
类别用在“坦然无愧”的表述上。
①我平生不做亏心事,当然心安理得。
②别管他人怎么说,你只要干得心安理得即可。
③这是我应得的报酬,我自觉拿得问心无愧,心安理得。
④钱若不是自己赚来的,花起来总觉得不怎么心安理得。
⑤为人处事,但求心安理得,别人要怎样议论,我并不在意。
⑥这几年来,我自食其力,又不占他人便宜,自然心安理得。
⑦如果我们老是想到自己的安乐,而让别人去流血流汗,能心安理得吗?
【辨识】
同义“心安理得”及“问心无愧”都有自认无过,内心坦然的意思。
异义“心安理得”侧重于行为合理;“问心无愧”侧重于不失良知,毫无愧疚。
心安理得 | 问心无愧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钱若不是自己赚来的,花起来总觉得不怎么心安理得。 |
❌ | ✅ | 以你的贡献来讲,今天接受这个奖励,大可问心无愧。 |
-
心
拼音 xīn 部首 心 总笔画 4①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主管血液循环的器官(通称“心脏”)例如~包。~律。~衰。~悸。②中央,枢纽,主要的。例如~腹。中~。③习惯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,感情等。例如~理。~曲。~魄。~地。~扉。衷~。~旷神怡。人~惟危。 -
安
拼音 ān 部首 宀 总笔画 6①平静,稳定。例如~定。~心。~宁。~稳。~闲。~身立命。~邦定国。②使平静,使安定(多指心情)例如~民。~慰。~抚。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。例如心~。~之若素(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,毫不在意)。④没有危险,不受威胁。例如平~。转危为~。⑤装设。例如~置。~家立业。⑥存着,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例如他~的什么心?⑦疑问词,哪里。例如~能如此?⑧姓。 -
理
拼音 lǐ 部首 王 总笔画 11①物质本身的纹路、层次,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。例如心~。肌~。条~。事~。②事物的规律,是非得失的标准,根据。例如~由。~性。~智。~论。~喻。~解。~想。道~。~直气壮。③自然科学,有时特指“物理学”例如~科,数~化。~疗。④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、处置。例如~财。~事。管~。自~。修~。总~。⑤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。例如~睬。答~。⑥古代指狱官、法官。⑦姓。 -
得
拼音 dé,děi,de 部首 彳 总笔画 11①获取,接受。例如~到。~失。~益。~空( kòng )。~便。~力。~济。心~。②适合。例如~劲。~当( dàng )。~法。~体。③满意。例如~意。扬扬自~。④完成,实现。例如饭~了。~逞。~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⑤可以,许可。例如不~随地吐痰。⑥口语词(①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②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