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随遇而安的解释
suí ér ān

随遇而安

suí yù ér ān

ㄙㄨㄟˊ ㄩˋ ㄦˊ ㄢ

隨遇而安

与世无争 安之若素 安于现状 随俗浮沉

愤愤不平 愤时嫉俗

随遇而安的意思

随:顺从;遇:遭遇;安:安然自得。
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;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。

出处清・文康《儿女英雄传》:“计算起来,也是吾生有限,浩劫无涯,倒莫如随遇而安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例子不过能够随遇而安——即有船坐船云云——则比起幻想太多的人们来,可以稍为安稳,能够敷衍下去而已。(鲁迅《两地书》六)

正音“而”,读作“ér”,不能读作“ěr”。

辨形“随”,不能写作“遂”。

辨析见“安之若素”。

谜语 旅行家 (谜底:随遇而安)

随遇而安的详细解释

指能安于所处的环境。语本《石门文字禅・卷二二・舫斋记》。后亦用“随遇而安”比喻安于现状,不思长进。△“安之若素”

【典源】

《石门文字禅・卷二二・舫斋记》

宣城李德孚,有美才,善属文。宣和初,与余邂逅于长沙,年既相若,且同学又相好也。久之,德孚侍亲移漕江左,而官之金陵。即官舍之东,辟室以观书,其室连数楹而户相重,东西而视,如在船中,乃以“舫斋”名之。有客聿至,视其榜揭而疑之,曰:“以子为隐者耶?则忠义之色,功名之志,见施为语言。以子为非隐者耶?则山水之意,嗜好之异,与侪辈不侔。”……德孚仰而笑,[1]而应曰:“吾非放愁也,但吾以忠信孝友为[2],随所[3]而安之为[4]。昔[5][6],意[7]之,如是而已矣。”客[8]无对。明年,复来[9],理前事以语余,请书以为记,于是乎书之。

注解

[1]俯:低头。

[2]烟波:云烟弥漫的水面。形容浩渺飘忽的样子。

[3]寓:住处、居住的地方。

[4]舟舫:船。舫,音fǎng,船的通称。

[5]冯夷得之以游大川:《庄子・大宗师》

[6]渔父语已缘苇而去:《庄子・渔父》之典。此篇描述孔子遇一渔父,渔父斥责孔子失了本真,事事违逆自然之道,陷溺于人为虚文而不自知。言毕便撑船循著芦苇离去,孔子知其为得道高人,于是恭敬地待他离开后才敢上车。已,停止。缘,沿、循。

[7]窃慕:私下慕想、向往。

[8]愕然:惊奇的样子。

[9]长沙:城市名。今位于湖南省东部、湘江下游台地,为该省的省会。手工业发达,以湘绣和鸭绒被、瓷器闻名于世。

【典故】

“随遇而安”原作“随寓而安”。在六祖慧能的时代,禅宗传道重在以心传心,不立文字,但因宋代记载诸祖法语的灯录大量刊行,参究公案的风气愈来愈盛,禅风由此转变,不立文字的参禅法变成不离文字,也就是所谓的“文字禅”。惠洪为北宋“文字禅”的主导者,他反对把禅与语言文字割裂开来,主张“借言以显无言”,即通过语言文字和研究禅宗经典而习禅、教禅。《石门文字禅》辑录的便是他的诗、偈、书、序等,其中〈舫斋记〉所记为李德孚之事。李德孚是位很有才华的人,于金陵(即今南京市及江宁县地)任官职时,在官舍东边建造了数间相连书房,由两侧看来仿佛是在船中,故名曰“舫斋”。有个客人参观后说:“说你是个隐居之士,但却又讲究忠义,有功名之图;说不是呢,却又放情于山水,优游于典籍,不像一般作官的人。”德孚听了笑著回答:“我是把忠信孝友这样的礼法看成浩渺烟波,把安身之处当成承载我的舟船。从前冯夷得道而能悠游大川,渔夫语毕便顺著芦苇离开,我想也是如此罢了!”德孚话中用了《庄子》中的两个典故,冯夷和渔夫都是得道高人,由于掌握了自然之道的本体,所以能安于所处的境遇,无入而不自得。德孚以此喻己,说明自己的行为并无矛盾,反而是反朴归真,以本真去应和环境的变化,再顺势表现在行为上,所以无法以一般“隐”与“不隐”的形式来作判断。也正因为他了解顺道而行的哲学,所以才能“随所寓而安之为舟舫”,即使在充满人为虚文的世界里,亦悠游无所累。后来“随遇而安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能安于所处的环境,后亦用来比喻安于现状,不思长进。出现“随遇而安”的书证如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孟子集注・尽心下》:“言圣人之心,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,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,随遇而安,无预于己,所性分定故也。”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孟子集注・尽心下》:“言圣人之心,不以贫贱而有慕于外,不以富贵而有动于中,随遇而安,无预于己,所性分定故也。”
  • 02.宋・朱熹〈答何叔京书〉其一九:“『安土』者,随所遇而安也。”
  • 03.《三侠五义》第一三回:“真是行侠作义之人,到处随遇而安。”
  • 04.《三侠五义》第七七回:“你我读书人,待人接物,理宜从权达变,不过随遇而安,行云流水。”
  • 05.清・张伯行《广近思录・卷七・出处》:“许鲁斋曰:『人处富贵贫贱,如天之春夏秋冬。……随遇而安,便是乐天知命也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能安于所处的环境。

类别用在“处处得宜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有智慧的人,虽然处于逆境,仍能随遇而安

在外旅行时,对食宿不必太讲究,随遇而安即可。

小张是一个随遇而安的人,不管到什么环境都能适应。

老王是一个达观的人,无论面临任何处境都能随遇而安

他为人达观,无论处于何种环境中都能随遇而安地生活。

小明的个性开朗豁达,不论在什么地方,总是能随遇而安

李先生不图名利,不做亏心事,凡事随遇而安,只求能够问心无愧。

想让他这样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了解随遇而安的道理,实在是很困难。

语义比喻安于现状,不思长进。

类别用在“消极无为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一向是随遇而安,胸无大志,别期待他会成大器。

在工作上,他抱持著随遇而安的态度,所以一直表现平平。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随遇而安”及“安之若素”都有安然处之的意思。

异义“随遇而安”侧重于对所处的环境;“安之若素”侧重于对所发生的事件。

例句
随遇而安安之若素例句
在外旅行时,对食宿不必太讲究,随遇而安即可。
他对上司动辄大发雷霆的坏脾气,早已安之若素,不感惊讶。
“随遇而安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suí 部首总笔画 11
    ①跟着。例如~从。~员。~葬。~即(立刻)。~行( xíng )。~身。~喜。~波逐流。~行( hāng )就市。②顺从,任凭。例如~意。~口。~宜。~和。~俗。~笔。~遇而安。③顺便,就着。例如~带。~手关门。④像。例如他长得~他父亲。⑤姓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相逢,会面,碰到。例如~到。~见。~事。奇~。遭~。境~。②机会。例如机~。际~。知~。③对待,款待。例如待~。冷~。④姓。
  • 拼音 ér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②连词(①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②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③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④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③表(从……到……)例如从上~下。
  • 拼音 ān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平静,稳定。例如~定。~心。~宁。~稳。~闲。~身立命。~邦定国。②使平静,使安定(多指心情)例如~民。~慰。~抚。③对生活工作等感觉满足合适。例如心~。~之若素(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,毫不在意)。④没有危险,不受威胁。例如平~。转危为~。⑤装设。例如~置。~家立业。⑥存着,怀着(某种念头,多指不好的)例如他~的什么心?⑦疑问词,哪里。例如~能如此?⑧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