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佛教徒修行时,排除物欲,保持心地洁净。现泛指丝毫不受坏习惯,坏风气的影响。也用来形容非常清洁、干净。
出处:唐・释道世《法苑珠林》:“若菩萨在乾土山中经行,土不著足,随岚风来,吹破土山,令散为尘,乃至一尘不著佛身。”宋・张耒《腊月小雪后圃梅开》:“一尘不染香到骨,姑射仙人风露身。”
用法:作谓语;指一尘不染。
例子:高阳《胡雪岩全传·平步青云》上册:“地板桌椅,擦得纤尘不染。”
犹“一尘不染”。见“一尘不染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一尘不染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唐代时,一代高僧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有七百多名弟子,他想从中选择一位来继承衣钵,便要他们每人做一首偈,看看谁的修行最好。当时大家都公推最杰出的神秀,而神秀也毫不退让地站出来,在墙壁上写下:“身是菩提树,心如明镜台。时时勤拂拭,莫遣有尘埃。”这四句的意思是说,身如树,心如镜,随时勤于擦拭,必能常保洁净,不沾灰尘。神秀的意思是要人在修行时,能够断绝俗欲,保持心灵纯洁。弘忍大师看了这首偈后,大为赞赏,说以后修道之人若能遵守这四句话,便能修成正果,还要其他弟子们诵念。当时,弘忍的另一位弟子慧能听到同学诵念这首偈,便说:“这首偈意境是很美,但并没有真正参悟空性。”同学便讥笑他什么都不懂,还敢乱发评语。慧能便在深夜里带一名会写字的书僮,帮他在神秀的偈旁写下:“菩提本非树,心镜亦非台,本来无一物,何假拂尘埃。”意思是说,能修行到无身无心的话,万物皆空,根本无须担心落尘,更不必时时拂拭了。弘忍大师看到后,认为慧能的修行更好,便将衣钵传授给他。典源又见《景德传灯录・卷三・僧那禅师》。内容则是表述僧那禅师的生平事迹,他告诫弟子慧满修道除了要能苦行外,还要能明本心,苦行才会有用。而要能明本心,就要随时注意自己的心性所向,不要迷失。这样心灵就会常保明亮,而不会有一点断续间隔。后来“一尘不染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人品纯洁,丝毫不沾染坏习气。也用于形容非常干净,一点灰尘都没有。
【书证】
- 01.元・夏伯和《青楼集・赛天香》:“善歌舞,美风度。性嗜洁,玉骨冰肌,纤尘不染。”
- 02.清・洪升《长生殿》第一一出:“清光独把良宵占,经万古纤尘不染。”
-
纤
拼音 xiān,qiàn 部首 纟 总笔画 6①细小。例如~人(卑鄙的小人)。~介(细微,细小。亦作“纤芥”)。~手(指女子细而柔嫩的手)。~尘。~~。~秀。~弱。~毫。~悉(细致而详尽)。~度(天然丝或化纤粗细的程度)。②吝啬。例如~啬。 -
尘
拼音 chén 部首 小 总笔画 6①飞扬的灰土。例如~土。~埃。~垢。~芥(尘土和小草,喻轻微的事物)。粉~。烟~。甚嚣~上。望~莫及。②佛家、道家指人间。例如红~。~世。 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染
拼音 rǎn 部首 木 总笔画 9①把东西放在颜料里使着色。例如~料。~色。~坊。~缸。印~。②感受疾病或沾上坏习惯或接触到什么。例如~病。感~。传~。沾~。一尘不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