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:小洞。
有空子就钻。比喻利用一切机会去活动。
出处:清・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第35回:“况且上海办捐的人,钻头觅缝,无孔不入,设或耽搁下来,被人家弄了进去,岂不是悔之不及。”
用法:紧缩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贬义。
例子:帝国主义对其殖民地的经济掠夺是无孔不入的。
正音:“不”,读作“bù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。
辨形:“入”,不能写作“人”。
歇后语: 1. 钻头觅缝 —— 无孔不入
2. 莲藕炒粉条 —— 无孔不入
3. 蝎虎子上墙 —— 无孔不入
谜语: 1. 钻空子 (谜底:无孔不入)
2. 见缝插针 (谜底:无孔不入)
3. 专访仲尼子孙家 (谜底:无孔不入)
任何空隙没有不钻进去的。原本是无所不通达的意思。※语或出清・李鉴堂《俗语考原・无孔不入》。后用“无孔不入”讥讽人善于钻营。
【典源】
※清・李鉴堂《俗语考原・无孔不入》
水银泻地,无孔不入。苏东坡自言其无所不达也。今俗以喻人之善钻营者。
【典故】
“无孔不入”就是任何空隙没有不钻进去的,在清朝李鉴堂《俗语考原》记载了苏东坡曾自喻如:“水银泻地,无孔不入。”以说明他无所不通达。要了解这个比喻,得从水银的性质了解起。水银这种物质,表面张力很大,比水的表面张力大七倍,一杯水倒在地上时会趋向成一滩水的状态,相反水银却会趋向形成水银滴,而且一遇孔隙便滚动而入,所以说“无孔不入”。这句话也可以写成“水银泻地,无窍不入”,例如:清代方苞编了《正嘉四书文》一书,在卷四中收录了归有光的文章,其中论述到《中庸》的“喜怒哀乐之未发”,就说他读了宋人“五子书”,融洽贯串,拿起笔写下心得,有如“水银泻地,无窍不入”。后来“无孔不入”自行独立成一句成语,原本是无所不通达的意思,后转用以讥讽人善于钻营,有机会就钻。
【书证】
- 01.清・李鉴堂《俗语考原・无孔不入》:“水银泻地,无孔不入。苏东坡自言其无所不达也。今俗以喻人之善钻营者。”(源)
- 02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三五回:“何孝先生怕过了几天,有人打岔,事情不成功,况且上海办捐的人,钻头觅缝,无孔不入,设或耽搁下来,被人家弄了去,岂不是悔之不及。”
【用法】
㈠
语义任何空隙没有不钻进去的。
类别用在“无所不达”的表述上。
①商场上的谣言无孔不入,你可要小心分辨。
②犯罪集团无孔不入,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觉。
③平时应该多洗手,才能预防无孔不入的病菌。
④金光党行骗的手法无孔不入,民众们应当格外小心。
⑤无孔不入的广告邮件,每天都会塞满我的电子信箱。
⑥毒品走私的手法可说是无孔不入,往往让警方伤透脑筋。
⑦他搜寻情报的工夫,几乎已到无孔不入的地步,真让人钦佩。
㈡
语义比喻善于钻营。贬义。
类别用在“不择手段”的表述上。
①有些做生意的人都是见洞就钻,无孔不入,否则怎会挣来偌大的财富?
②这个人的品格低劣,但是钻营的工夫却是第一流的,几乎无孔不入,这一点咱们就做不到,所以对他的成就没有什么好羡慕的。
-
无
拼音 wú 部首 一 总笔画 4◎没有,与“有”相对;不。例如~辜。~偿。~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~度。~端(无缘无故)。~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~非(只,不过)。~动于衷。~所适从。 -
孔
拼音 kǒng 部首 子 总笔画 4①小洞,窟窿。例如~穴。~眼。~洞。~方兄(指钱,因旧时的铜钱有方形的孔,恢谐含鄙意)。②很。例如~急。~武有力。③量词,用于窑洞。例如一~土窑。④姓。 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入
拼音 rù 部首 入 总笔画 2①进,由外到内。例如进~。~梦。②适合,恰好合适。例如~选。~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