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文无加点的解释
wén jiā diǎn

文无加点

wén wú jiā diǎn

ㄨㄣˊ ㄨˊ ㄐㄧㄚ ㄉㄧㄢˇ

文無加點

文不加点

文无加点的意思

见“文不加点”。

出处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文苑传・祢衡》:“衡揽笔而作,文无加点,辞采甚丽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宾语;指作文一气呵成。

例子《南史·傅縡传》:“时陈文帝使颜晃赐阳杂物,阳托縡启谢,词理周治,文无加点。”

文无加点的详细解释

即“文不加点”。见“文不加点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文不加点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古人书写时,如遇错字,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,表示删去。所以“文不加点”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,不加以涂改,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,可以下笔成章,如东汉的祢衡写〈鹦鹉赋〉时就“文不加点”。祢衡恃才傲物,不为曹操所容,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。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,有人献上鹦鹉,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。祢衡答应了,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,下笔如飞,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,很快地便将〈鹦鹉赋〉完成了。后来“文不加点”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、下笔成章,通篇无所涂改。后来“文不加点”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援笔立成,不需涂改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后汉书・卷八○・文苑列传下・祢衡》:“衡(览)〔揽〕笔而作,文无加点,辞采甚丽。”
  • 02.《南史・卷六九・傅縡列传》:“时陈文帝使颜晃赐玚杂物,玚托縡启谢,词理周洽,文无加点。”
“文无加点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wén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。例如灿若~锦。②刺画花纹。例如~身。③记录语言的符号。例如~字。~盲。以~害辞。④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。例如~凭。~艺。~体。~典。~苑。~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~采( ① 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⑤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。例如~化。~物。⑥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例如天~。水~。⑦旧时指礼节仪式。例如虚~。繁~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⑧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。例如~质彬彬。⑨温和。例如~火。~静。~雅。⑩指非军事的。例如~职。~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⑪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。例如~言。~白间杂。⑫专指社会科学。例如~科。⑬掩饰。例如~过饰非。⑭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。例如一~不名。⑮姓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4
    ◎没有,与“有”相对;不。例如~辜。~偿。~从(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)。~度。~端(无缘无故)。~方(不得法,与“有方”相对)。~非(只,不过)。~动于衷。~所适从。
  • 拼音 jiā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增多。例如增~。追~。~倍。~封。②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。例如~注解。~冕。③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。例如~法。④施以某种动作。例如~以。不~考虑。⑤使程度增高。例如~工。~强。~剧。⑥超过。例如~人一等(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)。⑦姓。
  • 拼音 diǎn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细小的痕迹或物体。例如~滴。斑~。~子(➊液体的小滴,如“水~~”;➋小的痕迹,如“油~~”;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,如“鼓~~”;➍主意,办法,如“请大家出~~”;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,如“话没有说到~~上”)。②几何学上指没有长、宽、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;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。③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(。),称“小数点”,如“231。4”。④量词,用于小的或少的。例如两三~雨。几~泪水。⑤一定的位置或限度。例如地~。起~。极~。居民~。⑥项,部分,方面。例如优~。要~。特~。⑦汉字笔形之一(丶)例如~画。三~水。⑧加上点子,引申为修饰。例如标~。评~。~缀。画龙~睛。⑨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。例如~种。~射(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)。~眼药。⑩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。例如~头。~穴。⑪引火。例如~火(亦喻挑起是非,制造事端)。⑫查对。例如~数。~名。~卯(旧时称官衙、军伍卯时开始办公、操练,官员查点人数)。⑬指定,选派。例如~菜。~将( jiàng )。听众~播。⑭指示,启发。例如指~。~拨。⑮计时的单位。例如更~(分为五更,一更又分五点)。三更三~。钟~。⑯污。例如~污。~辱(使受污辱)。⑰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,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。例如~心(“心”读轻声)。~补(吃少量的食品解饿。“补”读轻声)。⑱同“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