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文不加点的解释
wén jiā diǎn

文不加点

wén bù jiā diǎn

ㄨㄣˊ ㄅㄨˋ ㄐㄧㄚ ㄉㄧㄢˇ

文不加點

一挥而就 一气呵成 下笔成章

文不加点的意思

点:涂上一点,表示删去。
文章一气呵成,无须修改。形容文思敏捷,写作技巧纯熟。

出处汉・张衡《文士传》:“据令赋一物然后坐,纯应声便成,文不加点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
例子援笔一挥,文不加点(明・洪楩《清平山堂话本 夔关姚卞吊诸葛》)

谜语(谜底:文不加点)

文不加点的详细解释

形容文思敏捷、下笔成章,通篇无所涂改。#语出汉・祢衡〈鹦鹉赋〉。

【典源】

#汉・祢衡〈鹦鹉赋〉(据《文选・卷一三・赋・鸟兽上》引)[1]

时黄祖太子射宾客大会,有献鹦鹉者,举酒于衡前曰:“祢处士,今日无用娱宾,窃以此鸟自远而至,明慧聪善,羽族之可贵,愿先生为之赋,使四坐咸共荣观,不亦可乎?”[2]因为[3],笔不停[4],文不加[5]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张衡《文士传》、《南史・卷三九・刘孺列传》。

[2]衡:祢衡,字正平,东汉平原人,生卒年不详。有辩才,善属文,气刚傲,尝骂曹操,后为黄祖所杀。

[3]赋:吟咏、写作。

[4]缀:组合字句篇章。

[5]点:古人写文章,如果字写错了,就在字旁用笔加一黑点,表示不要。所以点是点除,即删改的意思。

参考

■汉・张衡《文士传》(据《初学记・卷一七・聪敏》引)

吴郡张纯,少有令名,尝谒镇南将军朱据,据令赋一物然后坐。纯应声便成,文不加点

■《南史・卷三九・刘孺列传》

孺少好文章,性又敏速,尝在御坐为〈李赋〉,受诏便成,文不加点。梁武帝甚称赏之。后侍宴寿光殿,诏群臣赋诗。时孺与张率并醉,未及成。帝取孺手板题戏之曰:“张率东南美,刘孺洛阳才,揽笔便应就,何事久迟回。”其见亲爱如此。

【典故】

古人书写时,如遇错字,就在写错的地方涂一点墨,表示删去。所以“文不加点”就表示文章一挥而就,不加以涂改,用来形容文人的才思敏捷,可以下笔成章,如东汉的祢衡写〈鹦鹉赋〉时就“文不加点”。祢衡恃才傲物,不为曹操所容,因此曹操将他送到黄祖那边。有一次黄祖的儿子黄射大宴宾客,有人献上鹦鹉,黄射请祢衡即席为这只珍禽作一篇赋。祢衡答应了,他并在赋中形容自己写这篇赋时,下笔如飞,没有任何的错字和修改,很快地便将〈鹦鹉赋〉完成了。后来“文不加点”这句成语被用来形容文思敏捷、下笔成章,通篇无所涂改。后来“文不加点”就用来形容人的才思敏捷,援笔立成,不需涂改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祢衡〈鹦鹉赋〉:“笔不停缀,文不加点。”(源)
  • 02.《晋书・卷八九・忠义列传・嵇绍》:“时弘农王粹以贵公子尚主,馆宇甚盛,图庄周于室,广集朝士,使含为之赞。含援笔为吊文,文不加点。”
  • 03.五代汉・王定保《唐摭言・卷一三・敏捷》:“开元中,李翰林应诏草〈白莲花开序〉及〈宫词〉十首。时方大醉,中贵人以冷水沃之稍醒,白于御前索笔一挥,文不加点。”
  • 04.《三国演义》第七一回:“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。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,文不加点,一挥而就,立石墓侧,时人奇之。”
  • 05.明・杨珽《龙膏记》第一○出:“老爷昨日请他即席挥毫,文不加点,老爷说,在座之人无出其右。”
  • 06.《喻世明言・卷一五・史弘肇龙虎君臣会》:“这洪内翰令左右取文房四宝来,诸妓女供侍于面前,对众官乘兴,一时文不加点,扫一只词,唤做〈虞美人〉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文思敏捷、下笔成章,通篇无所涂改。

类别用在“出手成章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即景生情,文不加点地写了好几首诗。

多年的记者生涯,成就了他文不加点的写作功夫。

外甥小小年纪,写起文章来却能文不加点,一气呵成。

他思索片刻,便拿起笔来,文不加点地完成了一篇精采的社论。

想要能够文不加点,下笔有神,除了天资之外,还必须不断地勤练。

写文章要能文不加点,一气呵成的,一定是具有相当文字修养的人。

由于父母都是作家,耳濡目染之下,他也极具文才,能援笔成章,文不加点

他一拿到作文试题,立刻奋笔疾书,文不加点,片刻间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大篇。

他似乎天生就是要吃作家这行饭,写起文章来文不加点,轻而易举,真是教人佩服。

“文不加点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wén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。例如灿若~锦。②刺画花纹。例如~身。③记录语言的符号。例如~字。~盲。以~害辞。④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。例如~凭。~艺。~体。~典。~苑。~献(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)。~采( ① 文辞、文艺方面的才华;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)。⑤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。例如~化。~物。⑥自然界的某些现象。例如天~。水~。⑦旧时指礼节仪式。例如虚~。繁~缛节(过多的礼节仪式)。⑧文华辞采,与“质”、“情”相对。例如~质彬彬。⑨温和。例如~火。~静。~雅。⑩指非军事的。例如~职。~治武功(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)。⑪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。例如~言。~白间杂。⑫专指社会科学。例如~科。⑬掩饰。例如~过饰非。⑭量词,指旧时小铜钱。例如一~不名。⑮姓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jiā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增多。例如增~。追~。~倍。~封。②把本来没有的添上去。例如~注解。~冕。③把几个数合起来的算法。例如~法。④施以某种动作。例如~以。不~考虑。⑤使程度增高。例如~工。~强。~剧。⑥超过。例如~人一等(形容学问才能超过常人)。⑦姓。
  • 拼音 diǎn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细小的痕迹或物体。例如~滴。斑~。~子(➊液体的小滴,如“水~~”;➋小的痕迹,如“油~~”;➌打击乐器演奏时的节拍,如“鼓~~”;➍主意,办法,如“请大家出~~”;➎最能说明问题的关键地方,如“话没有说到~~上”)。②几何学上指没有长、宽、厚而只有位置的几何图形;两条线相交处或线段的两端。③数学上表示小数部分开始的符号(。),称“小数点”,如“231。4”。④量词,用于小的或少的。例如两三~雨。几~泪水。⑤一定的位置或限度。例如地~。起~。极~。居民~。⑥项,部分,方面。例如优~。要~。特~。⑦汉字笔形之一(丶)例如~画。三~水。⑧加上点子,引申为修饰。例如标~。评~。~缀。画龙~睛。⑨使一点一滴地落下或发出。例如~种。~射(自动武器有间歇的射击)。~眼药。⑩一落一起或一触即离的动作。例如~头。~穴。⑪引火。例如~火(亦喻挑起是非,制造事端)。⑫查对。例如~数。~名。~卯(旧时称官衙、军伍卯时开始办公、操练,官员查点人数)。⑬指定,选派。例如~菜。~将( jiàng )。听众~播。⑭指示,启发。例如指~。~拨。⑮计时的单位。例如更~(分为五更,一更又分五点)。三更三~。钟~。⑯污。例如~污。~辱(使受污辱)。⑰指正餐以外的暂时充饥,亦指糕饼一类的食物。例如~心(“心”读轻声)。~补(吃少量的食品解饿。“补”读轻声)。⑱同“踮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