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三缄其口的解释
sān jiān kǒu

三缄其口

sān jiān qí kǒu

ㄙㄢ ㄐㄧㄢ ㄑㄧˊ ㄎㄡˇ

三緘其口

守口如瓶 沉默是金 缄口不言 默不做声 默默无言

口若悬河 夸夸其谈

三缄其口的意思

嘴上贴了三次封条。形容言语非常谨慎;或不开口。缄:封;闭。

出处汉・刘向《说苍・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,右陛之侧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:‘古之慎言人也。’”
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、宾语;用于对事保密程度。

例子危行言逊,祸免生肘;金人示诫,三缄其口(清・陈忱《水浒后传》第十三回)

正音“缄”,读作“jiān”,不能读作“xián”。

辨形“缄”,不能写作“钳”。

故事 春秋时期,孔子到周朝的首都去参观周王的祖庙,祖庙在当时是很神圣的地方,一般参观者必须保持沉默。孔子看到庙堂大殿右边的台阶前有一个铜人,铜人的嘴上封了三道封条,在背上还刻着字:“这是古时说话最小心谨慎的人。”

三缄其口的详细解释

嘴巴加了三道封条。形容说话谨慎或不说话。#语出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卷一○・敬慎》。

【典源】

#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卷一○・敬慎》[1]

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。右[2]之前,有[3]焉,三[4]其口,而[5]其背曰:“古之慎言人也。戒之哉!戒之哉!无多言,多言多败;无多事,多事多患。安乐必戒,无行所悔。……”孔子顾谓弟子曰:“记之!此言虽鄙,而中事情。诗曰:『战战兢兢,如临深渊,如履薄冰。』行身如此,岂以口遇祸哉!”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《太公金匮》。

[2]陛:台阶、阶梯。

[3]金人:金属铸成的人像。

[4]缄:音jiān,闭。

[5]铭:刻镂。

参考

《太公金匮》(据《意林》卷一引)

武王问:“五帝之戒,可得闻乎?”太公曰:“黄帝云『予在民上,摇摇恐夕不至朝,故金人三缄其口,慎言语也。』尧居民上,振振如临深渊;舜居民上,兢兢如履薄冰;禹居民上,栗栗如恐不满;汤居民上,翼翼惧不敢息。”

另可参考:《孔子家语・卷三・观周》

【典故】

根据西汉刘向所写的《说苑》中记载,孔子曾经前往周朝首都,参观周王的祖庙。在祖庙右边的台阶前,立了一个铜像,他的嘴被重重封住,背上刻了一段文字:“这是古时候说话最谨慎的人。要谨慎啊!谨慎啊!不要多话,话一多,失误也必定多起来。”孔子就反身告诫弟子说:“这个铜像就是在告诫人们,平日谨言慎行,不要多话,就不会招来无妄的口舌之灾。”另外在《孔子家语》和《太公金匮》也记录了这件事。后来“三缄其口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形容说话谨慎或不说话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汉・刘向《说苑・卷一○・敬慎》:“孔子之周,观于太庙。右陛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『古之慎言人也。』”(源)
  • 02.《孔子家语・卷三・观周》:“孔子观周,遂入太祖后稷之庙,庙堂右阶之前,有金人焉,三缄其口,而铭其背曰:『古之慎言人也。』”
  • 03.《北齐书・卷三七・魏收列传》:“周庙之人,三缄其口。漏卮在前,欹器留后。俾诸来裔,传之坐右。”
  • 04.《意林》卷一引《太公金匮》:“予在民上,摇摇恐夕不至朝,故金人三缄其口,慎言语也。”
  • 05.宋・尤袤《全唐诗话・卷一・姚崇》:“钦之伊何?三命而走;谨之伊何?三缄其口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说话谨慎或不说话。

类别用在“闭口不语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无论怎么问,他就是三缄其口,不愿透露任何讯息。

在这种高压统治下,莫怪大家对许多事都三缄其口

我对这件事情完全不了解,只好三缄其口,不好插嘴。

这种夫妻间的事,旁人没有插嘴的必要,最好三缄其口

孔子说知之为知之,不知为不知,对于不了解的事,我们最好三缄其口

“三缄其口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sān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数名,二加一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叁”代)例如~维空间。~部曲。~国(中国朝代名)。②表示多次或多数。例如~思而行。~缄其口。
  • 拼音 jiān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捆东西的绳索。②书信。例如~素。~扎。③封,闭。例如~口。~制(封锁)。~封。~密。~默。
  • 拼音 qí,jī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第三人物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它(它们)”;“他(她)的”、“他们(她们)的”、“它(们)的”例如各得~所。莫名~妙。三缄~口。独行~是。自食~果。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个”、“那些”例如~他。~余。~次。文如~人。名副~实。言过~实。③那里面的。例如~中。只知~一,不知~二。④连词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:“~如是,熟能御之?”⑤助词,表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劝勉:“~如土石何?”⑥词尾,在副词后。例如极~快乐。大概~。
  • 拼音 kǒu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人和动物吃东西和发声的器官(亦称“嘴”)例如~腔。~才。~齿。~若悬河。②容器通外面的地方。例如瓶子~。③出入通过的地方。例如门~。港~。④特指中国长城的某些关口(多用作地名)例如古北~。喜峰~。⑤破裂的地方。例如~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