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声或名义和实际相符。
出处: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》第六卷:“身后赠谥曰‘恭’曰‘毅’,洵名副其实矣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而况教育能不能名副其实,还是个不能便下断语的问题。(叶圣陶《桥上》)
歇后语: 1. 诸葛亮当军师 —— 名副其实
2. 寇准抱块清官匾 —— 名副其实
谜语: 寇准抱块清官匾 (谜底:名副其实)
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。#语本《后汉书・卷七○・郑孔荀列传・孔融》。△“名不虚传”
【典源】
#《后汉书・卷七○・郑孔荀列传・孔融》[1]
操故书激厉融曰:“盖闻唐虞之朝,有克让之臣,故麟凤来而颂声作也。……昔廉、蔺小国之臣,犹能相下;寇、贾仓卒武夫,屈节崇好;光武不问伯升之怨;齐侯不疑射钩之虏。夫立大操者,岂累细故哉!往闻二君有执法之平,以为小介,当收旧好;而怨毒渐积,志相危害,闻之怃然,中夜而起。昔国家东迁,[2]盛叹[3]名实相副,综达经学,出于[4],又明[5],鸿豫亦称文举奇逸博闻,诚怪今者与始相违。孤与文举既非旧好,又于鸿豫亦无恩纪,然愿人之相美,不乐人之相伤,是以区区思协欢好。又知二君群小所搆,孤为人臣,进不能风化海内,退不能建德和人,然抚养战士,杀身为国,破浮华交会之徒,计有余矣。”
[1]典故或见于晋・鱼豢《魏略》。
[2]文举:孔融(公元153—208),字文举,东汉曲阜人,孔子二十世孙。有俊才,为建安七子之一,拜大中大夫,后为曹操所杀。
[3]鸿豫:郗(chī)虑,字鸿豫,东汉高平人,生卒年不详。少受学于郑玄,官至御史大夫。与孔融相处不睦,曹操曾以书和解之。后操对融嫌忌益深,郗虑上奏构成其罪,融与其妻儿均被诛。
[4]郑玄:公元127∼200,字康成,东汉高密人。为经学大家,笺注《诗经》、《周礼》、《仪礼》、《礼记》等书,为汉学家所尊。
[5]《司马法》:战国时,齐威王命诸臣集古代兵法而成的兵书。
晋・鱼豢《魏略》(据《三国志・卷一一・魏书・袁张凉国田王邴管传・王修》裴松之注引)
太祖甚然之,乃与修书曰:“君澡身浴德,流声本州,忠能成绩,为世美谈,名实相副,过人甚远。孤以心知君,至深至熟,非徒耳目而已也。察观先贤之论,多以盐铁之利,足赡军国之用。昔孤初立司金之官,念非屈君,余无可者。……”
【典故】
“名副其实”原作“名实相副”。据《后汉书・卷七○・郑孔荀列传・孔融》载,东汉末建安年间,曹操东征西讨,战功彪炳,权势极大,但恃才傲物的孔融却对他多所非议,常常针对时政上书给曹操,一点也不客气。日子久了,曹操对他也有点不满,然因孔融在外的名声崇高,只得隐忍下来。郗(chī)虑为附和曹操,便上奏请免孔融的官职,二人于是有了心结,彼此互相仇恨。而在此时,曹操写了一封信给孔融,要化解他和郗虑之间的怨仇。说他们本来交情很好,结果因为一点小事而互相陷害,实在是不值得。以前两人互相欣赏,惺惺相惜,怎么会变成现在这样呢?希望他们能重修旧好。曹操信中提到,孔融曾盛赞郗虑的学识,说他的学问是“名实相副”,和传闻中的一样好,绝不虚假。后来“名副其实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指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范祖禹《唐鉴・卷九・玄宗下・天宝八年》:“故夫孝子慈孙之欲显其亲,莫若使名副其实而不浮,则天下心服之矣。”
- 02.《歧路灯》第九○回:“就是那礼部门口有名的,也要名副其实。”
- 03.清・陈康祺《郎潜纪闻初笔・卷六・冷庙龙王》:“身后赠谥曰『恭』、曰『毅』,洵名副其实矣。”
- 04.《清史稿・卷三九九・吕贤基列传》:“贤基品行端正,居官忠直,名副其实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名声或名称与实际相符合。
类别用在“名实相符”的表述上。
①他热心公益,乐于助人,真是名副其实的大善人。
②他让蜜蜂爬满他的身上,真是名副其实的“蜂人”。
③鹿港真是名副其实的文化古镇,到处都是著名的古迹。
④美国拉斯维加处处是赌场,叫“赌城”,真是名副其实。
⑤他一天到晚都喝得醉醺醺的,真是名副其实的“醉人”。
⑥他口齿清晰,得到演讲比赛第一名,真是名副其实,众望所归。
⑦他是个名副其实的守财奴,这样富有,却还要苛扣佣人的工钱。
⑧你现在已是模范生,就要名副其实地成为全校同学的学习模范。
⑨这陡坡是名副其实的“好汉坡”,每个人都爬得战战兢兢,气喘吁吁。
-
名
拼音 míng 部首 夕 总笔画 6①人或事物的称谓。例如~字。~氏。~姓。~义。~分( fèn )。~堂。~落孙山。~存实亡。②起名字:“秦氏有好女,自~为罗敷”。③做某事时用来作依据的称号。例如这些人以“办学”为~,行骗钱之实。④叫出,说出。例如不可~状。⑤声誉。例如~誉。~声。~优(a.出名的,优良的;b.名伶)。~噪一时。~过其实。⑥有声誉的,大家都知道的。例如~人。~士。~师。~将( jiàng )。~医。~著。~流。~言。~胜。~剧。⑦占有。例如不~一文。⑧量词,用于人。例如三~工人。 -
副
拼音 fù,pì 部首 刂 总笔画 11①第二位的,辅助的,区别于“正”、“主”例如~职。~手。~官。~使。②附带的,次要的。例如~业。~品。~食。~刊。~歌。~产品。~作用。③相配,相称( chèn )例如名实相~。其实难~。④量词(a。一组或一套,如“一~手套”,“全~武装”;b。指态度,如“一~笑脸”)。 -
其
拼音 qí,jī 部首 八 总笔画 8①第三人物代词,相当于“他(她)”、“他们(她们)”、“它(它们)”;“他(她)的”、“他们(她们)的”、“它(们)的”例如各得~所。莫名~妙。三缄~口。独行~是。自食~果。②指示代词,相当于“那”、“那个”、“那些”例如~他。~余。~次。文如~人。名副~实。言过~实。③那里面的。例如~中。只知~一,不知~二。④连词,相当于“如果”、“假使”:“~如是,熟能御之?”⑤助词,表示揣测、反诘、命令、劝勉:“~如土石何?”⑥词尾,在副词后。例如极~快乐。大概~。 -
实
拼音 shí 部首 宀 总笔画 8①充满。例如~心。充~。虚~。②符合客观情况,真,真诚。例如~话。~惠。~际(真实情况)。~践(实行;履行)。~体。~情。~施。~数。~事求是。名~相符。③植物结的果。例如果~。开花结~。④富足。例如殷~。富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