指事情要靠人去做的;在一定的条件下;事情能否做成要看人的主观努力如何。
出处: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:“事在人为耳,彼朽骨者何知。”
用法:主谓式;作分句;用于劝诫人。
例子:俗语说事在人为,只要你勤奋努力,一定能有所作为。
正音:“为”,读作“wéi”,不能读作“wèi”。
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努力。语本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阴谋外传》。
【典源】
汉・赵晔《吴越春秋・勾践阴谋外传》
于是,范蠡复进善射者陈音。音,楚人也。越王请音而问曰:“孤闻子善射,道何所生?”……音曰:“夫射之道,从分望敌,合以参连。弩有斗石,矢有轻重,石取一两,其数乃平,远近高下,求之铢分。道要在斯,无有遗言。”越王曰:“善。尽子之道,愿子悉以教吾国人。”音曰:“道出于天,事在于人,人之所习,无有不[1]。”于是,乃使陈音教士习射于北郊之外。三月,军士皆能用弓弩之巧。陈音死,越王伤之,葬于国西,号其葬所曰陈音山。
[1]神:稀奇、玄妙、不平凡的。
【典故】
春秋时越王句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回国后任用文种、范蠡为相,卧薪尝胆,立志复仇,一雪亡国的耻辱。范蠡替他找来一位擅长射箭的楚国人,名叫陈音。越王听完陈音解说关于射箭的道理后很满意,希望陈音能把这番道理传授给越国士兵。陈音回答说:“道理是天生的,不是人人能懂的;但事情的成功与否却决定于人。只要用心学习,没有学不好的。”后来“事在人为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努力。
【书证】
- 01.明・朱之瑜《朱舜水集・卷八・书简五・与野传书四四首之二五》:“答策甚佳,可胜健羡。事事皆在人为,特患不肯用功耳。”
- 02.《东周列国志》第六九回:“事在人为耳,彼朽骨者何知?”
- 03.《缀白裘・初集・卷二・永团圆・逼离》:“从今宽却心头胀,事在人为必克臧。”
- 04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二回:“这些钱都是面子上的,受了也不罪过。还有那不在面子上的,只要事在人为,却是一言难尽。”
- 05.《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》第九九回:“现在的世界随便甚么事,都是事在人为的了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事情的成功与否决定于人的努力。
类别用在“努力即成”的表述上。
①既然知道事在人为,我们岂可坐以待毙?
②事在人为,想要成功就看你肯不肯努力。
③事在人为,只要肯努力,一定会有所成就的。
④只要肯努力,一定能克服命运的障碍,毕竟事在人为啊!
⑤虽然困难重重,但事在人为,我们一定能够一一加以克服。
⑥他从一个小工人,变成一个实业家,证明了事在人为的道理果然不假。
⑦李先生虽然经商失败,但他相信事在人为,经过一年的努力,果然开创了更大的事业。
-
事
拼音 shì 部首 一 总笔画 8①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。例如~情。~件。~业。②变故。例如~故(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伤等)。~端。③职业。例如谋~(指找职业)。④关系和责任。例如你走吧,没你的~了。⑤办法。例如光着急也不是~儿,还得另找出路。⑥做,治。例如不~生产。无所~事。⑦服侍。例如~父母。 -
在
拼音 zài 部首 土 总笔画 6①存,居。例如存~。健~。青春长~。②存留于某地点。例如~家。~职。~位。③关于某方面,指出着重点。例如~于(a.指出事物的本质所在,或指出事物以什么为内容;b.决定于)。~乎。事~人为。④表示动作的进行。例如他~种地。⑤介词,表示事情的时间、地点、情形、范围等。例如~逃。~望。~握。~理。~朝( cháo )。~野。~世。⑥和“所”连用,表示强调。例如~所不辞。无所不~。 -
人
拼音 rén 部首 人 总笔画 2①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。例如~类。②别人,他人:“~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~热诚。③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。例如丢~,文如其~。 -
为
拼音 wéi,wèi 部首 丶 总笔画 4①做,行,做事。例如~人。~时。~难。不~己甚(不做得太过分)。②当做,认做。例如以~。认~。习以~常。③变成。例如成~。④是。例如十两~一斤。⑤治理,处理。例如~政。⑥被。例如~天下笑。⑦表示强调。例如大~恼火。⑧助词,表示反诘或感叹。例如敌未灭,何以家~?⑨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