息事宁人的意思
息:平息;宁:安定。
指调解纠纷;使事情平息下来;使人们平安相处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章帝纪》:“其令有司,罪非殊死且勿案验,及吏人条书相告,不得听受,冀以息事宁人,敬奉天气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我承认我是抱着“息事宁人”的苦衷来接受它的。(闻一多《四杰》)
正音:“事”,读作“shì”,不能读作“sì”;“宁”,读作“níng”,不能读作“nìng”。
辨形:“事”,不能写作“是”。
谜语: 防患未然安全操作 (谜底:息事宁人)
息事宁人的详细解释
宁,通“宁”。“息事宁人”即“息事宁人”。见“息事宁人”条。
【典故】
此处所列为“息事宁人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汉章帝(公元56∼88),名烜,明帝第五子,素好儒术,建初四年(公元79)召诸儒在白虎观讲论五经异同,令班固等据以作成《白虎通义》;又诏曹褒定汉礼一百五十篇。政事按光武、明帝遗规,安定社会,发展生产。史家将他与明帝媲美,两朝合称“明章之治”。章帝为人宽厚,一改明帝苛察,禁用钻凿之类的酷刑。章帝曾下诏,命令所有的官员,如果人民不是犯了死罪,就不需要查验其罪,如果是官吏之间互相告发,一律不得受理,为政以不得生事扰民为重点。后来“息事宁人”演变为成语,用来指平息纷争,以使彼此相安。
【书证】
- 01.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卷二三・滦阳续录五》:“畏鬼者常人之情也,谬答以畏,可息事宁人。”
“息事宁人”单字拆分
-
息
拼音 xī 部首 心 总笔画 10①呼吸时进出的气。例如鼻~。喘~。叹~。窒~。瞬~万变。②停止,歇。例如休~。歇~。~怒。~兵。~事宁人。~止。平~。偃旗~鼓。③繁殖,滋生。例如休养生~。滋~。④音信。例如消~。信~。⑤儿女。例如子~。⑥利钱。例如~率( lǜ )。利~。月~。 -
事
拼音 shì 部首 一 总笔画 8①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和活动。例如~情。~件。~业。②变故。例如~故(出于某种原因而发生的不幸事情,如工作中的死伤等)。~端。③职业。例如谋~(指找职业)。④关系和责任。例如你走吧,没你的~了。⑤办法。例如光着急也不是~儿,还得另找出路。⑥做,治。例如不~生产。无所~事。⑦服侍。例如~父母。 -
宁
拼音 níng,nìng,zhù 部首 宀 总笔画 5①平安,安定。例如~静。~谧。息事~人。②旧时已嫁的女子或在外子女回家省视父母。例如~亲。归~。③中国江苏省南京市的别称。沪~铁路④姓。 -
人
拼音 rén 部首 人 总笔画 2①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、并能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动物。例如~类。②别人,他人:“~为刀俎,我为鱼肉”。待~热诚。③人的品质、性情、名誉。例如丢~,文如其~。
常用导航
按组合查询
按结构查询
按分类查询
最新成语