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势不可遏的解释
shì è

势不可遏

shì bù kě è

ㄕˋ ㄅㄨˋ ㄎㄜˇ ㄟˋ

勢不可遏

势不可挡

势不可遏的意思

犹势不可当。

出处唐・裴铏《传奇・韦自东》:“自东不顾,仗剑奋衣而往,势不可遏。”
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来势迅猛。

例子鲁迅《坟·写在后面》:“后来白话渐渐通行了,势不可遏,有些人便一转而引为自己之功,美其名曰‘新文化运动’。”

势不可遏的详细解释

情势难以遏止。见“势不可当”条。

【典故】

此处所列为“势不可当”之典故说明,提供参考。据《晋书・卷六七・郗鉴列传》载,永嘉之乱后,晋室南迁,定都建康。但天下仍是纷乱的局面,各地都有贼寇造反,甚至想要取帝位而代之。当时王含、钱凤进逼京师,朝廷百官莫不忧心忡忡。大部分的人都认为,王含、钱凤军力虽多,京师地小兵弱,难以久守,应乘敌人军力尚未集结前,由皇帝率军亲征。郗鉴却独排众议,认为:“王含、钱凤人多势众,且来势汹汹,朝中军力无法阻挡,只可以智取,不可以力敌。而且王含军纪不严明,所到之处极尽搜刮,早已失去民心,只要能善用情势,必能克敌致胜。所以只要我方坚固自守,必有更多的忠义之士加入剿灭贼寇的阵容,让晋军更有胜算。如果今日与对方硬拚,我军力弱而敌方强,若是遭对方击败,就算有伍员之类的忠义之士愿意相助,也无济于事了。”于是晋明帝听从郗鉴的建议,暂时按兵不动。原文中的“势不可当”,就用来比喻来势迅速、猛烈,无法抵挡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太平广记・卷三五六・韦自东》引《传奇》:“自东不顾,仗剑奋衣而往,势不可遏。”
  • 02.《清朝野史大观・清朝史料・卷上・木果木之败》:“适有持铜匜沃水者,误落于地,惊曰:『追者至矣。』群起东走,势不可遏,其丧胆也若此。”
“势不可遏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shì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权力,威力。例如~力。权~。~利。~均力敌。②表现出来的情况,样子。例如姿~。气~。山~。局~。虚张声~。守~。~必。~能。~不可挡。因~利导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kě,kè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允许。例如许~。认~。宁~。②能够。例如~见。~能。~以。不~思议。③值得,认为。例如~怜。~悲。~亲。~观。~贵。~歌~泣。④适合。例如~身。~口。~体。⑤尽,满。例如~劲儿干。⑥大约。例如年~二十。“潭中鱼~百许头”。⑦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⑧表示强调。例如他~好了。⑨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。例如都这么说,~谁见过呢?⑩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。例如这件事他~同意?⑪姓。
  • 拼音 è 部首总笔画 12
    ①阻止。例如~止。~制。~抑。怒不可~。②古同“害”:“无~尔躬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