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入不敷出的解释
chū

入不敷出

rù bù fū chū

ㄖㄨˋ ㄅㄨˋ ㄈㄨ ㄔㄨ

寅吃卯粮 捉襟见肘

绰绰有余

入不敷出的意思

敷:足够;出:支出。
收入的不够开支的。

出处清・曹雪芹《红楼梦》第107回:“但是家计萧条,入不敷出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贬义,形容经济困难。

例子他家人口太多,收入少,常常入不敷出

正音“敷”,读作“fū”,不能读作“fù”。

辨形“敷”,不能写作“付”。

歇后语 1. 吃瓜籽上厕所 —— 入不敷出
2. 坐马桶嗑瓜子 —— 入不敷出

谜语 坐马桶嗑瓜子 (谜底:入不敷出)

故事 贾府被抄家后,贾赦、贾珍被流放,原来与贾府走得近的人纷纷回避。皇上念贾妃的旧情,封贾政世袭旧职,有些人又回到贾政的身边。但此时的贾府家计萧条,入不敷出,一天不如一天。薛府也被薛蟠弄得接近家破人亡。

入不敷出的详细解释

敷,足够。收入不够支出。※语或出清・朱彝尊《竹垞诗话・卷下・臣士下・倪嘉庆》。△“寅吃卯粮”

【典源】

※清・朱彝尊[1]《竹垞诗话・卷下・臣士下・倪嘉庆》

[2][3]之才,[4]戊辰,在枢部上言,国计入不敷出,[5]缺至二百三十余万,何以支持?其言[6]假令思陵此时听公之言,绸缪区画,则后此虽有水旱寇贼,尚可缓于危亡,而惜乎不见纳也。既而兵科给事中刘徽疏请裁驿递,有旨裁十之三,省邮传银六十万。公独昌言曰:“驿递之设,贫民不能自食者赖之,裁之太过,将铤而走险,此盗生之源也。”俄而李自成果以驿卒被裁,走入高迎祥队中,后遂以亡明,朝野咸服公计虑之远云。

注解

[1]朱彝尊:公元1629∼1709,字锡鬯,号竹垞,清浙江秀水人。精于诗文及金石考证之学,诗与王士祯并称南北两大宗,又工古文,好为词。著有《曝书亭全集》。

[2]倪公:指倪嘉庆,字笃之。明朝人,应天府江宁人,生卒年不详。天启二年进士,授户部主事,官至户科给事中。崇祯时,尝谏裁驿递之议,帝不纳。后李自成以驿卒被裁,入高迎祥部。朝论遂谓嘉庆有远见。明亡,为僧,名函潜,又名大然,字笑峰。

[3]治赋:管理赋税。

[4]崇祯:明朝思宗的年号(公元1628—1644)。

[5]岁额:国家年度收支的总额。

[6]了若指掌:比喻对事情了解得非常清楚。见“了如指掌”。

【典故】

入不敷出”,指收入不够支出。出现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清朱彝尊的《竹垞诗话・卷下・臣士下・倪嘉庆》中,在明朝崇祯年间,边患纷扰,流贼频仍,战事纷起十余年。加上北方大旱,百姓无以为生,当然也就无力纳税,国家的支出多于收入,岁额缺至二百三十余万,国库渐渐空虚。倪嘉庆是管理赋税的长才,他针对财政空虚的问题,对崇祯皇帝提出非常切要的建言,无奈不被接受,后竟导致明亡。朱彝尊认为,如果当时崇祯皇帝能够采纳倪嘉庆的建言,也许明朝就能延缓灭亡的命运,实在是非常可惜。后来“入不敷出”可能就是出自此处,用来指收入不够支出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清・朱彝尊《竹垞诗话・卷下・臣士下・倪嘉庆》:“倪公治赋之才,崇祯戊辰,在枢部上言,国计入不敷出,岁额缺至二百三十余万,何以支持?其言了若指掌。”(源)
  • 02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三三回:“这个当儿,正是我家一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儿。何况我家又本是个入不敷出的底子。”
  • 03.清・郑观应《盛世危言・卷三・廉俸》:“无如俗尚奢靡,物价腾踊,京外各官之廉俸入不敷出。”
  • 04.《清史稿・卷一二五・食货志六》:“此后再有隐匿,甚或巧立名目,谬称入不敷出,则典守之官,不能辞咎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收入不够支出。

类别用在“经济拮据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开源节流是避免入不敷出的最好方法。

由于连年征战,国家的财政已经入不敷出

他成天游手好闲,花钱如流水,难怪会入不敷出

接连几件庞大的开销,让家里的经济状况入不敷出

老王的收入微薄,又要养活一家五口,实在是入不敷出

这家公司受到市场不景气影响,已经陷入入不敷出的地步。

妈妈向来精打细算,所以家里从来不曾发生入不敷出的情形。

尽管小明的收入甚丰,但是经常挥霍无度,所以还是入不敷出

他没有正确的理财观念,一有钱时便随便乱花,结果弄得入不敷出

如果想要解决入不敷出的问题,就要作好财务的管理,当省则省,当用则用。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入不敷出”及“寅吃卯粮”都有收入不足的意思。

异义“入不敷出”侧重收支无法平衡;“寅吃卯粮”侧重已动用未来收入。

形音敷,音。足够。不可写作“付”。

例句
入不敷出寅吃卯粮例句
老王的收入微薄,又要养活一家五口,实在是入不敷出
她花钱毫无节制,经常寅吃卯粮,连老本都快要花光了。
“入不敷出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2
    ①进,由外到内。例如进~。~梦。②适合,恰好合适。例如~选。~耳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5
    ①布置,铺开,摆开。例如~设。~陈(铺陈,详细叙述)。~衍(a.叙述并发挥,亦作“敷演”;b.做事不够负责或待人不恳切,只做表面上的应付;c.勉强维持)。②涂上,搽上。例如~药。~粉。③足够。例如入不~出。④古同“肤”,表面的。
  • 拼音 chū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从里面到外面。例如~访。初~茅庐。~笼。②往外拿,支付。例如~力。~钱。~谋画策。入不敷~。③离开。例如~发。~轨。~嫁。④产生,生长。例如~产。~品。~人才。⑤发生。例如~事。⑥显露。例如~现。~名。⑦超过。例如~色。~类拔萃(超出同类之上)。⑧来到。例如~席。~勤。⑨引文、典故来源于某处。例如~处( chù )。语~《孟子》。⑩显得量多。例如这米~饭。⑪放在动词后,表示趋向或效果。例如提~问题。⑫传( chuán )奇中的一回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