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指人从出生到死亡。后形容冒生命危险;不顾个人安危。也作“出死入生”。
出处:先秦・李耳《老子》第50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(途)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,用于赞扬人英勇无畏。
例子:这一层,不烦圣虑,他们是出生入死的老兄弟,何况国家如此,不至于还闹义气。(高阳《清宫外史》上册)
辨形:“生”,不能写作“声”。
辨析:“出生入死”和“赴汤蹈火”;都表示“不避艰险;奋不顾身的精神”。但“出生入死”偏重在冒随时死去的危险;一般用来表示不顾个人生命危险的经历。在程度上重于“赴汤蹈火”;“赴汤蹈火”偏重在不畏艰险;一般用表示决心和心愿。
歇后语: 1. 躲鬼躲进城隍庙 —— 出生入死
2. 鬼门关止步 —— 出生入死
谜语: 1. 虎穴 (谜底:出生入死)
2. 溺婴 (谜底:出生入死)
3. 地狱之门 (谜底:出生入死)
故事: 春秋时期,哲学家老子认为人出现世上就是生,进入坟墓就是死。人有七情六欲这13项,可以养生,也可以致死,将出生入死归并为这13项。他反对统治者放纵自己的七情六欲,那样就会走向死亡,所以他主张要保护身体,避免危险,控制七情六欲。
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。语出《老子》第五○章。后用“出生入死”比喻冒险犯难,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△“赴汤蹈火”
【典源】
《老子》第五○章
出生入死。[1]十有三,[2]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十有三。夫何故?以其生生之厚。
[1]生之徒:长寿的人。
[2]死之徒:短寿、夭折的人。
【典故】
“出生入死”一语见于《老子》,《韩非子・解老》对此语的诠释为:“人始于生而卒于死,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,出生入死。”也就是说,人的生命始于生而终于死,“生”就叫作“出”,“死”就叫作“入”,所以人的一生就是“出生入死”。老子在观察自然与人事后,归纳出“道”是所有事物运行的规律,而这个“道”便是自然。自然是本性使然,效法自然规律,便可以保身、治国。所以,人类的最高修养,莫过于依道而动,反本归真,一切的人为造作都是多余的,对养身反而有害。所以他说:就人的生命来看,能长寿的十个里有三个,短命的十个里也有三个,本来可以长寿但却自寻死路的,十个里也有三个。为何如此呢?那是因为养之太过,对自己的供养太丰厚啊!总之,生命的过程就是“出生入死”,本是一种自然的规律,依循自然的规律去运作,不设过多的供养,如此便是长寿之道了。至于“出生入死”语义之转变,所见的较早文献是晋代潘岳的〈秋兴赋〉。此文是潘岳借秋景抒写他周旋于官场的无奈,和无法归乡的愁思,其中有一句“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”,是嘲讽自己看到安乐处,就忘了官场的处处危机,所以才会这样不顾生死的在此留连忘返。后来“出生入死”就被用来比喻冒险犯难,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老子》第五○章:“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人之生,动之死地,十有三。”(源)
- 02.《韩非子・解老》:“人始于生而卒于死,始之谓出,卒之谓入,故曰,出生入死。”
- 03.晋・潘岳〈秋兴赋〉:“彼知安而忘危兮,故出生而入死。”
- 04.《宋史・卷四四○・文苑列传・柳开》:“今契丹未灭,愿陛下赐臣步骑数千,任以河北用兵之地,必能出生入死,为陛下复幽蓟,虽身没战场,臣之愿也。”
- 05.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三回:“骑都尉杨奉大怒,谓宋果曰:『吾等出生入死,身冒矢石,功反不及女巫耶?』”
【用法】
㈠
语义人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。
类别用在“从生到死”的表述上。
①修养到家的人,自然出生入死无不自得。
②出生入死是生命的自然历程,应予以坦然面对。
㈡
语义比喻冒险犯难,随时有丧失生命的危险。
类别用在“不畏艰险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些老友都是当年在战场,一起出生入死的好伙伴。
②他们俩曾是一起出生入死的患难兄弟,当然成为莫逆之交。
③在商场也是要出生入死的,一个决策错误可能弄垮一家公司。
④为了抢在第一时间救人,他几次出生入死地进出火场救出被困居民。
⑤凭著他的机智和勇敢,在八二三砲战中,出生入死地完成了军情传递任务。
-
出
拼音 chū 部首 凵 总笔画 5①从里面到外面。例如~访。初~茅庐。~笼。②往外拿,支付。例如~力。~钱。~谋画策。入不敷~。③离开。例如~发。~轨。~嫁。④产生,生长。例如~产。~品。~人才。⑤发生。例如~事。⑥显露。例如~现。~名。⑦超过。例如~色。~类拔萃(超出同类之上)。⑧来到。例如~席。~勤。⑨引文、典故来源于某处。例如~处( chù )。语~《孟子》。⑩显得量多。例如这米~饭。⑪放在动词后,表示趋向或效果。例如提~问题。⑫传( chuán )奇中的一回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。 -
生
拼音 shēng 部首 生 总笔画 5①一切可以发育的物体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了最初的体积和重量,并能发展长大。例如诞~。滋~。~长。②造出。例如~产。③活的,有活力的。例如~存。~命。~物。~机。出~入死。舍~取义。④有生命的东西的简称。例如众~。丧~。卫~。⑤生活,维持生活的。例如~计。~意。⑥整个生活阶段。例如一~。平~。今~。⑦发出,起动。例如~病。~气。~效。~花之笔。谈笑风~。⑧使燃料燃烧起来。例如~火。⑨植物果实不成熟。例如~瓜。⑩未经烧煮或未烧煮熟的。例如~饭。~水。⑪不熟悉的,不常见的。例如~疏。~客。~字。陌~。⑫不熟练的。例如~手。⑬未经炼制的。~铁。⑭硬。例如态度~硬。~吞活剥。⑮甚,深。例如~怕。~疼。⑯正在学习的人。例如学~。门~。⑰有学问或有专业知识的人。例如儒~。医~。⑱传统戏剧里扮演男子的角色。例如小~。老~。武~。⑲词尾。例如好~休养。⑳姓。 -
入
拼音 rù 部首 入 总笔画 2①进,由外到内。例如进~。~梦。②适合,恰好合适。例如~选。~耳。 -
死
拼音 sǐ 部首 歹 总笔画 6①丧失生命,与“生”、“活”相对。例如~亡。~讯。~刑。~囚。~棋。~地。生离~别。~有余辜。②不顾生命。例如~志(牺牲生命的决心)。~士(敢死的武士)。~战。③固执,坚持到底。例如~心塌地。~卖力气。④无知觉。例如睡得~。⑤不活动,不灵活。例如~结。~理。~板。⑥不通达。例如~胡同。~路一条。⑦过时,失去作用。例如~文字。⑧极,甚。例如乐~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