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牢不可破的解释
láo

牢不可破

láo bù kě pò

ㄌㄠˊ ㄅㄨˋ ㄎㄜˇ ㄆㄛˋ

坚不可摧 稳如泰山

一触即溃 溃不成军

牢不可破的意思

牢:坚固。
非常坚固;不可摧毁。

出处唐・韩愈《平淮西碑》:“大官臆决唱声,万口和附,并为一谈,牢不可破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
例子我们的团结和友谊是牢不可破的。

正音“不”,读作“bù”,不能读作“bú”;“破”,读作“pò”,不能读作“pè”。

辨析见“坚不可摧”、“颠扑不破”。

谜语 1. 越狱失败 (谜底:牢不可破)
2. 楚人说盾 (谜底:牢不可破)

故事 东晋时期,北方前秦王苻坚发动入侵东晋的战争,晋朝大将朱序奉命镇守襄阳,前秦军将襄阳围得水泄不通。朱序的母亲韩氏登上城楼察看地形,组织妇女另造一座城内新城,它非常坚固,牢不可破。苻坚对新城无可奈何。

牢不可破的详细解释

牢固而无法破坏动摇。形容事情或观念已经固定,难以改变。语出唐・韩愈〈平淮西碑〉。

【典源】

唐・韩愈〈平淮西碑〉(据《全唐文及拾遗・卷五六一》引)

九年,蔡将死,蔡人立其子 [1]以请。不许,遂烧舞阳,犯叶、襄城,以动东都,放兵四劫。皇帝历问于朝,一二臣外皆曰:「蔡帅之 [2],于今五十年,传 [3],其树本坚, [4],不与他等。因抚而有,顺且无事。」大官臆决唱声,万口和附,并为一谈,牢不可破

注解

[1]元济:吴元济(公元783-817),沧州(今河北沧州)人。蔡州刺史吴少阳之子,为唐代后期藩镇。

[2]不庭授:不接受朝廷任命。

[3]三姓四将:李忠臣、陈奇、吴少诚分别担任过淮西节度使,因此称“三姓”。“四将”则是指李忠臣、李希烈、吴少诚及吴少阳。

[4]兵利卒顽:武器精良,士兵顽强。

【典故】

唐代在安史之乱后,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日渐严重。不论是在军事民政和用人理财等方面,这些节度使都能自主行事,甚至父死子继,号称为“留后”,而不必等待朝廷下令。朝廷往往无力讨伐,而只能姑息了事。这种情况直到唐宪宗继位后有了转变,对藩镇势力采取了抑制的策略。宪宗元和九年(公元814),蔡州刺史吴少阳死,他的儿子元济秘密办理丧礼,对外称说他的父亲只是生病,但实际是假托父亲之名上表,请求继承官位,统掌兵务。后来元济更加跋扈,带兵屠杀,焚烧舞阳及叶县,并且攻占鲁山、襄城,造成汝州、许州及阳翟人四处逃难,藏身于山谷荆棘之间,关东因此大为惊恐。直到元和十二年(公元817),命宰相裴度带兵亲讨,吴元济被生擒后,淮西(今河南省东南部)叛乱才终于平定。宪宗为了嘉勉裴度功绩,于是命韩愈写下〈平淮西碑〉。文章里提到,针对淮西叛党,除了武元衡、裴度等一、二位臣子外,高官们则多认为蔡州之兵顽强且武器精良,难以冒犯,故不主张正面交战。没想到这个论点竟得到当时绝大多数人的赞同,而难以被改变。后来原文中的“牢不可破”被摘出,成为一句成语,用来形容事情或观念已经固定,难以改变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唐・韩愈〈平淮西碑〉:“大官臆决唱声,万口和附,并为一谈,牢不可破。”(源)
  • 02.唐・皮日休〈论白居易荐徐凝屈张祜〉:“凡言之浮靡艳丽者,谓之元白体。二子规规攘臂解辩,而习俗既深,牢不可破,非二子之心也。”
  • 03.宋・陈亮〈马燧〉:“魏据河北,蔽捍诸镇,唇齿相固,牢不可破。”
  • 04.《明史・卷一八一・列传・刘健》:“忧在于民生国计,则若罔闻知;事涉于近幸贵戚,则牢不可破。”
  • 05.明・徐弘祖《徐霞客游记・卷五上・滇游日记二》:“诸彝种之苦于土司糜烂,真是痛心疾首。第势为所压,生死惟命耳,非真有恋主思旧之心,牢不可破也。”
  • 06.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八回:“闵老原无定见,只一择富之念,牢不可破。”
  • 07.清・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・卷一五・姑妄听之一》:“奴辈生受豢养恩,互结朋党,蒙蔽主人,久而枝蔓牵缠,根深蒂固,成牢不可破之局。”
  • 08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四回:“因五河人有个牢不可破的见识:总说但凡是个举人、进士,就和知州、知县是一个人,不管甚么情都可以进去说,知州、知县就不能不依。”
  • 09.《镜花缘》第五一回:“我只当多打几板,自然把旧性改了,那知他至死不变。据此看来:原来世间强盗这股骄傲习气,竟是牢不可破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事情或观念已经固定,难以改变。

例句

他们俩友谊牢不可破,任谁都无法撼动。

多年前他创造的世界纪录,至今仍牢不可破

在现代社会里,许多传统观念已不再那么牢不可破了。

现今社会型态虽然改变,但除夕围炉的习俗依旧牢不可破

这个国家仍存在著牢不可破的阶级制度,想要改变真是难如登天。

“牢不可破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láo 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养牲畜的圈( juàn )例如虎~。亡羊补~(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)。~笼。②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。例如太~(古代帝王、诸侯祭祀社稷时,牛、羊、豕三牲全备之称)。少~(诸侯宗庙,用羊、豕之称)。③监禁犯人的地方。例如监~。坐~。④结实,坚固,固定。例如~固。~稳(❶稳妥可靠;❷物体稳定,不摇晃)。~记。~不可破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kě,kè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允许。例如许~。认~。宁~。②能够。例如~见。~能。~以。不~思议。③值得,认为。例如~怜。~悲。~亲。~观。~贵。~歌~泣。④适合。例如~身。~口。~体。⑤尽,满。例如~劲儿干。⑥大约。例如年~二十。“潭中鱼~百许头”。⑦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⑧表示强调。例如他~好了。⑨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。例如都这么说,~谁见过呢?⑩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。例如这件事他~同意?⑪姓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
    ①碎,不完整。例如碗打~。~灭。~旧。~败。~落。~陋。~颜(转为笑容)。~绽(衣服裂开,指事情或说话的漏洞或矛盾)。牢不可~。②分裂。例如~裂。~读(同一个字形因意义不同而有两个以上读音,把习惯上通常的读音之外的读音,称“破读”)。~土。③使损坏。例如~坏。~损。④超出。例如~例。~格。⑤花费,耗费。例如~费。~财。~产。⑥打败,打垮。例如~阵。~门。攻~。⑦揭穿。例如~案。~译。~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