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魂不附体的解释
hún

魂不附体

hún bù fù tǐ

ㄏㄨㄣˊ ㄅㄨˋ ㄈㄨˋ ㄊㄧˇ

魂不附體

丧魂失魄 六神无主 魂飞魄散

无动于衷 神态自若

魂不附体的意思

魂:灵魂;魂魄。
迷信的人认为人魂魄一离体;就失去知觉;无法行动。形容受到极大的惊吓;恐惧万分。有时也形容受到极大的诱惑;不能自主。

出处元・乔吉《金钱记》第一折:“一个好女子也,生得十分大有颜色,使小生魂不附体。”

用法主谓式;作谓语、状语、补语;形容受刺激而失去常态。

例子承惊觉,不见诏书,魂不附体,手脚慌乱。(明・罗贯中《三国演义》第二十回)

正音“附”,读作“fù”,不能读作“fǔ”。

辨形“魂”,不能写作“魄”。

辨析魂不附体”和“魂飞魄散”;都有“魂魄离体”的意思;都常形容惊恐万状。不同在于:①“魂不附体”可用来强调不能自主;“魂飞魄散”可用来强调不知如何是好。②“魂不附体”还能形容受到极大刺激;神经、行动失常;“魂飞魄散”不能。

谜语 落魄 (谜底:魂不附体)

魂不附体的详细解释

魂魄脱离肉体。语本《南史・卷三二・徐嗣伯列传》。后用“魂不附体”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△“魂飞魄散”

【典源】

《南史・卷三二・徐嗣伯列传》

常有妪人患滞冷,积年不差。嗣伯为诊之曰:“此尸注也,当取死人枕煮服之乃愈。”于是往古冢中取枕,枕已一边腐缺,服之即差。后秣陵人张景,年十五,腹胀面黄,众医不能疗,以问嗣伯。嗣伯曰:“此石蚘耳,极难疗。当取死人枕煮之。”依语煮枕,以汤投之,得大利,并蚘虫头坚如石,五升,病即差。后沈僧翼患眼痛,又多见鬼物,以问嗣伯。嗣伯曰:“邪气入肝,可觅死人枕煮服之。竟,可埋枕于故处。”如其言又愈。王晏问之曰:“三病不同,而皆用死人枕而俱差,何也?”答曰:“[1]者,鬼气伏而未起,故令人[2]。得死人枕投之,魂气飞越,不得复附体,故尸注可[3]石蚘者久蚘也,医疗既僻,蚘虫转坚,世间药不能遣,所以须鬼物驱之然后可散,故令煮死人枕也。夫邪气入肝,故使眼痛而见魍魉,应须邪物以钩之,故用死人枕也。气因枕去,故令埋于冢间也。”

注解

[1]尸注:病名,症状为腹痛胀急,不得喘息,上攻心胸,旁攻两胁,或垒块涌起。

[2]沉滞:积闷而不流畅。

[3]差:音chài,通“瘥”,病愈。

【典故】

古人相信活人的身上有精气,即是灵魂,死时才会离开人的身体。有时候人因为受到极大的刺激,变得极为慌乱,或是失去知觉,就好像魂魄暂时离开了身体,这时人们就用“魂不附体”来形容这种情形。在所引典源中,提到有位妇人久病不愈,徐嗣伯诊断之后,研判这是一种叫做“尸注”的病,用死人的枕头煮水服用就可以痊愈。后来王晏知道这件事,就问徐嗣伯原因。徐嗣伯回答︰“尸注这种病是因为被鬼气缠身,用死人枕煮药服用,鬼气就会散去,不会再附于人的身上。”这里的“魂气”是指外来的鬼气,而非指人自身的魂魄。后来“魂不附体”这句成语就由这里演变而出,而“魂”却转移为人自己的魂魄。自己的魂魄不附在自己身上,极度惊吓所致。因此,“魂不附体”就用以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京本通俗小说・西山一窟鬼》:“风过处看时,也不见了酒保,也不见有酒店:两人立在墓堆子上,吓得两个魂不附体。”
  • 02.《三国演义》第八回:“不多时,侍从将一红盘,托张温头入献,百官魂不附体。”
  • 03.明・杨柔胜《玉环记》第三二出:“我小子但听见一声炮响,唬得魂不附体,怎生上得马。”
  • 04.《喻世明言・卷一八・杨八老越国奇遇》:“传说倭寇一路放火杀人,官军不能禁御,声息至近,唬得八老魂不附体。”
  • 05.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一一:“陆氏看罢,吓得冷汗直流,魂不附体,心中懊悔不及。”
  • 06.《野叟曝言》第四四回:“说时便迟,那时却快,齐向素臣等身上,张牙舞爪、鼓翅舒箝,趁著那沙威火焰,泼风也似的直罨过来。众人魂不附体、走投无路。”
  • 07.《儒林外史》第四三回:“那苗酋吓得魂不附体,忙调两百苗兵,带了标枪,前去抵敌。”
  • 08.《醒世姻缘传》第六二回:“谁知郎氏见了乌大王,吓得魂不附体;见了高相公,就如阎王降小鬼一样。”
  • 09.《镜花缘》第四三回:“适值林氏走来,听见此事,见了丈夫包裹,又见江氏惊慌样子,只吓的魂不附体,知道其中凶多吉少,不觉放声恸哭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形容惊吓过度而心不能自主。

类别用在“惊惧恐慌”、“心神不定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突然发生地震,天摇地动的,每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

小明最胆小了,常被树的影子吓得魂不附体

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,经常魂不附体地坐著发呆。

看见他那魂不附体的样子,家人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。

他自从经商失败后,就经常在家附近魂不附体地四处闲逛。

一个彪形大汉居然被一只小老鼠吓得魂不附体,连喊救命,岂不可笑?

经过这件事的打击后,原来是生龙活虎的他,现在却一副魂不附体的样子,判若两人。

【辨识】

同义“魂不附体”及“魂飞魄散”都有受到极度刺激的意思。

异义“魂不附体”侧重于心智失常的状态;“魂飞魄散”侧重于有如死亡的感觉。

例句
魂不附体魂飞魄散例句
这个打击让他完全崩溃了,经常魂不附体地坐著发呆。
车子差一点坠入深谷,吓得大家魂飞魄散,有如鬼门关前走一遭。
“魂不附体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hún 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迷信的人指附在人体上主宰人,又可离开肉体而独立存在的实体。例如~灵。鬼~。~不附体。②指精神或情绪。例如~飞魄散(形容极度惊恐)。~不守舍。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另外加上,随带着。例如~体。~件。~带(a.另外有所补充的;b.非主要的)。~庸。~会(a.把不相关连的事勉强拉到一起,如“牵强~~”;b.组织文章、布局谋篇、命意修辞等创作活动,如“精思~~,十年乃成”)。~赘悬疣。②同意,赞同。例如随声~和。~议。③捎带:“一男~书至”。④靠近。例如~近。~耳低言。⑤依从。例如依~。归~。趋炎~势。
  • 拼音 tǐ,tī 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人、动物的全身。例如身~。~重。~温。~质。~征(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)。~能。~貌。~魄(体格和精力)。~育。~无完肤。②身体的一部分。例如四~。五~投地。③事物的本身或全部。例如物~。主~。群~。④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。例如固~。液~。~积。⑤文章或书法的样式、风格。例如~裁(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,可分为诗歌,散文,小说,戏剧等)。文~(文章的体裁,如“骚~”、“骈~”、“旧~诗”)。字~。⑥事物的格局、规矩。例如~系。~制。⑦亲身经验、领悟。例如~知(亲自查知)。~味。身~力行( xíng )。⑧设身处地为人着想。例如~谅。~贴。~恤。⑨与“用”相对。“体”与“用”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,指“本体”和“作用”。一般认为“体”是最根本的、内在的;“用”是“体”的外在表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