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大海里捞一根针。形容很难找到。
出处: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第20卷:“一面点起民壮,分头追捕,多应是海底捞针,那寻一个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宾语;形容很难找到。
例子:一面点起民壮,分头追捕,多应是海底捞针,那寻一个?(明・凌濛初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十)
在大海中寻找一根细小的针。比喻东西很难找到或事情很难做到。※#语或本元・吴昌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第二折。△“水中捞月”
【典源】
※#元・吴昌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第二折[1]
不恋恁身穿著细绫锦,好佳配甚不思寻。更何须白璧间黄金,才郎又㗳女貌寝。我如今忧愁自举谁替恁,俊儿夫似海内寻针,姻缘事在[2]临,无缘分怎的消恁?直[3]到如今。
[1]典故或见于明・朱权《荆钗记》第三四出。
[2]天数:天所决定的气数。
[3]耽阁:耽误、延迟。同“耽搁”。
明・朱权《荆钗记》第三四出(据《六十种曲》引)
此生休想同衾枕,要相逢除非是东海捞针。如今兀自不思省,不投下佳音回讣音。
【典故】
针是十分细小的东西,要在浩潮大海中寻找一根针谈何容易,所以用“海底捞针”来比喻东西难找或事情很难做到。这个成语的用法在元曲中可见,例如吴昌龄的《二郎收猪八戒》杂剧。吴昌龄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,生平不详,撰有《西天取经》、《东坡梦》、《张天师》等杂剧共十二种。在《二郎收猪八戒》中,描述了二郎神收服猪八戒的故事。在《西游记》中,猪八戒与孙悟空、沙悟净同为唐三藏的弟子,护送唐三藏前往天竺取经。相传猪八戒本是天庭的天蓬元帅,因触犯天条,被贬入凡间,不慎投胎为猪,但仍有神通。猪八戒天性贪食好色,曾化身男子前往高家庄提亲,后被视破,遭到收伏。因为猪八戒什么都不怕,只怕二郎神的哮天犬,故吴昌龄以此传说作为题材,写了这出杂剧。在曲词中,吴昌龄描写闺女待嫁,但姻缘天定不能强求,苦无对象只好蹉跎青春的幽怨心情,用“海内寻针”来形容如意郎君难以寻觅。这里的“海内寻针”意同“海底捞针”,另外明代朱权的《荆钗记》也用了“东海捞针”,意思也是一样的。如果要追探更早的典源线索,唐代道世所编的《法苑珠林・卷二三・惭愧篇・引证部》中,也有类似的用法:“一针投海中,求之尚可得。一失人身命,难得过于是。”意即在大海中投一根针,或许还找得到,但一个人失去了生命,却不可能再救回来,借以形容生命的宝贵。可以参考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○:“一面点起民壮,分头追捕,多应是海底捞针,那寻一个?”
- 02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一回:“书办摇著头说道:『太老爷要拿这个人,只怕比海底捞针还难。』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东西很难找到或事情很难做到。
类别用在“极为困难”的表述上。
①既然没有其他线索,就只好请你在这堆资料中海底捞针吧!
②这是人命关天的案子,即使海底捞针,我也要把凶手逮捕归案。
③这些文件堆得这么乱,想要找到那封信可要像海底捞针一样了。
④如果不知道他的地址,要在台北市找他,可真像海底捞针一样困难。
⑤最好是有其他线索,否则单凭儿时照片要找到人,那就像海底捞针般困难。
【辨识】
同义“海底捞针”及“水中捞月”都有目标难以达成的意思。
异义“海底捞针”侧重于目标虽难达成,但犹有可能;“水中捞月”侧重于目标是不实在的,根本没有希望达成。
海底捞针 | 水中捞月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✅ | ❌ | 这些文件堆得这么乱,想要找到那封信可要像海底捞针一样了。 |
❌ | ✅ | 这些问题早已无解,你硬要找出答案,岂非在水中捞月! |
-
海
拼音 hǎi 部首 氵 总笔画 10①靠近大陆,比洋小的水域。例如~洋。~域。~拔。~疆。~内。~岸。~誓山盟。五湖四~。②用于湖泊名称。例如青~。中南~。③容量大的器皿,巨大的。例如~碗。~涵(敬辞,称对方大度包容)。夸下~口。④喻数量多的人、事物像海的。例如人山人~。火~。⑤漫无目标地。例如~骂。~找。⑥古代指从外国来的。例如~棠。⑦特指中国上海。例如~派。⑧姓。 -
底
拼音 dǐ,de 部首 广 总笔画 8①最下面的部分。例如~层。~座。~下(➊下面;➋以后)。海~。~肥。②末了。例如年~。月~。到~。③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。例如刨根问~。~蕴。~稿。~版。④图案的基层。例如白~蓝花的瓶子。⑤何,什么。例如~事伤感。⑥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 -
捞
拼音 lāo 部首 扌 总笔画 10①从水或其它液体里面取东西。例如~取。打~。大海~针。②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。例如~一把。~好处。 -
针
拼音 zhēn 部首 钅 总笔画 7①缝织衣物引线用的一种细长的工具。例如~线。②细长像针的东西。例如时~。③用针扎治病。例如~灸。④注射用的器具和药物。例如~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