井底下的青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。比喻见识短浅的人。
出处:战国・庄子《庄子・秋水》:“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,拘于虚也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。
例子:井底之蛙,所见不大;萤火之光,其亮不远。(明・许仲琳《封神演义》第二十五回)
正音:“蛙”,读作“wā”,不能读作“wá”。
辨形:蛙,右部是“圭”,不是“籣”。
辨析:“井底之蛙”和“坐井观天”;都含有“眼界狭隘;见识短浅”的意思。但“井底之蛙”比喻眼界狭小的人;“坐井观天”比喻眼界狭小;所见的不多。
歇后语: 井底的癞蛤蟆 —— 井底之蛙
谜语: 最没见识的人 (谜底:井底之蛙)
故事: 很久以前,一只生活在废井里从没有跳出井来的青蛙,有吃有喝,觉得很满足。一天他好奇问路过的海龟天有多大。海龟告诉他天是如何如何广阔,青蛙不能理解海龟所描述的,总认为天只不过井口那么大。
住在井底的青蛙。比喻见识浅薄的人。语本《庄子・秋水》。△“一孔之见”、“一隅之见”
【典源】
《庄子・秋水》
秋水时至,百川灌河。泾流之大,两涘渚崖之间,不辩牛马。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,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。顺流而东行,至于北海,东面而视,不见水端,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,望洋向若而叹曰:“野语有之曰,『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』,我之谓也。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,始吾弗信;今我睹子之难穷也,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,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。”北海若曰:“井[1](蛙)不可以语于海者,[2]也;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,笃于时也;[3]不可以语于道者,[4]也。今尔出于崖涘,观于大海,乃知尔丑,尔将可与语大理矣。天下之水,莫大于海,万川归之,不知何时止而不盈;尾闾泄之,不知何时已而不虚;春秋不变,水旱不知。此其过江河之流,不可为量数。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,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,吾在[于〕天地之间,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,方存乎见少,又奚以自多!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,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?计中国之在海内,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?号物之数谓之万,人处一焉;人卒九州,谷食之所生,舟车之所通,人处一焉;此其比万物也,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?五帝之所连,三王之所争,仁人之所忧,任士之所劳,尽此矣。伯夷辞之以为名,仲尼语之以为博,此其自多也,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?”
[1]鼃:音wā,同“蛙”。
[2]拘于虚:受到居住地方的限制。虚,指空间而言。
[3]曲士:鄙陋之人。曲,音qū。
[4]束于教:受到本身所学的束缚。
【典故】
庄子是战国时的思想家,他所生活的时代,百姓饱受战火之苦,个人的生命在战争中就像蝼蚁般的脆弱,朝不保夕。庄子自觉无法改变现实环境的残酷无情,转而思考个人如何在动荡的世间安身立命。他用了许多天马行空,富于想像力的寓言,生动贴切的表达了他的中心思想。在〈秋水〉中,庄子生动地描述了河伯和北海的对话。秋天的时候,黄河河水高涨,河面宽广到甚至无法从这岸分辨对岸的牛马。河伯对此沾沾自喜,以为天下没有比黄河更壮观的景象了。但当河伯顺流东下,来到了北海,看到了一片没有边际的汪洋,比起自己居住的黄河不知大上了多少倍时,就对自己之前的无知和自傲感到惭愧不已。北海便对河伯说道:“没有办法跟住在井底的青蛙谈论海洋之大,这是因为受到所住环境的限制;无法跟夏天的虫子谈论冬天的冰霜,这是因为受到生存时间的限制;而无法跟鄙陋之人谈论真理之道,也是因为受限于他们的教育背景。人受到现实环境的限制是何等大啊!今日你看到了大海,才发现黄河的渺小,然而这看似没有际涯的海洋,在浩瀚无穷的天地之间,跟大仓库里的一粒米又有什么分别呢?”后来后来“井底之蛙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见识浅薄的人。
【书证】
- 01.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三回:“汝乃井底之蛙,安知玄奥乎!”
- 02.《封神演义》第二五回:“侯虎奏曰︰『姬昌何能!姜尚何物!井底之蛙,所见不大;萤火之光,其亮不远。名为相周,犹寒蝉之抱枯杨,不久俱尽。』”
- 03.《隋唐演义》第一四回:“叔宝在左班中观看,暗暗点头:『我是井底之蛙,不知天地之大,枉在山东自负。』”
- 04.《红楼梦》第四九回:“可知我井底之蛙,成日家只说现在的这几个人是有一无二的,谁知不必远寻,就是本地风光,一个赛似一个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见识浅薄的人。
类别用在“见识浅陋”的表述上。
①像他这种井底之蛙,还自以为是,真是可悲!
②人家说自卑的人容易夸大,井底之蛙亦乎如此。
③我都听不懂他们谈论的内容,颇有井底之蛙的感慨。
④我这乡下人像只井底之蛙,设想不周之处还请多包涵。
⑤真抱歉!我是井底之蛙,从来没听过什么叫“随身碟”。
⑥我们应该到各地去走走,好增广见闻,免得成为井底之蛙。
⑦电视让我们不会成为井底之蛙,而做到秀才不出门,能知天下事。
⑧他就像井底之蛙一样,自以为是的提出一些观点,硬要别人接受。
⑨凡是妄自尊大的人,都有点像井底之蛙,见解虽弱,却自以为是。
⑩大师对这些井底之蛙的见解不屑置喙,那些呶呶不休的人还沾沾自喜得很。
-
井
拼音 jǐng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人工挖成的能取出水的深洞。水~。临渴掘~。②形状像井的。例如天~。油~。③整齐,有秩序。例如~然。~~有条。④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⑤姓。 -
底
拼音 dǐ,de 部首 广 总笔画 8①最下面的部分。例如~层。~座。~下(➊下面;➋以后)。海~。~肥。②末了。例如年~。月~。到~。③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。例如刨根问~。~蕴。~稿。~版。④图案的基层。例如白~蓝花的瓶子。⑤何,什么。例如~事伤感。⑥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 -
之
拼音 zhī 部首 丶 总笔画 3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例如赤子~心。②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例如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④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例如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⑤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⑥虚用,无所指。例如久而久~。⑦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 -
蛙
拼音 wā 部首 虫 总笔画 12◎两栖动物的一科,无尾,后肢长,前肢短,趾有蹼,善于跳跃和泅水。种类很多。例如青~(俗称“田鸡”)。牛~。~泳。~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