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釜底抽薪的解释
chōu xīn

釜底抽薪

fǔ dǐ chōu xīn

ㄈㄨˇ ㄉㄧˇ ㄔㄡ ㄒㄧㄣ

抽薪止沸 拔本塞源 斩草除根

扬汤止沸 抱薪救火 火上浇油

釜底抽薪的意思

釜:锅。
薪:柴。
在锅底下抽出柴火。比喻从根上解决问题。也指暗中进行破坏。

出处汉・董卓《上何进书》:“臣闻扬汤止沸,莫若去薪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比喻做事非常彻底。

例子如今有个道理,是“釜底抽薪”之法,只消央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,众人递个拦词便歇了。(清・吴敬梓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)

正音“抽”,读作“chōu”,不能读作“zhóu”。

辨形“釜”,不能写作“斧”;“薪”,不能写作“新”。

谜语 水开了就关火 (谜底:釜底抽薪)

故事 北朝东魏大将侯景起兵反叛朝廷被打败,就跑到南朝梁武帝萧衍那里求救,萧衍发兵给他,他进攻东魏失败。东魏魏收给萧衍写了《为侯景判移梁朝文》,劝萧衍对侯景这种人只能“抽薪止沸,剪草除根。”萧衍不听,侯景后来又背叛梁朝。

釜底抽薪的详细解释

釜,锅子。薪,柴火。“釜底抽薪”指从锅底抽掉柴火。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※#语或本《吕氏春秋・季春纪・尽数》。后亦用“釜底抽薪”比喻从源头断绝。△“扬汤止沸”

【典源】

※#《吕氏春秋・季春纪・尽数》[1]

今世上卜筮祷祠,故疾病愈来,譬之若射者,射而不中,反修于招,何益于中?夫以[2]止沸,沸愈不止,去其火则止矣。故巫医毒药,逐除治之・故古之人贱之也,为其末也。

注解

[1]典故或见于《汉书・卷五一・贾邹枚路传・枚乘》。

[2]汤:热水、开水。

参考

《汉书・卷五一・贾邹枚路传・枚乘》

人性有畏其景而恶其迹者,却背而走,迹愈多,景愈疾,不知就阴而止,景灭迹绝。欲人勿闻,莫若勿言;欲人勿知,莫若勿为。欲汤之凔,一人炊之,百人扬之,无益也,不如绝薪止火而已。不绝之于彼,而救之于此,譬犹抱薪而救火也。养由基,楚之善射者也,去杨叶百步,百发百中。杨叶之大,加百中焉,可谓善射矣。然其所止,乃百步之内耳,比于臣乘,未知操弓持矢也。

【典故】

《吕氏春秋》是战国时代秦相吕不韦,召集门下食客完成的集体著作。共二十六卷,分十二纪、八览、六论,有汉高诱注。其内容综合九流百家,畅论天地人物,多主儒术,而参以道家、墨家之言,取材博赅,颇有功于古代史料的保存。亦称为《吕览》。在〈季春纪・尽数〉中提到,如果把沸腾的开水舀出来,再倒回锅中,想要使其不再沸腾,这是无济于事的,倒不如把锅子底下的柴火撤掉,没了热源,开水自然也就不会沸腾了。后来“釜底抽薪”这句成语可能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或比喻从源头断绝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儒林外史》第五回:“如今有个道理,是『釜底抽薪』之法。只消央个人去把告状的安抚住了,众人递个拦词,便歇了。”
  • 02.《镜花缘》第九五回:“你要晓得小儿惊风,其症不一,……如因热起,则清其热;因寒起,则去其寒;因风起,则疏其风;因痰起,则化其痰;因食起,则消其食。如此用药,不须治惊,其惊自愈,这叫做『釜底抽薪』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。

类别用在“澈底解决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这个问题不能再拖下去,让我们来个釜底抽薪,澈底解决。

惟有釜底抽薪的消灭脏乱,才能积极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品质。

为澈底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,精简人事倒是个釜底抽薪的办法。

我们应该想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永绝后患,不要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。

语义比喻从源头断绝。

类别用在“断绝基础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上游厂商这一招釜底抽薪的办法,真把下游急需原料的客户搞惨了。

我现在怕的是银行突然来个釜底抽薪,到时候资金周转不灵,那就糟了。

【辨识】

形音釜,音。古代的一种烹饪器具。即今之锅子。不可写作“斧”。

“釜底抽薪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
    ①古代的一种锅。例如~底抽薪。破~沉舟。②中国春秋战国时量器名,亦是容量单位,标准不一。
  • 拼音 dǐ,de 部首 广 总笔画 8
    ①最下面的部分。例如~层。~座。~下(➊下面;➋以后)。海~。~肥。②末了。例如年~。月~。到~。③根基,基础,留作根据。例如刨根问~。~蕴。~稿。~版。④图案的基层。例如白~蓝花的瓶子。⑤何,什么。例如~事伤感。⑥古同“抵”,达到。
  • 拼音 chōu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把中间的取出。例如把信~出。②从事物中提出一部分。例如~签。~调( diào )。~查。~头。~薪止沸。③吸。例如~烟。~水。~泣。~咽。④概括。例如~象。~演。⑤减缩。例如~缩。⑥引出,长出。例如~青。~芽。~穗。~纱。⑦用细长的、软的东西打。例如用鞭子~。⑧痉挛。例如~搐。~风。
  • 拼音 xīn 部首总笔画 16
    ◎柴火。例如~苏(打柴割草)。~尽火传( chuán )(柴火烧完,又引燃了后一根柴,火永远不灭。原指人形骸有尽而精神未死,后亦用以喻思想学问、技艺代代相传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