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独当一面的解释
dāng miàn

独当一面

dú dāng yī miàn

ㄉㄨˊ ㄉㄤ ㄧ ㄇㄧㄢˋ

獨當一面

独立自主 自力更生

仰人鼻息 俯仰由人

独当一面的意思

单独承担或负责一个方面的重要工作。形容精神强干;有本事能力。

出处东汉・班固《汉书・张良传》:“汉王之将,独韩信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”

用法动宾式;作谓语、定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
例子将来可以独当一面,只嫌功名心重些。(清・曾朴《孽海花》第四回)

正音“当”,读作“dāng”,不能读作“dàng”。

辨形“当”,不能写作“挡”。

歇后语 一手遮住脸 —— 独当一面

谜语(谜底:独当一面)

故事 西汉初期,谋士张良为刘邦出了不少好主意,睢水一战,刘邦大败,问张良有何高招,张良说:“只有楚国大将彭越和齐王田荣及汉军的韩信可以助你成就大业。”刘邦听了张良的意见,采取以攻为守,联合这三个独当一面的将领打败项羽。

独当一面的详细解释

独力担当某一方面的重任。语本《史记・卷五五・留侯世家》。

【典源】

《史记・卷五五・留侯世家》

良至韩,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,项王不遣成之国,从与俱东。良说项王曰:“汉王烧绝栈道,无还心矣。”乃以齐王田荣反,书告项王。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,而发兵北击齐。项王竟不肯遣韩王,乃以为侯,又杀之彭城。良亡,闲行归汉王,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。复以良为成信侯,从东击楚。至彭城,汉败而还。至下邑,[1]下马[2]而问曰:“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,谁可与共功者?”[3]进曰:“九江王[4],楚[5],与[6][7][8]与齐王田荣反梁地:此两人可急使。而汉王之将独[9][10]大事,当一面。即欲[11]之,捐之此三人,则[12]可破也。”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,而使人连彭越。及魏王豹反,使韩信将兵击之,因举燕、代、齐、赵。然卒破楚者,此三人力也。

注解

[1]汉王:刘邦(公元前247—前195),字季,沛县丰邑人,汉代开国之君,也是中国第一位平民皇帝。初为泗上亭长,秦末群雄并起,刘亦起于沛县,故时人称之为沛公。刘氏先项羽入关中,降秦王婴,除秦苛法,与父老约法三章。项羽封刘为汉王。后刘邦定三秦,俟时机成熟,灭羽而有天下,国号汉,定都于长安。在位十二年崩。庙号高祖。

[2]踞鞍:倚著马鞍。踞,音,倚、靠。

[3]良:张良(?∼公元前186),字子房。汉初名臣。本是韩国公子,秦灭韩,良欲复仇,乃使人椎击始皇于博浪沙,不中,遂更姓名,隐于下邳,而受太公兵法于圯上老人。后为高祖策划定天下,封留侯。卒谥文成。

[4]黥布:英布(?∼公元前196),汉初六县(今安徽省六安县)人。秦末从项羽入咸阳,封九江王。后降汉,破项羽于垓下,封淮南王。及韩信、彭越相继为刘邦所诛,遂举兵反,战败逃江南,为长沙哀王诱杀。因曾受黥刑,故亦称为黥布。黥,音qíng

[5]枭将:勇武的将领。枭,音xiāo

[6]项王:项籍(公元前232—前202),字羽,秦末下相人(今江苏省宿迁县)。力能扛鼎,才气过人,与叔父项梁起兵吴中,梁败死,籍继为将,大破秦军,自立为西楚霸王,与刘邦争天下,战无不利,但垓下(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)一战,楚军瓦解,项籍自刎于乌江。

[7]郤: 通“隙”,音 。嫌隙。

[8]彭越:?∼公元前196,字仲,昌邑人。为汉初名臣。佐高祖定天下,封梁王。后因人告他谋反而被杀,并诛三族。

[9]韩信:?∼公元前196,淮阴人,年轻时曾忍少年胯下之辱,后助汉高祖伐魏、举赵、降燕、破齐,封为齐王,后徙封楚王,高祖荧欋背叛,伪作云梦之会,擒置咸阳,降封淮阴侯,终为吕后所杀。

[10]属:通“嘱”,音zhǔ,托附。

[11]捐:以财物或土地等犒赏他人。

[12]楚:指项籍所建立的“楚”。

【典故】

据《史记・卷五五・留侯世家》载,汉初名臣张良本来是韩国的公子,韩被秦灭亡后,张良本欲复仇,但起事失败,于是改名换姓,隐居在下邳。秦末,刘邦与项羽争天下,张良担任刘邦的谋士,为刘邦策画平定天下大计,被封为留侯。在楚汉相争多次战役中的某一次,刘邦战败,退兵至下邑。军队停止行进后,刘邦从马背上一跃而下,气愤地对张良说:“如果有人能帮我出这口气,我愿意把函谷关以东之地给他。你认为谁可立此功劳?”张良回答道:“九江王英布原是楚的悍将,而且与项羽向来有嫌隙,另外彭越与齐王田荣也正准备起兵反项羽,所以英布与彭越二人应该愿意做这件事。至于您自己所领的将官中,我看唯独韩信可以受托付,承担这样的大事。如果您要分地,分给这三个人,他们应该可以助您攻下楚国。”刘邦听了之后,便设法使这三人为他征战,他们果真也立了大功。而当时张良给韩信的评语是:“可属大事,当一面。”后来“独当一面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形容某人可以独力担当某一方面的重任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旧唐书・卷一三三・李晟列传》:“时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亦自河北赴难,军于咸阳,不欲晟独当一面以分己功,乃奏请与晟兵合,乃诏晟移军合怀光军。”
  • 02.《旧唐书・卷一六一・李光进列传》:“会朝廷征天下兵,环申、蔡而讨吴元济,诏光颜以本军独当一面。”
  • 03.《宋史・卷四一六・余玠列传》:“卿人物议论皆不常,可独当一面,卿宜少留,当有擢用。”
  • 04.《明史・卷三一五・南云土司列传三》:“老挝土舍怕雅闻征讨安南,首先思奋,且地广兵多,可独当一面。”
  • 05.明・无名氏《运甓记》第三六出:“自家前日因太真道徽相约会兵同进,与逆峻相持,许久不决,闻得他们将老兵疲,使我独当一面,胸中已自怀疑。”
  • 06.《孽海花》第五回:“庄寿香大刀阔斧,气象万千,将来可以独当一面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独力担当某一方面的重任。

类别用在“独立支撑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初出茅庐,哪有独当一面的能力?

经过多年的磨炼,他已经可以独当一面了。

他的才华高,能力强,独当一面毫无问题。

经过一番努力,他已经有足以独当一面的实力了。

他的能力足可独当一面,你可以放心地将这份重任交托给他!

我们公司由于人手不足,所以每位同仁都必须独当一面地工作。

经过多年努力,他终于从一个小职员,晋升为可以独当一面的高级主管。

“独当一面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单一,只有一个。例如~唱。~立。~霸。~裁。~创。~特。~辟蹊径(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)。~具慧眼(形容眼光敏锐,见解高超)。②老而无子。例如鳏寡孤~。③难道,岂:“君~不见夫趣(趋)市者乎?”④〔~孤〕复姓。⑤语助词,犹“其”:“弃君之命,,~谁受之?”
  • 拼音 dāng,dàng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充任,担任。例如充~。担( dān )~。~之无愧。②掌管,主持。例如~家。~权。~政。③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。例如~时。~代。~初。~今。~即(立即)。~年。~街。~院。④面对着。例如~面。~机立断。首~其冲。⑤相称,相配。例如旗鼓相~。~量( liáng )。⑥应该。例如应~。理~。老~益壮。⑦抵敌。例如万夫不~之勇。⑧判罪,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。例如该~何罪。⑨顶端,头。例如瓦~。⑩象声词,金属撞击的声音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
    ①数名,最小的正整数(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“壹”代)。②纯;专。例如专~。~心~意。③全;满。例如~生。~地水。④相同。例如~样。颜色不~。⑤另外的。例如蟋蟀~名促织。⑥表示动作短暂,或是一次,或具试探性。例如算~算。试~试。⑦乃;竞。例如~至于此。⑧部分联成整体。例如统~。整齐划~。⑨或者。例如~胜~负。⑩初次。例如~见如故。⑪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“7”。
  • 拼音 miàn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头的前部,脸。例如脸~。颜~。~目。~~相觑。②用脸对着,向着。例如~对。~壁(①面对着墙;②佛教指面对墙壁静坐修行)。③事物的外表。例如地~。~友(表面的、非真心相交的朋友)。~额(票面的数额)。④方位,部分。例如前~。反~。片~。全~。多~手。⑤量词,多用于扁平的物件。例如一~鼓。⑥会见,直接接头的。例如当~。~议。~晤。耳提~命(“耳提”,提着耳朵叮嘱;“面命”,当面指教,形容教诲殷切)。⑦几何学上指线移动所生成的形迹,有长有宽没有厚的形。例如平~。曲( qū )~。⑧粮食磨成的粉:小米~。玉米~。特指小麦磨成的粉:一袋~。⑨粉末。例如药~儿。⑩由面粉和水做成的条状食物。例如~条。⑪食物含纤维少而柔软。例如这种瓜很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