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半路出家的解释
bàn chū jiā

半路出家

bàn lù chū jiā

ㄅㄢˋ ㄌㄨˋ ㄔㄨ ㄐㄧㄚ

科班出身 训练有素

半路出家的意思

半路:路途走到一半;指成年以后;出家:离家去当和尚、尼姑。
不是从小而是年岁大点才去当和尚、尼姑或道士的。泛指半路上才学着干某一行不是本行出身。

出处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宾语、定语;含贬义,形容中途开始干某事。

例子他不理会内行的嗤笑,写啊改啊,改啊写啊,终于写出了好作品,成了一个颇有希望的半路出家的作家。(公今度《长短录》)

正音“家”,读作“jiā”,不能读作“jià”。

辨形“家”,不能写作“嫁”。

歇后语 1. 杨五郎削发 —— 半路出家
2. 临老当和尚 —— 半路出家

谜语 1.(谜底:半路出家)
2. 鲁达当和尚 (谜底:半路出家)

故事 宋朝皇帝在昊天寺上香敬佛遇辽兵围困,杨令公率七个儿子前来救驾,其中三个儿子战亡,一个下落不明。后在伐辽战争中遭元帅潘仁美陷害,杨家只杨六郎幸存,在归途中,杨五郎因当年战败出家当和尚挺身而出救了杨六郎。

半路出家的详细解释

比喻中途转业改行。※语或出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。后亦用“半路出家”比喻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。

【典源】

※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

却说高宗时,建都临安,繁华富贵,不减那汴京故国。去那城中箭桥左侧,有个官人姓刘名贵,字君荐。祖上原是有根基的人家;到得君荐手中,却是时乖运蹇,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[1]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,买卖行中[2]不是[3]又把本钱消折去了。

注解

[1]不济:不中用,不行了。

[2]一发:更加、越是。

[3]本等伎俩:适宜的工作。

【典故】

“半路”是指一直从事某种事情,中途突然改变初衷,所以叫半路;“出家”是指剃度为僧尼。“半路出家”则是指原本并无此意,中途才改变心意出家,比起原本即出家者,道行自然较浅。所以“半路出家”不仅有中途转业改行的意思,也有比较不太专业的意思。例如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中,就用了此语。《京本通俗小说》一般认为是南宋时代说话人的话本,而其中的〈错斩崔宁〉可说是宋代话本中著名的公案小说。冯梦龙将其收入《醒世恒言》中,并更改题目,名为〈十五贯戏言成巧祸〉。故事是一椿冤案,警惕为官者不可率意审案,随便用刑,导致错杀无辜。南宋高宗时,有位官人刘贵,祖上原本家境不错,传到他手中,却因为时运不济,陷入穷困。后来他觉得读书无用,中途改行做生意。但是就好像半路出家一般,从商对他来说,更加不适合,于是没多久就亏损本钱了。他向丈人借了十五贯钱,准备东山再起,而且将妻子王氏留在娘家,待重新开张再将她接回。回家途中他喝了些酒,敲门许久,小妾陈二姐才来开门;一来因为有些酒意,二来怪她开门太慢,于是开玩笑地说,已将她卖给了人家,得了十五贯钱。陈二姐信以为真,心想应该先回家告诉父母,于是待刘贵睡著后,趁夜收拾包袱起程。途中遇到刚从城里卖了丝绸要回家的青年崔宁,正好同路,于是二人结伴同行。不料,当夜刘贵家中遭窃,小偷不仅拿了那十五贯钱,情急之下,更杀了刘贵。天明之后,左邻右舍发现,赶紧追回陈二姐和崔宁。官府查办时,因为崔宁身上刚好有贩卖丝绸所得的款项十五贯钱,误认是二人谋杀了刘贵,因此屈打成招,处以死刑。“半路出家”这个成语就用来比喻中途转业改行,亦用来指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京本通俗小说・错斩崔宁》:“先前读书,后来看看不济,却去改业做生意。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,买卖行中一发不是本等伎俩,又把本钱消折去了。”(源)
  • 02.《西游记》第四九回:“八戒道:『我的儿,你真个有些灵感,怎么就晓得我是半路出家的?』”
  • 03.《警世通言・卷一一・苏知县罗衫再合》:“郑夫人腹痛,一阵紧一阵。老尼年逾五十,也是半路出家的,晓得些道儿。”
  • 04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七:“听小师父口言,不是这里本处人,还是自幼出家的?还是有过丈夫,半路出家的?”
  • 05.清・李渔《闲情偶寄・卷一・词曲部・词采・重机趣》:“凡作诗文书画……无一不具夙根,无一不本天授,强而后能者,毕竟是半路出家,止可冒斋饭吃,不能成佛作祖也。”
  • 06.《济公传》第八五回:“刘老爷说:『你出家几年了?』冯元志说:『我是半路出家的,皆因腿子受了残疾,就算是废人。』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中途转业改行。

类别用在“转行改业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唱歌仔戏,我是半路出家,请别取笑哦!

他本来是当老师的,后来半路出家,做起生意来了。

他改行经营起蔬果进口,虽是半路出家,不料却弄得有声有色。

我本行并非在物理学,所以今日半路出家,夸夸而谈,真是见笑大方了!

语义比喻成年后才出家为僧为尼。

类别用在“遁入空门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是中年后才落发皈依佛门,可说是半路出家

也许是看破红尘吧!他从职场退下后,离妻抛子,半路出家,皈依了佛门。

“半路出家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bàn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二分之一。例如~圆。~百(五十,多指岁数)。②不完全的。例如多~。~岛。~透明。~脱产。③在中间。例如~空。~路上。~夜。④喻很少。例如一星~点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3
    ①道,往来通行的地方。例如道~。公~。水~。陆~。~途。~程。~人(行路的人,喻不相干的人)。狭~相逢。②思想或行动的方向、途径。例如思~。生~。出~。~子。~数( shù )。③方面,地区。例如外~货。各~人马。④种类。例如一~货色。⑤大,正:“厥声载~”。~门(宫室最内的正门)。~车(古代帝王及诸侯贵族所乘的车)。~舆(古代君主所乘的车)。~寝(古代君主处理政事的宫室)。⑥车。例如筚~。乘~。⑦姓。
  • 拼音 chū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从里面到外面。例如~访。初~茅庐。~笼。②往外拿,支付。例如~力。~钱。~谋画策。入不敷~。③离开。例如~发。~轨。~嫁。④产生,生长。例如~产。~品。~人才。⑤发生。例如~事。⑥显露。例如~现。~名。⑦超过。例如~色。~类拔萃(超出同类之上)。⑧来到。例如~席。~勤。⑨引文、典故来源于某处。例如~处( chù )。语~《孟子》。⑩显得量多。例如这米~饭。⑪放在动词后,表示趋向或效果。例如提~问题。⑫传( chuán )奇中的一回,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。
  • 拼音 jiā,jia,jie 部首总笔画 10
    ①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。例如~庭。~眷。~长( zhǎng )。~园。~谱。~塾。~乡。~风。~训。~规。~喻户晓。如数~珍。②家庭所在的地方。例如回~。老~。安~。③居住:“可以~焉”。④对人称自己的尊长、亲属。例如~祖。~父。~翁。~母。~慈。⑤家里养的,不是野生的。例如~畜。~禽。⑥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。例如酒~。农~。⑦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。例如专~。行( háng )~。作~。科学~。⑧学术流派。例如儒~。法~。道~。墨~。纵横~。诸子百~。⑨量词,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。例如一~人家。⑩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