焉:怎么。
不进老虎窝,怎能捉到小老虎。比喻不亲历险境就不能获得成功。
出处:南朝・宋・范晔《后汉书・班超传》:“超曰:‘不入虎穴,不得虎子。当今之计,独有因夜以火攻虏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震怖,可殄尽也。’”
用法:复句式;作主语、分句;指只有经历艰难才能成功。
例子:中国人有一句老话: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这句话对人们的实践是真理,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。(毛泽东《实践论》)
正音:“得”,读作“dé”,不能读作“děi”。
辨形:“穴”,不能写作“血”。
谜语: 抓虎仔 (谜底: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)
故事: 东汉时,汉明帝派班超出使西域和鄯善王交好,鄯善王对他们也很友好,表示愿意与汉修好,匈奴国的使者从中挑拨离间。班固对随从说:“不进入虎穴,怎么能抓到虎子。”连夜攻击并全歼灭匈奴使者,与鄯善王重归于好。
不深入老虎的巢穴,无法捉到小老虎。比喻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深入冒险。#语本《东观汉记・卷一六・班超传》。
【典源】
#《东观汉记・卷一六・班超传》
(窦)固又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,鄯善王广礼敬甚备,后更疏懈。超谓其官属曰:“宁觉广志意薄乎?此必有匈奴使来也。”召侍胡诈之曰:“匈奴使来数日,安在?”侍胡具服。[1]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,酒酣,激怒曰:“不探虎穴,不得虎子。当今之计,独有因夜以火攻虏,使彼不知我多少,必大惊怖,可[2]。[3]破胆,功成事立也。”众曰:“善。”遂将吏士往奔虏营。超手格杀三人,斩得匈奴使屋类带副使比离支首及节,明日乃还告郭恂,恂大惊,既而色动。超知其意,举手曰:“掾虽不行,班超何心独擅之乎?”恂乃悦。
[1]超:班超(公元32—102),字仲升,扶风平陵人,东汉班彪之子,班固之弟,为人有大志,不修细节。明帝时出使西域,平服五十余国,诏以超为西域都护,又以功封为定远侯。
[2]殄尽:完全灭绝。殄,音tiǎn,尽、灭绝。
[3]鄯善:国名。汉时西域诸国之一,本名楼兰,昭帝时改名,魏晋因之,在今甘肃省鄯善县东南。
另可参考:《后汉书・卷四七・班梁列传・班超》
【典故】
班超是东汉名将,为班彪之子,班固之弟。他年轻的时候,投笔从戎跟随车都尉窦固与匈奴打仗,建立了许多战功。后来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,来到了鄯善国。鄯善国王对于班超一行人本来十分礼遇,但过了一段时间,却明显地冷淡起来。班超对这种情形感到不解,暗中探听的结果,原来是匈奴也派了使者前来笼络鄯善国王,使鄯善国王的心产生动摇。班超立刻召集所有的部属三十六人,趁酒酣时候,激怒大家说道:“不探索老虎的巢穴,就不能捉到小老虎。现在唯一的方法,就是趁夜里火攻匈奴使者,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,一定会大惊恐,可以把他们全部杀掉,这样一来,鄯善国王才会害怕,事功可以成立。”所有人都赞成班超的建议。于是当天夜里,班超率领吏士攻入匈奴使者的营地,班超亲手就杀了三人,把匈奴的使者以及副使都杀了,鄯善国王吓得魂不附体,终于愿意归顺汉朝。后来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深入冒险。
【书证】
- 01.唐・释皎然《诗式・卷一・取境》:“又云,不要苦思,苦思则丧自然之质。此亦不然。夫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取境之时,须至难至险,始见奇句。”
- 02.《三国演义》第一一七回:“(邓艾)乃唤诸军曰:『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』吾与汝等来到此地,若得成功,富贵共之。”
- 03.《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》第四六回: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!身先士卒,古之名将皆然。”
- 04.《济公传》第一八八回:“今天来到这里,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畏首畏尾,焉能成事?”
- 05.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一六回:“『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』,不恁的一激,怎生激得出她报仇的那句话来?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冒险。
类别用在“勇往直前”、“冒险犯难”的表述上。
①既然本著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的决心前来,不达目的绝不回头。
②俗话说:“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。”如果不亲赴匪穴,如何救得了人质?
③这件事是有风险,但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?不去冒险又怎能尝到甜美的果实?
④大丈夫顶天立地,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,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,我也要闯一闯。
⑤当卧底的警员都是抱著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的决心,深入歹徒组织核心一探究竟。
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入
拼音 rù 部首 入 总笔画 2①进,由外到内。例如进~。~梦。②适合,恰好合适。例如~选。~耳。 -
虎
拼音 hǔ 部首 虍 总笔画 8①哺乳动物,毛黄褐色,有黑色条纹,性凶猛,力大。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(通称“老虎”)例如~口(➊喻危险境地;➋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)。~穴(喻危险境地)。~符(古代调兵的凭证,用铜铸成虎形,分两半)。~狼(喻凶残的人)。~头蛇尾。~踞龙盘。龙腾~跃。②勇猛、威武。例如~将。~势。~劲。~威。~~。~气。③古同“唬”,威吓。④古同“琥”,琥珀。 -
穴
拼音 xué 部首 穴 总笔画 5①洞,窟窿。例如孔~。石~。~居。~隙。龙潭虎~。②人体可以进行针灸的部位,多为神经末梢密集或较粗的神经干经过的地方。例如~位。③旧艺人称在市场或广场上表演时所占的一块地方。例如掌~的(指地主或班主)。走~。~头。④姓。 -
焉
拼音 yān 部首 灬 总笔画 11①与介词“于”加代词“是”相当。例如心不在~。不复出~。②乃,才。例如必知乱之所自起,~能治之。③文言疑问词,怎么,哪儿。例如且~置土石?④文言助词。例如又何戚~。 -
得
拼音 dé,děi,de 部首 彳 总笔画 11①获取,接受。例如~到。~失。~益。~空( kòng )。~便。~力。~济。心~。②适合。例如~劲。~当( dàng )。~法。~体。③满意。例如~意。扬扬自~。④完成,实现。例如饭~了。~逞。~志(多指满足名利的欲望)。⑤可以,许可。例如不~随地吐痰。⑥口语词(①表禁止,如“~了,别说了”;②表同意,如“~,就这么办”)。 -
子
拼音 zǐ 部首 子 总笔画 3①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。例如~女。~孙。~嗣。~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②植物的果实、种子。例如菜~。瓜~儿。~实。③动物的卵。例如鱼~。蚕~。④幼小的,小的。例如~鸡。~畜。~城。⑤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。例如~弹( dàn )。棋~儿。⑥与“母”相对。例如~金(利息)。~母扣。~音(辅音)。⑦对人的称呼。例如男~。妻~。士~(读书人)。舟~(船夫)。才~。⑧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。例如孔~。先秦诸~。⑨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。例如~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⑩用于计时。例如~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~夜(深夜)。⑪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。例如~爵。⑫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例如旗~。乱~。胖~。⑬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例如敲了两下~门。⑭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