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不著边际的解释
zhuó biān

不著边际

  • 组合
  • 结构
  • 感情
  • 年代
  • 热度 一般

bù zhuó biān jì

ㄅㄨˋ ㄓㄨㄛˊ ㄅㄧㄢ ㄐㄧˋ

不著邊際

不期而会

不切实际 天南地北 海说神聊 漫无边际

不著边际的意思

四边都靠不了岸。比喻言论空泛或想法不切实际。

出处《水浒传》第一九回

不著边际的详细解释

四边都靠不了岸。※语或出《水浒传》第一九回。后用“不著边际”比喻言论空泛或想法不切实际。

【典源】

※《水浒传》第一九回

何涛便差撶著两只小舡,舡上各带三个做公的,去前面探路去了。两个时辰有余,不见回报。何涛道:“这厮们好不了事!”再差五个做公的,又撶两只船去探路。这几个做公的撶了两只船,又去了一个多时辰,并不见些回报。何涛道:“这几个都是久惯做公的,[1]的人,却怎地也不晓事!如何不著一只船转来回报?”不想这些带来的官兵,人人亦不知颠倒。天色又看看晚了。“在此不著边际,怎生奈何!我[2]自去走一遭。”拣一只疾快小船,选了几个老郎做公的,各拏了器械,桨起五六把桦楫,何涛坐在船头上,望这个芦苇港里荡将去。

注解

[1]四清六活:精明能干。见“四清六活”。

[2]须用:必须。

【典故】

不著边际”原指船在水中央,四边都靠不了岸。此语见于《水浒传》。在《水浒传》第十八、十九回描述了晁盖等人投靠梁山泊之始末。晁盖出身于富户,原在个小村庄担任村长,仗义疏财,专爱结识天下好汉,凡来投靠者,不论好歹尽皆留住,因而与刘唐、吴用等人成了知交好友。后来晁盖伙同吴用等七人,在黄泥岗犯了劫案,被官府通缉,幸而有当时尚为官职的宋江通风报信,晁盖等人才能顺利逃脱,并在无处可去的情况下投奔到梁山泊。众官兵追到梁山泊附近,领兵的何涛见这湖上尽是茫茫荡荡的芦苇,于是先遣数人划著小船前往探路,没想到这些人就此一去不回。何涛在四边都不著岸的地方等著,时间一久便起了疑心,于是决定亲自带兵前去查看,不料中了埋伏,双耳都被割掉。在描述这段故事的文字中,“在此不著边际,怎生奈何”指的是身在那四边都不著岸的湖泊里,不知该如何是好。后来“不著边际”演变为成语,多被用来比喻言论空泛或想法不切实际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水浒传》第一九回:“在此不著边际,怎生奈何!我须用自去走一遭。”(源)
  • 02.清・鸳湖月痴子〈妙复轩评石头记序〉:“此百二十回中,有自相矛盾处,有不著边际处,有故作罅漏处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言论空泛或想法不切实际。

类别用在“空泛不实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他说话一向不著边际,让人难以掌握重点。

他提的这些方法都不著边际,没有一个可行的。

年轻人别光想些不著边际的事,要学著踏实些。

好友相聚,海阔天空,不著边际地闲聊,最为畅快。

王老师的教学方法很严谨,没有一句不著边际的话。

像他这种忽视企划,不著边际的做事方法,注定失败。

本来想请他帮忙出个主意,他却不著边际地讲些无关紧要的事情。

本来很多人认为他的梦想不著边际,但他并不气馁,在持续努力下,终于获得成功。

“不著边际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bù,fǒu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
  • 拼音 zhù,zhuó,zhe 部首总笔画 11
    ①显明,显出。例如~名。~称。显~。昭~。卓~。②写文章,写书。例如~述。编~。~书立说。③写作出来的书或文章。例如名~。巨~。遗~。译~。~作。④古同“贮”,居积。
  • 拼音 biān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物体的周围部分,外缘。例如~缘。~沿。②国家或地区交界处。例如~疆。~界。~防。~境。~陲(边境)。③几何学上指夹成角或围成多角形的直线。例如等~三角形。④旁侧,近旁。例如身~。~锋。⑤方面。例如~干( gàn )~学。⑥表示方位。例如上~。外~。⑦姓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7
    ①交界或靠边的地方。例如无边无~。天~。春夏之~。②彼此之间。例如校~互助。人~关系。③时候。例如值此生死存亡之~。④当,适逢其时。例如~此盛会。⑤交接,接近。例如善于交~。⑥遭遇(多指好的)例如遭~。~遇。⑦中间,里边。例如胸~。脑~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