约:约定;同:相同。
事先没有经过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或行动却完全一致。
出处:西汉・司马迁《史记・平津侯主父列传》:“无尺寸之势,起闾巷,杖棘矜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。”
用法:紧缩式;作状语;指行动、动作相同。
例子:中军元帅栾书,不约而同,亦至朝门,正遇胥童引兵到来。(明・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九回)
正音:“约”,读作“yuē”,不能读作“yāo”。
辨形:“而”,不能写作“尔”。
辨析:见“不谋而合”。
彼此并未事先约定,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。语本《史记・卷一一二・平津侯主父列传・主父偃》。△“不谋而合”
【典源】
《史记・卷一一二・平津侯主父列传・主父偃》
及至秦王,蚕食天下,并吞战国,称号曰皇帝,主海内之政,坏诸侯之城,销其兵,铸以为钟虡,示不复用。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,逢明天子,人人自以为更生。向使秦缓其刑罚,薄赋敛,省繇役,贵仁义,贱权利,上笃厚,下智巧,变风易俗,化于海内,则世世必安矣。秦不行是风而(修)[循〕其故俗,为智巧权利者进,笃厚忠信者退;法严政峻,谄谀者众,日闻其美,意广心轶。……行十余年,丁男被甲,丁女转输,苦不聊生,自经于道树,死者相望。及秦皇帝崩,天下大叛。陈胜、吴广举陈,武臣、张耳举赵,项梁举吴,田儋举齐,景驹举郢,周市举魏,韩广举燕,穷山通谷,豪士并起,不可胜载也,然皆非公侯之后,非长官之吏也。无[1],起[2],[3][4],应时而皆动,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,[5],至于[6],时教使然也。秦贵为天子,富有天下,灭世绝祀者,穷兵之祸也,故周失之弱,秦失之彊,不变之患也。
[1]尺寸之势:微弱的势力。
[2]闾巷:街巷。喻指民间。闾,音lǘ
[3]杖:动词。执、持。
[4]棘矜:戟柄。矜,音jīn。
[5]壤长地进:据有的领地愈来愈多。长,音zhǎng。
[6]霸王:霸者与王者。
【典故】
据《史记・卷一一二・平津侯主父列传・主父偃》载,汉武帝时,朝中两位大臣严安和徐乐上书,文中对秦朝的灭亡有所评论。他们认为秦始皇在取得政权后,不但没有体恤民情,予民休息,反而好大喜功,不断发动战争,造成社会更加不安定,赋税更加的沉重,民不聊生,尸骨遍地。于是在秦始皇死后,天下群雄并起,纷纷领兵抗秦。而这些豪杰之士其实原只是一般的平凡百姓,非王公贵族之后,没有任何权势,也没有精良武器,这些人之所以“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”,是因为秦的苛政使民心思变,叛军的胜利完全是时势所趋。此处“不谋而俱起,不约而同会”,指没有事先商量就一起行动,没有事先约定就一起会合,后来“不约而同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用来指彼此并未事先约定,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王楙《野客丛书・卷一六・随笔议论》:“后人议论,往往多与前人暗合。近时《容斋随笔》出入书史,考据甚新,然观以前杂说,不约而同者,十居二三。”
- 02.《喻世明言・卷一二・众名姬春风吊柳七》:“自葬后,每年清明左右,春风骀荡,诸名姬不约而同,各备祭礼,往柳七官人坟上,挂纸钱拜扫,唤做『吊柳七』,又唤做『上风流冢』。”
- 03.《初刻拍案惊奇》卷二三:“口里虽如此说,心下因是两梦不约而同,终久有些疑惑。”
- 04.《二刻拍案惊奇》卷八:“深浅躬不思而得,是鹭鸳班里习将来;长短气不约而同,敢莺燕窝中输了去。”
- 05.《镜花缘》第一八回:“不知舅兄何以不约而同,也到那家?”
- 06.《官场现形记》第四八回:“随后又见他二人不约而同,一齐来到首府,找了首府陪著他;一个看朋友,一个看亲戚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彼此并未事先约定,而意见或行为却相同。
类别用在“正好一致”的表述上。
①眼见柜子倒塌,大家不约而同地惊声尖叫。
②突然下起大雨,大家不约而同赶快撑起雨伞。
③眼看火势快要蔓延,大家不约而同地往外逃跑。
④阿里山樱花盛开,大家不约而同地提议上山赏花。
⑤当蜡烛一点著,大家便不约而同地唱起生日快乐歌。
⑥看到心目中的偶像得奖,歌迷们不约而同地大声鼓掌。
⑦这个人有够讨厌,所以看到他当场出糗,大家不约而同地哈哈大笑。
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约
拼音 yuē,yāo 部首 纟 总笔画 6①绳子。②拘束,限制。例如~束。~法。制~。~定俗成。③共同议定的要遵守的条款。例如立~。条~。契~。④事先说定。例如~见。~会。⑤邀请。例如~请。~集。⑥节俭。例如节~。俭~。⑦简要,简单。例如由博返~。简~。⑧大略。例如~计。~莫。~略。⑨算术上指用公因数去除分子和分母使分数简化。例如~分。 -
而
拼音 ér 部首 而 总笔画 6①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②连词(①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②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③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④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③表(从……到……)例如从上~下。 -
同
拼音 tóng,tòng 部首 冂 总笔画 6①一样,没有差异;相~。~一(a.一致,统一;b.共同的一个或一种)。~侪(同辈)。~庚(同岁)。~年。~胞。~人(a.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;b.同行业的人)。~仁(同人)。~仇敌忾。~工异曲。~室操戈。情~手足。②共,在一起(从事)例如共~。~学。~步。殊途~归。~舟共济。③和,跟。例如~流合污。④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