经传:指经典的著作。
经传里没有记载;也指人或事物没多大名气;又指说话或行文没有书本根据。
出处: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第六卷:“俗语云:‘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’指心而言也。三字虽不见于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
用法:偏正式;作谓语;形容人或事物没有名气,不大为人所知。
例子:我们住的小胡同,连轿车也进不来,一向不见经传。(老舍《吐了一口气》)
正音:“传”,读作“zhuàn”,不能读作“chuán”。
辨形:“见”,不能写作“贝”。
谜语: 转达 (谜底:不见经传)
以往的典籍中从未记载过。经传,指经典和解释经典内容的著作,后用作典籍的代称。“不见经传”比喻没有名气。语本《史记・卷六七・仲尼弟子列传・序》。亦用于比喻缺乏根据,没有来历。
【典源】
《史记・卷六七・仲尼弟子列传・序》
孔子曰“受业身通者七十有七人”,皆异能之士也。德行:颜渊,闵子骞,冄伯牛,仲弓。政事:冄有,季路。言语:宰我,子贡。文学:子游,子夏。……自子石已右三十五人,[1]有年名及[2]闻见于书传。其四十[3]二人,无年及不见书传者纪于左:冄季字子产。……公西葴字子上。太史公曰:学者多称七十子之徒,誉者或过其实,毁者或损其真,钧之未睹厥容貌,则论言弟子籍,出孔氏古文近是。余以弟子名姓文字悉取《论语》弟子问并次为篇,疑者阙焉。
[1]显:明白、清楚。
[2]受业:追随老师学习。
[3]有:音yòu,通“又”。
【典故】
“不见经传”原作“不见书传”。“经传”、“书传”都是典籍的代称,“不见书传”即是指从未出现于文献记载中,在《史记》里就有这种用法。〈仲尼弟子列传〉记载孔子众弟子的身世,取材自古籍文献。孔子桃李满天下,教过的学生不计其数,但并非每个都像颜回、子路、子游、子夏等那么有名,可以在文献里找到相关的生平资料。有不少人是不见于书传中,生平不详,只好将他们列在后面。后来“不见书传”变为“不见经传”,较早的书证如宋・洪迈《容斋三笔・卷一三・再书博古图》:“考诸前代,叔液之名不见经传。”意思是说:“在以往众多典籍中,都没出现过叔液这个名字。”后来“不见经传”就被用来比喻没有名气,亦用于比喻缺乏根据,没有来历。如:“这种说法不见经传,恐是作者自创的吧!”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洪迈《容斋三笔・卷一三・再书博古图》:“考诸前代,叔液之名不见经传,惟周八士有叔夜,岂其族欤?”
- 02.宋・罗大经《鹤林玉露》卷六:“俗语云:『但存方寸地,留与子孙耕。』指心而言也。三字虽不见于经传,却亦甚雅。”
- 03.《醒世恒言・卷四・灌园叟晚逢仙女》:“那九州四海之中,目所未见,耳所未闻,不载史册,不见经传,奇奇怪怪,跷跷蹊蹊的事,不知有多多少少。”
- 04.清・顾炎武《日知录・卷二三・尧冢灵台》:“禹会诸侯于江南,计功而崩,其陵在会稽。惟尧之巡狩不见经传。而此其国都之地,则此陵为尧陵无疑也。”
- 05.清・袁枚《随园诗话》卷二:“痘神之说,不见经传。”
【用法】
㈠
语义比喻没有名气。
类别用在“毫无名气”的表述上。
①今年参展的画家,虽多半名不见经传,但作品水准都很高。
②他只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,但说的话却比你们这些有头有脸的人还要合情合理。
③这本文学杂志专门登载名不见经传的新人作品,对提携艺文新秀,推动文学创作,深具影响。
④历史上不知有多少伟大的成就,都是由名不见经传的人创造出来的,可见史书所载,确有其局限。
㈡
语义比喻缺乏根据,没有来历。
类别用在“无凭无据”的表述上。
①这种说法不见经传,恐是作者自创的吧!
②写文章要引据确实,尽量避免使用不见经传的资料,以征昭信。
-
不
拼音 bù,fǒu 部首 一 总笔画 4①副词。②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。例如~去。~多。~法。~料。~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~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~学无术。~速之客。③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。例如~,我不知道。④用在句末表疑问。例如他现在身体好~? -
见
拼音 jiàn,xiàn 部首 见 总笔画 4①看到。例如看~。罕~。~微知著。~义勇为。~异思迁。②接触,遇到。例如怕~风。~习。③看得出,显得出。例如~效。相形~绌。④(文字等)出现在某处,可参考。例如~上。~下。⑤会晤。例如会~。接~。⑥对事物观察、认识、理解。例如~解。~地(见解)。~仁~智(指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看法)。⑦助词,表示被动或对我如何。例如~外。~教。~谅(原谅我)。~笑(被讥笑)。 -
经
拼音 jīng 部首 纟 总笔画 8①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,编织物的纵线,与“纬”相对。例如~纱。~线。~纶(➊整理过的蚕丝;➋喻政治规划)。②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(亦作“子午线”)例如东~。西~。~度。~纬仪。③作为思想、道德、行为等标准的书,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,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。例如诗~。易~。~书。~卷。~文。~义。~传( zhuàn )(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)。四书五~。~史子集。黄帝内~。④治理,管理。例如~理。~营。~商。~济。~纪。~天纬地。⑤通过。例如~过。~历。~验。~手。~办。~年累月。~久不息。⑥禁受。例如~受。~风雨,见世面。⑦常行的,历史不变的。例如~常。~费。荒诞不~。⑧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。例如~脉。~络。⑨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。例如已~。曾~。⑩缢死,上吊。例如自~。⑪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。例如月~。~血。⑫古同“京”,数目。⑬姓。 -
传
拼音 chuán,zhuàn 部首 亻 总笔画 6①转( zhuǎn )授,递。例如~递。~输。~戒。~统。言~身教。②推广,散布。例如宣~。流~。~名。~奇(➊中国唐代兴起的短篇小说;➋中国明、清两代盛行的长篇戏曲;➌指情节离奇或人物行为超乎寻常的故事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