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亡命之徒的解释
wáng mìng zhī

亡命之徒

wáng mìng zhī tú

ㄨㄤˊ ㄇㄧㄥˋ ㄓ ㄊㄨˊ

不法之徒 不逞之徒

谦谦君子

亡命之徒的意思

指逃亡的人。也称冒险犯法;不顾性命的人。亡:无;命:名;亡命:逃匿则削除名籍;故以逃亡为亡命;即逃亡;流亡;徒:一类人(含贬义)。

出处《周书・郭彦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主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
例子原来这个凶手是匪军一旅马希山的部下—杨三楞。身强力大,一手好枪法,能喝酒,是个不怕死的亡命之徒(曲波《林海雪原》二八)

正音“之”,读作“zhī”,不能读作“zī”。

辨形“之”,不能写作“知”。

谜语 1. 生卒 (谜底:亡命之徒)
2. 已故门生 (谜底:亡命之徒)

故事 唐朝末年,乐彦桢的儿子乐从训经常与狐朋狗友聚众滋事,他买通都统王铎的歌女,率领一帮亡命之徒杀了王铎的全家,夺取他的金银财宝。乐彦桢任相州刺史时,他更加肆无忌惮地滥杀无辜。不久乐彦桢被儿子气死。罗弘信率军消灭了乐从训这批亡命之徒。

亡命之徒的详细解释

本指脱离名籍而逃亡在外的人。语本《史记・卷八九・张耳陈余列传・张耳》。后亦用“亡命之徒”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。

【典源】

《史记・卷八九・张耳陈余列传・张耳》

[1]者,[2]人也。其少时,及[3][4]。张耳尝[5][6][7]外黄富人女甚美,嫁庸奴,亡其夫,去抵父客。父客素知张耳,乃谓女曰:“必欲求贤夫,从张耳。”女听,乃卒为请决,嫁之张耳。张耳是时脱身游,女家厚奉给张耳,张耳以故致千里客,乃宦魏为外黄令,名由此益贤。陈余者,亦大梁人也,好儒术,数游赵苦陉。富人公乘氏以其女妻之,亦知陈余非庸人也。余年少,父事张耳,两人相与为刎颈交。

注解

[1]张耳:?∼公元前202,战国末大梁人。为魏信陵君食客,亦曾为外黄令。与陈余为刎颈交。后随陈涉起兵抗秦。

[2]大梁:地名。在今河南省开封县,为战国时魏都。

[3]魏公子毋忌:魏毋忌,亦作魏无忌(?∼公元前243),战国时魏昭王的幼子、魏安厘王的异母弟。天性仁厚,好养士,有贤名,曾用侯嬴计,却秦救赵;秦伐魏时,率领五国兵归救魏,大破秦兵,声名威振天下。后被谗废用,遂抑郁不乐,沉迷于酒色,不久即因饮醇酒多近妇女,病酒而死。与齐孟尝君、赵平原君、楚春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。因魏安厘王封其地在信陵,故亦称为“信陵君”。

[4]客:寄食贵族豪门的人。

[5]亡命:亡,亡失;命,名也。《吕氏春秋・慎大览・察今》

[6]游:同“游”,遨游。

[7]外黄:地名。地属陈留,汉置外黄县。

【典故】

“亡命”,改变姓名而逃亡。据《史记》记载,魏大梁人张耳年少时当过信陵君的食客,后来改变姓名,逃亡到外黄。受到外黄富人的看重,将新寡的女儿嫁他,并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钱,他因此得以结交各路好友,最后当上魏国的外黄令,贤能的名声远播,而“亡命之徒”完整的语形,见于《周书・卷三七・郭彦列传》:“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”。意思是郭彦主张让那些作奸犯科逃亡而来的人,都要分担赋税和徭役的工作。后来“亡命之徒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意义慢慢转变为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。今人所用,多为后义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《周书・卷三七・郭彦列传》:“彦劝以耕稼,禁共游猎,民皆务本,家有余粮。亡命之徒,咸从赋役。”
  • 02.《旧唐书・卷一四二・李宝臣列传》:“宝臣以七州自给,军用殷积,招集亡命之徒,缮阅兵仗,与薛嵩、田承嗣、李正己、梁崇义等连结姻娅,互为表里,意在以土地传付子孙,不禀朝旨,自补官吏,不输王赋。”
  • 03.《旧五代史・卷一一四・周书・世宗本纪一》:“诏诸道募山林亡命之徒有勇力者,送于阙下,仍目之为强人。”
  • 04.《水浒传》第六三回:“倘若这亡命之徒,引兵到来,朝廷救兵不迭,那时悔之晚矣!若论小官愚意,且姑存此二人性命。”
  • 05.《三侠五义》第七二回:“你老人家自己想想,这一群人都不成了亡命之徒了么?”
  • 06.《糊涂世界》卷九:“这些亡命之徒,听说颇有点火器。此次带兵前去,若不带点防备,万一那边当真开了鎗,这边便成了徒手抵御了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比喻不顾性命作奸犯科的人。贬义。

类别用在“作恶暴徒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你是不要命了吗?怎么会跟那批亡命之徒往来呢?

这批亡命之徒坏事干尽,附近的居民都对他们深恶痛绝。

他的手下都是一群亡命之徒,专门杀人放火,无恶不作。

这些亡命之徒的手段十分凶狠,想和他们打交道可千万不能大意。

“亡命之徒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wáng,wú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逃。例如逃~。流~。②失去。例如~佚。~羊补牢。③死。例如伤~。死~。④灭。例如灭~。~国奴。救~。兴~。
  • 拼音 mìng 部首总笔画 8
    ①动植物的生活能力。例如生~。救~。逃~。拼~。~脉。性~。相依为~。②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、寿数等。例如天~。~相( xiàng )。~运(a。迷信指生死、贫富和一切遭遇;b。喻发展变化的趋向,如“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~~”)。③上级对下级的指示。例如奉~。遵~。~令。使~。④给予(名称等)例如~名。~题。~意。⑤指派,使用。例如~官。
  • 拼音 zhī 部首总笔画 3
    ①助词,表示领有、连属关系。例如赤子~心。②助词,表示修饰关系。例如缓兵~计。不速~客。莫逆~交。③用在主谓结构之间,使成为句子成分:“大道~行也,天下为公”。④代词,代替人或事物。例如置~度外。等闲视~。⑤代词,这,那:“~二虫,又何知”。⑥虚用,无所指。例如久而久~。⑦往,到:“吾欲~南海”。
  • 拼音部首总笔画 10
    ①步行。例如~步。~涉。②空。例如~手。③白白地。例如~然。~劳无益。④只;仅仅。例如家~四壁。⑤从事学习的人。例如~弟。~工。学~。师~。⑥同一派系或信仰同一宗教的人。例如信~。教~。党~。⑦人(多指坏人)例如匪~。暴~。赌~。叛~。⑧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。例如~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