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,我以李子回赠他。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。
出处: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:“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”
用法:联合式;作谓语、定语;含褒义。
例子:周而复《上海的早晨》第四部:“唐仲笙对于徐义德的恭维不再谦辞,用投桃报李的方法把它接了下来。”
你送给我桃子,我回赠李子。语本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。后用“投桃报李”比喻朋友间友好往来或相互赠答。△“礼尚往来”
【典源】
《诗经・大雅・抑》
[1]尔为德,俾[2]俾嘉。淑慎尔[3],不[4]于仪。不[5]不贼,鲜不为[6]。投我以桃,报之以李。彼[7]而角,实[8]小子。
[1]辟:效法。
[2]臧:音zāng,善。
[3]止:行为举止。
[4]愆:音qiān,过错。
[5]僭:音jiàn,超越本分以行事。
[6]则:法则。
[7]童:尚未长角的羊。
[8]虹:通“讧”,欺骗。
【典故】
《诗经》是最早的诗歌总集,采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歌谣作品和宗庙乐章,非一时一地一人所作,共三百零五篇,分为风、雅、颂三大类,为文学总集之祖,也是当时北方文学的代表。“雅”有严正、高贵的意思,所以雅乐亦即正乐,有别于民间歌谣。〈大雅〉是用于朝会的乐歌,〈小雅〉则是用于宴飨的乐歌,此为大小雅的区别。〈抑〉一诗出自〈大雅〉,相传是春秋卫武公所作,用以自励之诗。周公平定武庚之乱后,封康叔于卫,建立卫国。康叔的八世孙姬和因为攻灭西戎有功,受周平王赐爵,是为卫武公。卫武公治理国家的态度十分开明,总是广纳百官的意见,做为施政的参考,因此得到卫国人民的爱戴,让卫国成为春秋初年的大国。卫武公在诗中自勉道:“人民都效法你的德行,所以你要使你的行为又善良又美好。你要谨慎行为,不失于礼仪,不逾越本分,不害于道理,那么就很少人不以你做为准则了。因为人家送给我桃子,我回报他李子,这是很合理的。如果有人说小羊的头上生了角,那就是在欺骗人了。”后来“投桃报李”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,比喻朋友间友好往来或相互赠答。
【书证】
- 01.宋・朱熹《诗集传・卷一八・大雅・抑》:“既戒以修德之事,而又言为德而人法之,犹投桃报李之必然也。”
- 02.明・无名氏《运甓记》第四○出:“叫陶旺取白金二十两,送与妈妈,深愧投桃报李,少资伊晨昏薪水。”
- 03.《野叟曝言》第三九回:“投桃报李,虽怪不得大姐姐;然作此隐语,未免过于深刻。”
- 04.清・康有为《大同书・辛部・四禁》:“夫投桃报李,欠债偿钱,此为公理之至,无可逃于天地之间也。”
- 05.清・程麟《此中人语・卷一・死秃》:“上海冯观察处书记某,与寺院某僧相善,投桃报李,不啻忘形。”
【用法】
语义比喻朋友间友好往来或相互赠答。
类别用在“相互赠与”的表述上。
①自古礼尚往来,所以投桃报李本是应该。
②我送她礼物只是投桃报李,请你不要另作联想。
③既然你送我一瓶香水,我就投桃报李回送你一束鲜花。
④上回是你请的客,所以这顿晚饭就算我投桃报李回请你了。
⑤邻居之间,假如大家都能够投桃报李,往来自然会较为密切。
⑥投桃报李,人之常情。今天我回报你这点人情,你就别客气了。
⑦上回蒙他鼎力相助过,这一次我应投桃报李,助他一臂之力才是。
⑧平日你待我那样好,这次我自然不能袖手旁观,这是投桃报李的礼数。
⑨去年圣诞节时,意外地收到他的礼物,今年我也该投桃报李,给他一个更大的惊喜。
-
投
拼音 tóu 部首 扌 总笔画 7①抛,掷,扔(多指有目标的)例如~篮。~弹( dàn )。②跳进去。例如~河。自~罗网。③放进去,送进去。例如~入。~资。~标。④走向,进入。例如~宿(找地方住宿)。~奔。~靠。~降。~师(从师学习)。~诉。⑤发向。例如~射。~影。⑥寄,递送。例如~递。~稿。⑦合。例如~合。意气相~。⑧临,在…以前。例如~明。~暮(天黑以前)。 -
桃
拼音 táo 部首 木 总笔画 10①落叶小乔木,品种很多,果实略呈球形,表面有短绒毛,味甜,有大核,核仁可入药。例如~儿。~李(喻所教的学生)。~李不言,下自成蹊(喻实至名归,尚事实,不尚虚名)。世外~源(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)。②形状像桃子的。例如棉~儿。③指核桃。例如~仁。~酥。④姓。 -
报
拼音 bào 部首 扌 总笔画 7①传达,告知。例如~告。~喜。~捷。~考。~请(用书面报告向上级请示)。~废。②传达消息和言论的文件、信号或出版物。例如简~(文字较短、内容简略的书面报告,印发给有关部门)。电~。情~。晚~。画~。~端。③回答。例如~答。~恩。~仇。~国(报效祖国)。~酬。④由于做了坏事而受到惩罚。例如~应。 -
李
拼音 lǐ 部首 木 总笔画 7①落叶小乔木,果实称“李子”,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,可食。例如~代桃僵(原用“桃”“李”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,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)。投桃报~。~下不正冠(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)。桃~不言,下自成蹊(喻为人只要忠诚、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)。②姓。③通“理”。(①古代狱官,法官。②道理,规律。③惩治。④星名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