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成语大全 > 适可而止的解释
shì ér zhǐ

适可而止

shì kě ér zhǐ

ㄕˋ ㄎㄜˇ ㄦˊ ㄓˇ

適可而止

恰到好处 恰如其分

得寸进尺 过犹不及

适可而止的意思

做到适当的程度就停止。比喻做事恰到好处。

出处春秋・孔子《论语・乡党》:“不多食”宋・朱熹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
用法偏正式;作谓语、宾语;含褒义。

例子从来没有暴风雨能够持久的。果然持久了,我们也吃不消,所以我们要它适可而止(闻一多《宫体诗的自赎》)

正音“止”,读作“zhǐ”,不能读作“zǐ”。

辨形“止”,不能写作“只”。

辨析适可而止”和“恰到好处”都可表示“做事适当;不过分”;但“适可而止”偏重于“止”;到了适当地步便停止;有劝戒之意;而“恰到好处”;偏重于“到”;说话恰好到了最适当的地步;有褒扬之意。

谜语 得意莫再往 (谜底:适可而止)

适可而止的详细解释

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就该停止。语出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乡党》。

【典源】

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乡党》

《论语・乡党》:“沽酒市脯不食。不撤姜食。不多食。”朱熹・集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

【典故】

朱熹(公元1130—1200)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,高宗绍兴十八年进士,累官至宝文阁待制。他平日致力讲学著述,曾重建修复白鹿洞书院,为讲学之所。晚年筑草堂于云谷山,因此又号云谷老人。光宗庆元二年,韩侂胄为相,朱熹遭弹劾去职,并被视为“伪学逆党”,不久病死。卒谥文,后世尊称为朱子或朱文公。朱熹治学以居敬穷理为主,集宋代理学的大成。著述丰富,其中影响最大的是《诗集传》和《四书章句集注》,后者为元、明、清三朝科举的标准本。在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乡党》中叙述孔子的生活规律,有“不多食”这一项,朱熹作注: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意思指吃东西吃到适当的程度就该停止,不要贪心吃得过多。后来“适可而止”被用来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就该停止。

【书证】

  • 01.宋・朱熹《四书章句集注・论语集注・乡党》︰“适可而止,无贪心也。”(源)
  • 02.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七○回:“所以然者,由我王能恤民力,适可而止,去其醉饱过盈之心故也。”
  • 03.《文明小史》第二回:“大人已经先去拜他,又送他酒席,这也尽够的了。同外国人打交道,亦只好适可而止。”

【用法】

语义指事情做到恰到好处就该停止。

类别用在“适度即止”的表述上。

例句

开玩笑要适可而止,才不会伤人感情。

适可而止的运动,对促进健康才有好处。

适可而止的玩笑,可以增加生活的情趣。

酒可以喝,但要适可而止,以免损害健康。

凡事都应该适可而止,过与不及都是不好的。

他非常注重保健,吃东西都适可而止,绝不暴饮暴食。

你已经连续上网二个小时,也该适可而止,休息一下了吧!

“适可而止”单字拆分
  • 拼音 shì,kuò 部首总笔画 9
    ①切合,相合。例如~当。~龄。~销。~度( dù )(程度适当)。~应(适合客观条件或需要)。②舒服。例如~意。舒~。③刚巧。例如~中。~值(恰好遇到)。~可而止。④刚才,方才。例如~才(刚才)。~间。⑤往,归向。例如无所~从。⑥旧称女子出嫁。例如~人。
  • 拼音 kě,kè 部首总笔画 5
    ①允许。例如许~。认~。宁~。②能够。例如~见。~能。~以。不~思议。③值得,认为。例如~怜。~悲。~亲。~观。~贵。~歌~泣。④适合。例如~身。~口。~体。⑤尽,满。例如~劲儿干。⑥大约。例如年~二十。“潭中鱼~百许头”。⑦表示转折,与“可是”、“但”相同。⑧表示强调。例如他~好了。⑨用在反问句里加强反问语气。例如都这么说,~谁见过呢?⑩用在疑问句里加强疑问语气。例如这件事他~同意?⑪姓。
  • 拼音 ér 部首总笔画 6
    ①同“尔”,代词,你或你的:“~翁归,自与汝复算耳”。②连词(①表平列,如“多~杂”。②表相承,如“取~代之”。③表递进,如“~且”。④表转折,如“似是~非”。⑤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,如“浓~不烈”。⑥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,如“侃侃~谈”。⑦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,如“人~无信,不知其可”)。③表(从……到……)例如从上~下。
  • 拼音 zhǐ 部首总笔画 4
    ①停住不动。例如~步。截~。②拦阻,使停住。例如~痛。禁~。③仅,只。例如~有此数。不~一回。④古同“趾”,脚;脚趾头。